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文章详细
2025年最大罚单:8725万!
发布时间:2025-09-08

  一、金监总局对华夏银行开出巨额罚单,华夏银行做出回应

  9月5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在沉默一个多月后,再次发布处罚信息:华夏银行及相关责任人员因“相关贷款、票据、同业等业务管理不审慎,监管数据报送不合规等”问题,被罚款8725万元。此外,还对相关个人陈成天、刘建新警告;对钱建华、何羽、吕玉梅、涂超警告并罚款合计20万元。”

  此罚单,是国家金融监管总局2025年开出的最大罚单。

  

  华夏银行在当日(9月5日)做出回应:对于监管部门的处罚决定,我行诚恳接受。对于监管处罚问题,我行高度重视,深入分析问题成因,已迅速落实各项整改措施,并对相关责任人员进行严肃问责。下一步我行将严格落实监管要求,持续强化内控合规管理,推动业务经营健康发展。

  处罚问题来源于国家金融监管总局2023年对华夏银行开展的风险管理及内控有效性现场检查。

  

  华夏银行成立于1992年10月,是首钢总公司(现已更名为:首钢集团有限公司)独资组建成立的全国性商业银行,是全国唯一一家由制造业企业发起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在2024年7月公布的英国《银行家》全球1000家银行排名中,华夏银行按一级资本排名全球第49位。

  2025年上半年,华夏银行总资产突破4.55万亿元,较2024年末增长约5.7%;贷款总额达2.39万亿元,较2024年末增长3.06%,存款总额2.25万亿元,增长3.42%。

  同时,负债质量提升,活期存款占比较2024年末提高0.56个百分点,低成本存款占比上升1.90个百分点。风险抵御能力增强,不良贷款率降至1.60%,较2024年末下降0.05个百分点,显著优于行业平均水平。拨备覆盖率提升至156.67%,风险缓冲垫增厚。

  非息收入逆势增长,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实现正增长,达30.95亿元,同比提升2.55%,在行业规模增速普遍放缓的背景下,难为可贵。

  二、本次处罚创下的三个“最”(数据及图表来源于“法询智库”的智能分析)

  根据“法询智库”收集的22.33万个处罚案例,华夏银行本次被罚的8725万元罚款,创下了“三个最”:

  第一最:国家金监局2025年最大罚单。

  2025年1月-9月,金融监管局对商业银行1782次,金额合计7.4亿元。其中华夏银行处罚合计1.03亿元,占比13.92%。

  本次华夏银行被罚的8725万元罚款,是国家金监局2025年最大罚单。

  同时,也是2023年5月18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成立以来,对股份制银行开出的第二大单笔罚单(仅次于2023年11月16日,国家金监局对中信银行及其分支机构开出2.47亿的天价罚单(金罚决字〔2023〕15号))。

  第二最:2023年5月18日国家金监局成立以来,华夏银行最大罚单。

  2023年5月18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成立。华夏银行在2025年9月5日收到了8725万元,外加6名相关责任人的“双罚”,成为了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成立以来,对华夏银行的“第一大”罚单。

  而追踪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对华夏银行的处罚历史。根据公开资料,华夏银行被千万级处罚共计2次。上一次是在2021年5月17日,被当时还称为“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处罚(银保监罚决字〔2021〕19号)9830万元,涉及27个问题。

  第三最:股份制银行中,2025年首家年内累计罚款破亿银行。

  2025年,华夏银行罚单数34张,虽然不是最多的。但罚款金额1.03亿元,远高于其他股份制银行。

  

  

  三、2023年发生的那次现场检查

  公开资料中,对该次检查并无太多信息。但从华夏银行的年报中,也可窥见一些有效信息。

  公开资料显示,2023年,金融监管总局对华夏银行进行了“风险管理及内控有效性现场检查”。按照惯例,这是监管部门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例行评估,旨在识别潜在违规行为,强化金融体系稳定性,是年度监管计划的一部分。

  据华夏银行2024年5月20日发布的《华夏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23 年年度股东大会会议文件》,在《会议议案之一:华夏银行董事会 2023 年度工作报告》中提到了“配合开展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公司治理评估等工作,全力推进检查评估整改工作,充分发挥外部治理的约束作用”;还提到了“重构合规管理体系,夯实合规经营基础。审阅了《关于本行风险管理及内控有效性现场检查意见书及整改问责情况报告等专题报告》,要求督导管理层抓好抓实检查问题整改与问责。

  在当年安永华明出具的内控审计报告中,认为“华夏银行于 2023 年 12 月 31 日按照《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相关规定在所有重大方面保持了有效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

  

  而华夏银行在2023年社会责任报告中,也提到了本次监管检查。强调“增强案防与内控有效性”是年度重点任务,包括案件风险防控、员工行为排查等。要“基于监管要求和外部风险形势变化,明确年度风险控制目标及各类风险管控措施,有效发挥策略约束力。”

  

  同时,在具体风险管理时,提到了要恪守合规经营,“夯实制度全流程管理基础。提升重点风险问题督改质效,推动授信尽职调查关口前移,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等。

  其中的“提升重点风险问题督改质效。健全整改工作机制,完善整改工作流程,建立重点问题督改台账,防范突出风险隐患。推动授信尽职调查关口前移”等,与本次处罚内容及华夏银行的整改态度不谋而合,说明华夏银行在与国家金监总局在沟通检查发现问题时,就已意识到相关问题可能要被处罚。

  

  而华夏银行的《2023年度内部控制评价报告》,认为本行并未存在“重大、重要内部控制缺陷”,但存在“个别一般缺陷,但其可能导致的风险均在可控范围之内,对公司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不构成实质性影响”。

  注:华夏银行对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分为3级,分别为重大、重点和一般缺陷。其定性标准分别为:

  重大缺陷:以下事件一旦发生,通常表明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可能存在重大缺陷:①对于重大问题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大额资金使用事项,总行层级缺乏科学决策程序;②发生严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事项;③关键岗位人员流失率过高,影响业务正常开展。

  重要缺陷:以下事件一旦发生,通常表明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可能存在重要缺陷:①对于重大问题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大额资金使用事项,总行层级未执行规范的科学决策程序;②发生严重违反地方法规的事项;③关键岗位人员流失率较高。

  一般缺陷:非重大缺陷或重要缺陷即为一般缺陷。

  此外,华夏银行还在《2023年内部控制报告》中,提到“重点关注的高风险领域”范围,包括了本次被处罚的授信业务、票据业务和、数据质量等业务范围。

  四、华夏银行被处罚列表(数据来源于法询智库)

  近五年以来,华夏银行收到千万级罚单2次,分别为2021年、2025年各一次。

  

  而在同期,国家金监局对股份制银行开出的1000万以上级罚单,共计3次,金额1.15亿元。另外2次都跟浙商银行有关,分别是2025年浙商银行上海分行1680万元;2025年9月5日,浙商银行1130.80万元。

  

  2025年以来,华夏银行(含分支机构)共被国家金监局处罚34次,金额合计1.03亿元。列表如下:

  

  五、结束语

  笔者预测,华夏银行在2023年就接受了监管的现场检查,经过2年的持续整改,9月5日才收到8725万元天价罚单。说明了其整改效果没有得到金监总局的完全认可,还存在一定的改进空间,下一步必然会以“刮骨疗毒”式整改为核心,从严经营管理。

  一方面,问责全面下沉,在6名责任人被监管处罚基础上,追责链条一般会延伸至操作层,在经办层面进行追责,杜绝违规行为的发生。

  另一方面,在管理层面,必将会全面梳理业务流程,加强违规管理,强化合规文化建设,平衡规模与风险,在源头上避免发生系统性、全局性的监管处罚问题。

  任何事物都具有二面性。其实,华夏银行本次的巨额处罚,对其未来的合规管理、稳健经营,从某个角度看,不失为另外一个维度的“好事”。

上一篇:
阿里公益宝贝迎重磅升级:闲鱼、闪购等新生态加入
下一篇:
中国能建领导职务调整,曾任职中国电建!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