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文章详细
一日连签两大央企,中国移动在找什么新增量?
发布时间:2025-09-05

  9月4日,中国移动先后与中国核工业集团、中国盐业集团在北京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一天之内,两场高规格签约,合作对象一个是“国之重器”,一个是“民生之基”,是中国移动构建政企生态布局的关键落子,更彰显其以转型升级锻造新动能、打开增长新空间的战略路径。

  图片  (9月4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在北京举行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中核集团董事长申彦锋出席签约仪式。中国移动副总经理陈怀达与中核集团副总经理辛锋分别代表双方签订协议。)  根据协议,中国移动与中核集团将在通信基础设施、人工智能、产业数智化、科技创新、国际业务、资本投资、党建信息化等领域不断加强合作,充分发挥双方在信息服务、核科技工业等领域的互补优势,实现双向赋能,共赢发展。

  图片  (9月4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盐业集团有限公司在北京举行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总经理何飚,中盐集团董事长李耀强、总经理李建忠,以及两家企业外部董事张雯出席签约仪式。中国移动副总经理陈怀达与中盐集团副总经理王云分别代表双方签订协议。)  而与中盐集团的合作,本着“相互支持、优势互补、平等合作、互惠共赢、依法合规”的原则,在数智化顶层规划、数字基础设施、人工智能领域、5G+智慧盐业、网络安全及自主可控、健康中国减盐行动、党建领域等方面展开深入合作,共同探索互利共赢合作新模式。  两份协议合作对象不同、场景各异——一端是代表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国之重器”,一端是关乎百姓民生的“基础产业”,但核心逻辑高度一致:以AI、算力等新型信息服务能力,深度融入行业运行主流程,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释放新质生产力。  这不仅是技术能力的落地应用,更是中国移动应对增长压力的战略选择。  过去,运营商的发展模式清晰可循:建网络、拉用户、冲规模。但近年来,这一路径已逼近极限。  在2025年中期业绩说明会上,杨杰董事长明确指出,公司发展面临多重压力:传统通信需求趋缓、人口红利消退、市场竞争加剧、有效需求不足,高基数上的持续快速增长难度加大。与此同时,人工智能等新型信息服务仍处于培育期,商业化转化尚需时间。  正因如此,中国移动提出:更加注重发展方式转变、更加注重转型升级、更加注重锻造高品质产品与服务。而政企市场,正是这一战略转型的主战场。  尽管战略方向清晰,但转型仍面临现实挑战。  以这次两个战略合作为例  首先是行业认知壁垒。核工业与盐业的工艺流程、运行逻辑、安全标准差异巨大,若缺乏对行业本质需求的深度理解,技术方案容易流于表面,难以嵌入生产运营主流程。  其次是数据安全与合规边界。核工业数据涉及国家安全,盐业数据关联消费者隐私,在此类高敏感场景中推进数智化,必须在“可用不可见”“安全与效率平衡”的前提下构建可信协作机制,这对技术架构与合作模式都提出更高要求。  更关键的是从项目到产品、从试点到规模的跨越。当前行业合作仍多以定制化项目形式推进,如何将头部客户的经验沉淀为标准化、可复制的行业解决方案,直接决定能否实现规模效益,进而为数字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能、为新质生产力培育提供坚实支撑。  这些问题解决非一日之功,方向已然明确。在传统业务承压、新兴动能待培育的背景下,深化与国家战略型央企合作,既是对冲风险的稳健选择,更是抢占未来产业高地的主动布局。中国移动以“三个更加注重”为指引,联合中核、中盐等龙头共建生态,深度融入行业主流程,参与关键环节数智化重构,在真实场景中打磨能力、验证模式、积累经验。随着传统产业数智化需求加速释放,这类合作正从点状突破迈向规模化探索,逐步成为可持续增量来源。  如果我们再升维来看这件事,其意义不仅在于拓展政企市场、做大数智化转型收入,更在于探索一种中央企业间深度协同的新范式——把技术真正沉到产业一线,在复杂、敏感的场景里跑通模式,为更多传统行业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数智化升级方案。  (文章转自Ai慧公子)  举报/反馈

上一篇:
下塘集站改造工程加速推进——比亚迪铁路专用线配套工程预计十月底全面完工
下一篇:
从天河到天山 物流万里只等闲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