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文章详细
为什么资本重投宇树科技?
发布时间:2025-09-05

    万众瞩目下,那个在春晚“扭秧歌”的机器人公司要上市了。  9月2日,宇树科技在社交媒体平台发布声明称,公司正积极推进首次公开募股(IPO)的筹备工作,并预计将于10月至12月间向证券交易所提交上市申请文件,“届时相关运营数据将正式披露”。辅导备案报告显示,宇树科技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为王兴兴,合计控制公司34.7630%股权。  纵观宇树科技背后的投资版图,美团、腾讯、红杉资本等大佬赫然在列。一场关于未来人形机器人的豪赌正在悄然进行,互联网巨头们斥资数十亿,只为购买一张通往“具身智能”时代的门票。  作者|丘秋、夏树  编辑|瘦猪  商业化的能力  上市声明发布前夕,宇树科技曾完成C轮融资。腾讯、阿里、移动、蚂蚁、吉利资本联手砸下7亿元,将这家机器人公司的估值推至120亿元。  在此之前,宇树科技背后还站着30余家投资方,包括红杉、顺为资本、美团等巨头,甚至国资背景的中网投、深创投。  可以说,宇树科技此次上市,几乎是“头顶光环”。  天眼查数据显示,目前宇树科技的股份分布中,王兴兴通过直接持股26.97%,通过员工持股平台间接控制6.61%,合计达33.58%,为第一大股东。美团旗下汉海信息技术以8%持股位列第二,随后是红杉中国通过宁波红杉科盛持股6.92%。  巨头重注,肯定各有“野心”。  据接近美团的知情人士透露,王兴看中的是宇树技术在末端配送场景的应用潜力。美团于2022年的B+轮融资入股宇树科技,2024年其又斥资近10亿元领投了宇树科技的C轮融资。  美团CEO王兴曾公开表示:“机器人将成为本地生活服务的‘数字劳动力’。”通过控股宇树,美团可提前布局外卖配送、仓储分拣等场景的机器人应用,构建“最后一公里”的智能化配送网络。  2024年8月,美团曾小范围测试机器狗配送外卖。测试结果显示,在写字楼和园区等封闭环境,机器狗能够完成从楼下到工位的“最后100米”配送。虽然目前技术尚未成熟,但足以让美团看到机器人未来代替人力送货的可能。  腾讯则试图推动机器人从工业场景向家庭场景渗透。2025年C+轮融资中,腾讯以8.25%持股比例成为宇树科技新晋股东。此外,腾讯投资的速卖通平台成为宇树海外销售主渠道。根据官方数据,2025年春节期间通过李佳琦直播间单场销售额达820万元。  阿里则看重宇树技术与电商物流场景的结合。2024年双11期间,菜鸟网络曾试用宇树四足机器人进行仓库巡检,效率比人工提升3倍。更重要的是,阿里希望在未来“无人仓库”中,机器人能够承担更复杂的任务。  不同的投资人在宇树科技的发展中扮演着不同角色,但目的都是核心业务上的战略布局。而宇树科技持续盈利的收入结构,也给了这些巨头一定信心。  在宇树科技的官方声明中,公司首次披露了2024年的营收结构:四足机器人占比65%,人形机器人占比30%,零部件产品占比5%。可以看出,四足机器人是目前最核心的营收来源。根据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GGII)数据,2024年宇树科技四足机器人销量高达2.37万台,占据全球市场69.75%的份额,出货量排名全球第一。  2025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透露了公司近况,他表示,宇树的年度营收已经达到“十来亿元”,员工规模大概有1000人。自2020年以来,宇树科技靠着机器狗每年都保持盈利状态,且盈利逐年增多,是机器人行业中少有的盈利的企业。  此前的7月15日,王兴兴还透露,宇树科技的G1人形机器人2025年上半年的出货量达5000台,这也验证了商业化的可行性。  “我们公司的商业逻辑是,商业行为肯定要有合理的商业利润。”王兴兴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直言,“成本一直是我们做所有东西的KPI,核心就是要赚钱。”  第三方数据机构天眼查显示,宇树科技已完成10轮融资,累计融资金额超过15亿元,投资方包括美团、红杉中国、中信金石、经纬创投、深创投、北京机器人产业投资基金等。IT桔子数据显示,完成最新一笔融资后,宇树科技的估值为130亿元。上个月,宇树科技还变更了注册资本,从288.9万元增加到3.64亿元。  逐渐被看好的机器人未来  FOMO(害怕错过)的情绪,是投资人在面对人形机器人这一万亿级产业赛道的普遍情绪。  “对于机构来说,现在最紧要的事情是上牌桌,先想办法投进去。”一名机构投资人表示,即使具身智能离商业落地还很遥远,无论是技术路线还是应用落地都不明朗,但大家都不愿错过这个风口,挤破脑袋要拿到一张入场券。  宇树的PreA+轮股东初心资本的管理合伙人田江川,曾复盘过早期错过宇树的融资的事:“事后我复盘,问题主要出在了我「精英主义的傲慢」:兴兴毕业于上海大学,而我认为机器人行业需要顶尖学府背景。认定这样的背景不匹配行业需求和基金偏好——这无疑是巨大的误判。”  宇树科技成立于2016年8月26日,创始人王兴兴是个90后,本科毕业于浙江理工大学,硕士毕业于上海大学机械工程专业,曾入职大疆两个月,后辞职单干。他是听着乔布斯和苹果这类故事长大的一代人。“我从小就有一种执念:做一个好产品去改变世界。”  改变世界的产品很多,王兴兴选择的是当时很冷门的机器人赛道。2009年,还在读大一的王兴兴曾做过一个小型人形机器人,“只有两个手掌那么大,仅能当个玩具”。他回忆:“因为那时候,行业整体的技术水平还无法驾驭复杂的人形机器人”。  后来,王兴兴通过对舵机、关节电机不断改良,用一个新的电控系统,做出了XDog机器人(后来Laikago的技术雏形)。“这算是第一个MVP(最小可行性产品)”。2015年,王兴兴带着XDog机器人参加了上海市一个机器人设计比赛,最终拿了二等奖,得了8万元奖金——这便是他创业的第一桶金。再后来,王兴兴拿到了第一笔天使投资,宇树科技也因此成立。  早期,因为行业太冷,许多投资人并不看好四足机器人领域。“我2017年就接触了王兴兴,那个时候我们找了一些高校的专家学者请教了一圈,甚至找了当年炙手可热的一家机器人大厂的产品专家做了评估,得出的结论是,当时王兴兴的四足机器人XDog并没有那么高的技术壁垒,可能实验室里的专家们随随便便也能手搓一个出来。”一位曾经错失宇树科技的早期投资人回忆称。  某后期跟进投资了宇树的机构合伙人也表示:“兴兴那个时候,还算是刚刚研究生毕业,在大疆的工作时间也很短,在公司治理和融资沟通上的表现,都还很稚嫩,甚至感觉有点没有想好。再加上在那个时间点上,我们连四足机器人的应用场景和商业化空间都没有看懂,更别提现在的两足人形机器人了。”  王兴兴也曾提及公司早期的融资情况:“那时候宇树的估值只有1000多万人民币,我们融了200万。这点儿钱差不多花了一年半的时间,到最后已经接近发不出工资。但到2018年我们开始正式发货,融资就变得顺利了一些。”2017年,宇树科技推出首款四足机器人Laikago,这款产品后来以低成本、高性能迎来不错的销量。目前并未找到这款产品当时的销售数据,但从后续外界对宇树科技的态度转变来看,其产品正逐渐改变国内对于机器人的认知。  2019年,宇树发布了首款能够完成后空翻动作四足机器人AlienGo。当时,南京大学AI实验室的俞扬教授给了宇树科技的产品性能很高的评价,还提到国内外的AI实验室都首选宇树机器人,甚至“一狗难求”。  于是,“这次不能再错过宇树了”。田江川因此让时任VP现升任合伙人的Max再次联系了创业三年多的王兴兴,Max说:“这次的王兴兴给我的感觉完全不一样了,技术和产品上取得了新突破,公司治理上更加成熟,核心团队就像大学实验班里,学习前十的同学聚在一起做项目的极致而纯粹的感觉,兴兴的谈吐和表达也都自信了很多。”  “更关键的是,这个时候宇树已经拥有了不错的订单体量,其中不乏苹果,英伟达等科技公司,一家初创公司的进展,受到了全球顶尖高校和科技巨头的关注。”Max回忆道。  那是宇树科技很重要的两年,2019年至2020年,红杉种子、德迅投资、祥峰资本和初心资本相继入股。2021年,宇树科技发布全球首款消费级伴随仿生四足机器人Go1。同年,公司的四足机器人第一次登上了牛年的央视春晚。2022年,融资仿佛洪水开闸一样向王兴兴涌来,顺为资本、经纬创投、深创投、敦鸿资产、容亿资本等机构相继下注宇树科技。  把宇树科技拉向大众视野的还是人形机器人。2023年,该公司发布了首款通用人形机器人Unitree H1,这款产品后来在春晚上转手绢的画面让宇树迅速出圈。随后,该公司推出了定价9.9万元的G1人形机器人,直接打破人们对于人形机器人属于高端实验室产品的认知。  敦鸿资产的郑华良回忆道:“我们2022年投资宇树的时候,还有同行来询问我们投资的逻辑,不太理解这样的公司未来究竟能应用在哪些领域。2023年我们想做一个宇树的专项基金,找了很多资金方沟通,都表示不感兴趣,最后这个基金愣是没有募集起来。但时隔一年,当宇树出圈之后,那些资金方又回过头来找我们时,我们也只能无奈地表示我们手头的份额已经不够分了。”  至少现在,市场已经证明了四足机器人的商业价值。  根据钛媒体报道,一位投资人表示:“第二次加注宇树的时候,我们已经看到四足机器人有非常多的应用场景了。例如,巡防、火灾救援实时拍摄等,新冠疫情期间,新加坡还用四足机器人在公园里巡查,提醒未戴口罩的人,并提出警示。追加投资时,我们已经看到B端场景的规模化可能。”  这位投资人称:“从我们陪伴宇树成长这5年间的观察来判断,其应用场景在未来还会全面打开。”  真实的受益者  “到了这个节骨眼,宇树在某种程度上肩负着国内硬核科技的叙事,指着这家公司以及相关概念吃饭的上下游太多了。”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在今年8月举办的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王兴兴提到,2025年上半年人形机器人行业非常火爆,加上政策的支持,行业整机厂商及零部件厂商每家平均有50%至100%的增长,这意味着需求端拉动了整个行业的发展。  关于宇树科技未来究竟能带给投资人多大利好?目前我们还无从得知。已知的是,该公司核心零部件供应商正成为此轮机器人投资风潮中最确定的受益者。  从产业链的角度来看,人形机器人产业链涵盖了上游的核心零部件、中游的机器人本体制造以及下游的应用领域。  在上游硬件市场,中大力德作为宇树行星减速器的主要供应商,占据其采购量的63%,2025年已锁定32亿元订单,该公司还通过投资机构间接持有宇树科技股份;长盛轴承作为关节自润滑轴承独家供应商,占据宇树轴承采购量60%,2025年订单量预计达20万套;蔚蓝锂芯包办60%的锂电池配套,为H1人形机器人及四足产品提供能量支持。  在中游市场,包括机器人本体制造,包括设计、制造和测试三大环节。其中,科大讯飞和宇树科技联合开发的“讯飞机器人超脑平台”,已经为宇树机器人赋予语音交互与多模态对话能力;宝通科技还与宇树合作开发的矿山巡检机器人,2025年已中标中国移动1.24亿元订单。  在下游市场,宇树科技的机器人应用领域则涵盖了工业制造、仓储物流、医疗服务、商业服务和家庭使用等多个方面。此次欲上市声明中,宇树科技就简单披露了营收结构。以2024年为例,公司四足机器人、人形机器人和零部件产品的销售额占比分别为65%、30%和5%。其中,约80%的四足机器人应用于科研、教育和消费领域,其余20%的四足机器人应用于巡检、消防等工业领域;人形机器人全部应用于科研、教育和消费领域。  王兴兴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从出货量的角度,未来几年,全球人形机器人行业每年翻一番应该是可以保证的,如果有更大的技术突破,未来2到3年,一年出货几十万台甚至上百万台也有可能。”  巨头的入局不仅带来了资金,更带来了丰富的应用场景和资源支持。这种产投联动的模式,正在加速宇树技术商业化落地的进程。  9月2日上午,宇树科技宣布预计上市的消息一出,相关概念股飙升。其中,港股首程控股盘中一度大涨超15%,股价创阶段新高。目前A股市场上宇树机器人概念股合计有28只,从近期杠杆资金动向来看,截至9月2日,卧龙电驱、双林股份等个股8月以来获杠杆资金净买入均超3亿元。  随着上市进程的推进,这些早期投资即将迎来收获期。但比财务回报更重要的是,巨头们通过这笔投资,确保了在即将到来的人形机器人时代不会缺席。  这场百亿资本的围猎,归根结底是对未来技术主导权的争夺。在这个赛道上,没有人愿意掉队。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