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文章详细
金通灵破产重整迎白衣骑士 汇通达难时出手是否合理?
发布时间:2025-09-08

  一家是连续六年财务造假、深陷债务危机的问题企业,另一家是号称“农村电商独角兽”、背靠阿里这棵大树的港股上市公司,汇通达与金通灵的这场交易,究竟是战略布局还是另有所图?

  9月5日,金通灵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通灵”)发布公告,宣布与汇通达网络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汇通达”)签署《(预)重整投资协议》。

  根据协议,汇通达将以每股1.3996元的价格,受让金通灵7105万股股份,占总股本的25%,总交易对价约为9.94亿元人民币。这意味着,汇通达将以近乎“半价”的折扣(相当于协议签署日前120个交易日股票交易均价的50%),成为这家深陷困境的创业板公司的重要战略股东。

  然而,汇通达的日子也并不好过。汇通达2024年营业收入下降27.1%至600.59亿元。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更是仅有243亿元;截止2025年上半年,公司现金和现金等价物为39.61亿元,短期负债13.26亿元。这种情况下,汇通达拿出近10亿元资金进行一项与主业关联度不高的投资,其合理性值得关注。

  图片

  图片

  两家公司:昔日明星与造假惯犯

  汇通达网络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12月,总部位于南京。该公司自我定位为“中国领先的面向下沉市场零售行业企业客户的交易和服务平台”。

  汇通达以B2B为核心,以平台为载体,以全产业链交易为切入点,整合产业会员和零售会员,构建了线上线下相融合的产业服务平台。

  截至2020年末,其业务已覆盖中国21个省及直辖市、超19,000个乡镇,连接超过140,000家会员零售门店。汇通达还拥有诸多光环:“中国企业500强”、“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国家数字商务企业”、“国家电子商务示范企业”等。

  金通灵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3年,是一家高端装备制造企业,主营产品包括风机、压缩机等。然而,就是这家上市企业,却存在着长期财务造假的污点。

  2024年1月,江苏证监局对金通灵下发《行政处罚决定书》。调查显示,2017年至2022年,金通灵连续6年实施财务造假,甚至有4年将亏损披露为盈利。

  图片

  关键人物:汪建国的资本棋局

  汇通达的实际控制人汪建国,是中国商界的一位知名人物。这位1960年出生的企业家拥有工商管理博士(DBA)学位。

  汪建国的商业履历颇为亮眼:1998年至2009年任江苏五星电器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2006年至2009年任美国百思买集团亚太区副总裁。

  他现任五星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孩子王儿童用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汇通达网络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汪建国与阿里巴巴及其创始人马云的交情颇深。他本人是以马云、虞锋名字命名的云锋基金的共同创始人之一。

  阿里巴巴是汇通达的重要战略投资者,在汇通达IPO时就已成为其第二大股东。2018年,阿里巴巴向汇通达投资45亿元,这一交易曾是当年国内互联网行业的标志性事件。

  图片

  财务表现:表现都很一般

  从过去三年的财务数据来看,两家公司的表现都很一般。

  汇通达近几年营业收入持续下降,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824.59亿元;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600.59亿元;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仅为243亿元。

  金通灵的财务状况也在持续恶化。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3.7亿元,同比下降48.70%;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14.07亿元,同比下降2.95%;归母净利润-13.14亿元,同比下降160.03%。

  更令人担忧的是,从2020年到2024年五年期间,该公司净利润均为负值,五年总亏损额超过22亿元。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资产负债率高达87.52%。

  图片

  交易分析:白衣骑士的战略意图

  汇通达此次出手参与金通灵预重整,看似意外,实则可能经过精心算计。

  首先,交易价格极具吸引力。汇通达以每股1.3996元的价格受让股份,这一价格仅为协议签署日前120个交易日公司股票交易均价(2.7991元/股)的50%。对于汇通达而言,这是一笔折价收购。

  其次,汇通达可能看中金通灵的上市地位。尽管金通灵问题重重,但它作为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地位仍具有价值。成功重整后,汇通达将获得一个A股资本平台,与其港股上市地位形成互补。

  第三,业务协同可能性。汇通达专注于赋能下沉市场零售门店,而金通灵作为高端装备制造企业,其产品可能与汇通达覆盖的农村市场的需求(如新能源、农业机械等)存在结合点。

  图片

  质疑点:重整前景与潜在风险

  尽管双方已经签署了《(预)重整投资协议》,但这笔交易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和值得质疑之处。

  预重整不等于重整成功。上海新古律师事务所王怀涛律师指出,“预重整阶段出现投资人,是企业重整过程中的积极进展,但这并不等同于重整一定会成功”。重整能否成功最终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法院是否正式受理、重整计划草案能否获得债权人会议表决通过及法院批准等。

  金通灵的诉讼风险尚未解除。截至公告披露日,金通灵因证券虚假陈述责任纠纷一案适用特别代表人诉讼程序,该案件尚未开庭审理,最终赔偿金额存在不确定性。

  2025年7月,检察机关还对金通灵及相关人员提起公诉,认为公司在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的发行文件中编造重大虚假内容,应当以欺诈发行证券罪追究刑事责任。

  业务协同效应存疑。汇通达是一家专注于下沉市场零售服务的产业互联网公司,而金通灵是一家高端装备制造企业。两家公司在业务上看似并无明显协同效应,整合难度较大。

  汇通达自身的业绩压力。汇通达2024年营业额下降27.1%至600.59亿元。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更是仅有243亿元;截止2025年上半年,公司现金和现金等价物为39.61亿元,短期负债13.26亿元。这种情况下,拿出近10亿元资金进行一项与主业关联度不高的投资,其合理性值得关注。

  汇通达此次出手,看似为金通灵带来了“一线生机”,但重整之路依然困难重重。

  无论汇通达是看中了金通灵的潜在价值,还是仅仅想要一个A股上市平台,这笔交易都充满了不确定性。

  金通灵能否真正重获新生,不仅关系到其自身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也是对汇通达战略眼光和整合能力的一次重大考验。

上一篇:
欧洲电动车的“续命”方案,为什么攥在一家中国公司手里?
下一篇:
【活动预告】“走进上市公司游学计划——达实智能”活动即将开启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