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文章详细
等了21年!奇瑞第八次冲击IPO,募资百亿
发布时间:2025-09-08

  9月7日,香港交易所官方网站正式发布公告,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成功通过港交所聆讯,同时也意味着奇瑞的港股上市计划基本确定。

  奇瑞的上市征途长达21年,之前七次尝试上市,但都失败了,这次总算迎来曙光。这次,它大概率成为2025年港交所迎来的规模最大车企IPO项目。

  去年销量229万辆,收入2700亿元

  据奇瑞提交的聆讯后资料显示,2024年奇瑞全球销量229万辆,全球累计销量已达1300万辆。

  奇瑞汽车在海外市场有较大的竞争优势。自2001年出口第一辆汽车以来,奇瑞构建了覆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全球销售网络。

  2024年,奇瑞汽车海外收入达1008.97亿元,占总营收的37.4%。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在海外拥有2958个经销商网点,分布于亚洲、欧洲、非洲、美洲和大洋洲。

  分类型来看,2024年奇瑞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265%,燃油车销量同比增长了29%,收入达2698.97亿元,净利润也达到了143.34亿元,超过全球乘用车行业平均水平。

  业绩上,2022年至2024年,奇瑞的营收从926.18亿元增至2698.97亿元,复合年增长率高达70.7%,净利润从58.06亿元增至143.34亿元,复合年增长率高达57.1%。

  2025年上半年,奇瑞瑞虎和艾瑞泽系列仍然是奇瑞集团的销量支柱。

  其中,奇瑞瑞虎8作为全球化战略车型表现突出,上半年累计销量达到近9万辆,成为支撑奇瑞营收的核心车型。

  而艾瑞泽8则凭借与华为联合开发的鸿蒙智联3.0系统,在10-15万元轿车市场保持竞争力,上半年月均销量稳定在1.2万辆左右。

  奇瑞七次冲击上市失败

  回顾奇瑞的上市之旅,堪称一场漫长的马拉松。

  第一次尝试上市在2004年,彼时它成立仅五年,准备借壳安徽巢东股份。但因股东结构过于分散,借壳方案终止。

  四年后,奇瑞第二次尝试上市。2008年,金融危机来了。作为出口第一的自主品牌,奇瑞首当其冲,加上自身经营问题,上市计划再度搁浅。

  第三次是在2009年,奇瑞启动品牌多元化策略,试图摆脱低端形象,一口气孵化出瑞麟、威麟、开瑞等子品牌,却因生产线混乱导致销量下滑,资本市场对其持续盈利能力的质疑没有消除。

  

  而且在上市申报中,由于股东上海湖山投资的最终持有人超过A股200人红线,导致奇瑞错失上市窗口。

  第四次尝试在2016年,奇瑞计划拆分新能源业务,借壳海螺型材,却因当时奇瑞新能源尚未取得独立生产资质,再次失败。

  2019年,奇瑞尝试第五次上市,当时青岛五道口基金以196亿元入主奇瑞成为第一大股东,计划推动其上市。然而该基金后续资金链断裂,未能完成全部出资,上市计划再度流产。

  第六次是在2022年,奇瑞因新能源转型投入巨大,5年计划投入1000亿元研发,导致短期利润承压,而且监管层对传统车企上市审核逐渐严格,最终未能通过审核。

  尽管屡战屡败,奇瑞始终未曾放弃。

  今年2月,其向港交所提交上市招股书,6个月后未获聆讯消息,赴港上市申请失效。

  8月29日,再次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现在通过聆讯,奇瑞有望终结21年的上市长跑。

  坚持上市的背后

  奇瑞是八大国有汽车集团中唯一未登陆资本市场的企业,一汽、东风、长安、上汽、广汽、北汽、江淮等车企,都已通过整体或分拆方式进入资本市场。

  从财务层面看,奇瑞长期承受高负债率压力,这是其坚持上市的重要原因。

  招股书显示,2022年至2024年三季度末,其资产负债率始终维持在89%至93%的高位,远高于行业头部企业水平。

  此前,奇瑞主要依赖银行贷款和地方政府补贴,难以支撑其在新能源与智能化领域的巨额投入。

  此外,奇瑞在新能源领域的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长期维持在4%左右,显著低于比亚迪、吉利等头部企业。

  以2024年前三季度为例,奇瑞研发投入65.53亿元,而比亚迪同期达333亿元,是奇瑞的5倍。

  有望摆脱“低端国产车”的标签

  据市场消息,奇瑞计划募资15亿美元,拟用于新能源汽车研发及全球拓展。

  若此次上市成功,奇瑞将能募集更多资本,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打破刻板印象,推动更多高端车型走向全球市场。

上一篇:
行业首届户储及便携式储能电池技术论坛9月26号深圳举办!500+嘉宾论道行业发展!
下一篇:
李彦宏给技术团队发700万元大奖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