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文章详细
中国信达宣布:200亿投资股票债券
发布时间:2025-09-05

  在盈利能力逐年下滑,主业遭遇大幅亏损的情况下,中国信达终于开始大手笔投资股票了。

  200亿资管计划

  8月29日,中国信达公告宣布:信达投资有限公司(作为投资者)及信达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作为资产管理人)与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分行(作为资产托管人)订立了一项资管计划合同及其补充协议,设立信达证券信丰1号单一资产管理计划,总规模不超过人民币200亿元。

  

  

  根据公告,计划主要投资于国内依法发行上市的股票、银行间市场和交易所市场上市交易的国债、政策性金融债等固定收益证券品种,以及公开募集的基金份额等。旨在通过投资于有发展前景的上市公司股票、有转股价值的上市公司可转换债券等标的,在有效控制投资风险的前提下,力争实现计划资产的稳定增值。

  实际上,中信金融资产于2024年就开始走这条上市公司股票投资的盈利路线,规模为503亿,包括斥资260亿,约2倍溢价购买中行股份、112购买中信股份的4.88%股份、200亿设信托投资等。

  今年开始,投资陆续落地,在投资上市公司股票方面,已经成为了大秦铁路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4.99%,触发举牌。这些投资举措为中信金融资产的财报锦上添花,2025年上半年,其实现总收入为人民币402.21亿元,同比增长21.1%,归母净利润61.68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5.7%。年化平均股权回报率(ROE)达21.1%,年化平均资产回报率(ROA)达1.1%,这两项关键效益指标远高于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平均水平。

  相比之下,中国信达的上半年的ROA降至历史最低水平,仅为0.11%。

  作为中国第一家全国性AMC,中国信达26年来一直保持着不良资产行业的领军者形象,开创了无数个“行业第一”,并引领行业拓展了多个新业务,但如今,历史资产的包袱越背越重,加上子公司业务拉跨,中国信达急需找到一个快速且稳妥的盈利路径。

  财务指标逾显颓势

  中国信达的收入来源由不良资产经营和金融服务两部分构成。截至2025年6月末,不良资产经营业务收入总额184.91亿元,同比增长0.30%;总资产9382.2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51%。

  

  半年不到200亿的主业收入对于中国信达千亿高光时刻来说,黯然无光。上半年尽管不良资产的经营收入小幅上涨,但不良资产经营业务却出现62亿巨额亏损,几乎是2024年全年净利润的两倍。其实,这部分业务在2024年首度亏损,额度不大,为5.87亿。如今,颓势愈演愈烈。

  从财务数据上看,亏损主要是各种减值损失在吞噬利润,其信用减值和其他资产减值两项损失超过110亿,也就是说存量资产大幅计提减值。

  什么意思?2016-2018年期间,监管层号召AMC回归主业,彼时四大AMC为了争夺份额,在一级市场疯狂收购不良资产包,不惜高价抢包。而不良资产盈利逻辑就是“低价进,高价出”,击鼓传花赚差价。但2019年开始,不良资产处置陷入冰点,那些高价买来的资产包无人问津,砸在了手里,不只中国信达,其他三家AMC都是如此。

  这部分高价资产如果迎合市场价格低价卖出,必然造成账面损失,谁来担责?那么索性就压在手里。可以想象,巨量的金融资产趴在账面上,每年的财务成本有多少?所谓资产质量承压,不断计提资产减值损失,因此而产生。

  中国信达数据显示:从2019年至2025年上半年,资产减值损失已经达到了790亿,而中国华融早已计提了超3000亿,基本上实现了风险资产的出清。

  相比不良资产经营主业,中国信达的金融服务板块业绩却稳健增长。截至2025年6月末,金融服务板块总资产7367.37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23%。税前利润35.18亿元,同比增长63.87%。其中:

  南商银行税前利润20.14亿元,同比增长22.68%;

  信达证券税前利润11.38亿元,同比增长82.37%;

  金谷信托税前利润6.02亿元,同比增长60.45%;

  信达金租税前利润7.09亿元,同比增长69.93%。

  资产回报率降至冰点

  2025年上半年,中国信达加大了金融不良债权的收购力度,新增收购金融不良债权资产255.06亿元,同比增长56.80%。在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上,收购54家地方中小银行不良债权本息近600亿元,同比增长85.4%。整体来看,国有大行与股份制银行的不良债权依然是中国信达收购的主力。

  

  此外,在个贷不良批量转让上,中国信达实现了历史上的突破,新增收购个贷不良资产34.2万户,涉及本金47亿元。并于2025年首次跻身于个贷不良十大活跃机构,打破了地方AMC“垄断”局面。

  截至6月30日,中国信达资产总额1.68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62%,创下历史新高。负债总额1.46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80%。

  也正是由于资产规模的扩大,导致其平均资产回报率下降至0.11%。相较于2018年时的8.23%来说,不足一个零头。

  盈利能力逐年弱是AMC的通病,与不良资产行业的新生力量AIC相比,已是云泥之别。

  充分说明AMC此前坐等资产升值时代一去不复返,传统的收购处置业务所得得盈利已经完全不能匹配万亿资产规模。其必须发掘新的业务增长点和盈利点。

  子公司拖累

  整体来看,中国信达整体收入、净利润不济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子公司的拖累。其子公司主要由信达香港、信达投资及中润发展等在内。

  评级机构出具的报告显示:其主要子公司在其他不良资产业务方面表现承压,部分项目投资回报不及预期,资产减值规模较大,导致整体业绩受到显著拖累。尽管公司本部该类业务投资收益实现大幅增长,但子公司因受宏观环境及个别高风险资产估值下行影响,合计形成较大额度亏损。具体来看:

  信达香港:截至2024年末,信达香港的其他不良资产业务投资余额480.80亿元,同比增长11.89%,全年实现其他不良资产业务收入16.40亿元,同比降低52.33%。

  信达投资:截至2024年末,信达投资的其他不良资产业务投资余额为593.50亿元,同比下降0.10%;全年实现其他不良资产业务投资收益34.10亿元,同比降低31.25%。

  中润发展:截至2024年末,中润发展的其他不良资产投资余额为17.8亿元,同比下降26.45%;全年实现其他不良资产业务收入 2.2亿元,同比上升83.33%。

  信达地产:受房地产市场行情影响,2024年房地产开发业务分别实现房地产销售收入和房地产销售毛利82.39亿元和11.96亿元,分别同比下降13.29%和33.01%。

  重点转向央国企资产盘活及个贷

  2025年以来,中国信达格外重视个贷不良批转业务,组建了专门团队,并斥巨资搭建了数据系统。成为五大AMC中个贷业务铺的最大的一家。

  此外,在不良资产投资方向上,重点转向了不动产风险化解,央地国企改革等,2025年上半年共计投放了304.15亿元,同比增长88.19%。其中用于央地国企改革的投资金额为84.65亿,比去年同期的33亿上涨了156%。

  在增加这部分投资的同时,中国信达将收购类重组业务的投放按下了“终止键”。

  

  非金不良债权收购也几乎停滞,2025年上半年收购成本仅10.7亿元,其中,96%的新增收购集中在金融类不良资产上。

  不过外部评级机构认为,中国房地产市场低迷和经济挑战给资产管理公司的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带来压力,并给内部资本生成带来压力要想改善AMC的盈利能力,还是取决于房地产行业。

上一篇:
瑞银:Robotaxi预计2030年代全面普及 催生激光雷达和自动驾驶芯片千亿元市场规模
下一篇:
荣耀姜海荣任深蓝汽车CEO,邓承浩续任董事长,跨界人才推动长安探索变革深水区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