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文章详细
破釜沉舟,极致效率,新钢在行动 | 物流中心:内外兼修谋破局,剑指全年2.8亿目标
发布时间:2025-09-08

  今年1至7月,进口矿物流成本较去年下降18.32元/吨,降本逾亿元;整体车辆维修费同口径下降超150万元;进口矿“海进江”比例大幅提升至80%以上,3月份更是创下97.33%的历史新高;通过新能源车应用、自主维修攻坚等一系列举措,上半年实现综合物流降本1.25亿元……

  这一连串扎实的数字,是新钢集团物流中心在“破釜沉舟、极致效率”攻坚战中的成绩单。当下,他们正推进一场兼具内外协同与双线联动的深度变革,为公司直面挑战、破局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物流支撑。

  向内革新——

  绿色转型与自主攻坚挖潜增效

  

  聚焦内部物流提质,物流中心将运输工艺优化与车辆统一管理作为核心抓手,全面开启一场向内发力的深度自我升级。

  在运输工艺优化环节,新能源车辆已成为高频次、高负荷作业区的绝对主力。通过科学推行“换班不停车”运行模式和错峰充电,实现了设备利用率的极限提升和用电成本的有效控制。

  仅望城岗作业区投用的一台新能源机车,单月即可节省燃油及维护费用超过8万元。预计年底新增车辆投用后,“绿色车队”年化降本效益将突破百万元。

  

  在车辆维修方面,物流中心通过整合资源、压减外委合同,将综合自修率从78.5%提升至88%。

  党员突击队成功自主完成16吨轨道吊大修,节省外委费用近60万元;技术团队创新维修模式,快速攻克铁水罐车加盖系统频发故障;工程师彭林发更是以10元成本破解3万元报价的故障难题,彰显了极致成本意识与技术自信。

  “自主维修,省的是钱,练的是兵,强的是体系。”设备环保室主任胡瑞总结道。

  

  与此同时,全域精细管理也在同步深化。车辆统管与利旧置换优化了资产结构,集采招标使备件采购价格同比下降23.78%,“双边利载”运输模式减少了空驶里程,绩效考核则将降本责任压实到每一位员工。一系列组合拳下,2025年上半年实现公司车辆维修费同口径下降超150万元。

  向外突破——

  多式联运与算账经营疏通大动脉

  

  对地处内陆、“两头在外”的新钢来说,外部物流——尤其是进口矿运输,始终是牵绊成本下降的关键短板。既然没有天然区位优势,便以创新模式与精准策略撕开突围口子!

  物流中心将“算账经营”理念贯彻到极致,每天精确测算各通道、各码头的发运成本,动态调整运输方案,力求每一分钱都花出最大效益。

  从长江边的九江港到赣江畔的南昌港、樟树港,新钢积极与省港口集团、铁路部门协调,新开通的多个码头像珍珠一样被串成了黄金航运网,为大规模采用“海进江”水运模式创造了条件。

  

  运输组织模式迎来深刻变革:减少价格较高的铁路直发;增加灵活经济的汽车运输,1-4月汽车运量同比增加62.96万吨;高效运用水铁、水汽联运等“乘法”效应,打通了货物的“立体通道”。

  今年3月,进口矿“海进江”比例创下97.33%的历史新高,推动进口矿物流成本首次跌破“百元大关”。1至7月,进口矿物流成本较去年下降18.32元/吨,降本逾亿元。

  

  为确保运输畅通,物流中心协同公司各部门高效推进新汽卸场地项目,创造了新钢项目建设从提出到立项施工90天完成的历史纪录。该项目投产后,厂区单日最高卸车量达1.8万吨左右,极大增强了保供能力和运输结构调节的灵活性。

  向内挖潜,啃下“硬骨头”;向外突破,打开“新局面”——新钢物流中心正以这般奋进姿态,成为公司大物流降本体系的核心力量!无论是厂内绿色运输的华丽转身、自主维修的攻坚克难,还是外部多式联运的强势拓局、精准“算账经营”的扎实推进,都是对“极致效率”的不懈追逐和生动诠释。

  这场深刻变革,不仅探索出“构建大物流、实现大降本”的全新模式,更用上半年综合降本1.25亿元的实绩证明实力;而今更立下下半年1.5亿元、全年综合降本2.8亿元的“军令状”,展现了新钢人在逆境中敢于创新、勇于突破的担当精神。

上一篇:
中国蓝观察丨加速布局新赛道 浙江民企持续领跑服务业百强榜
下一篇:
京东等入股具身智能研发商RoboScience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