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文章详细
9大4S经销商半年报盘点:6家集团亏损,2万家4S店一半在亏损,最大4S店集团带头卷售后?
发布时间:2025-09-04

  又是一年港股汽车经销商财报披露季。

  截至发稿,中升控股、永达汽车、正通汽车、和谐汽车、新丰泰集团、美东汽车、百得利控股、厦门信达以及世纪联合控股,这9家汽车流通行业代表企业,纷纷亮出2025年上半年的财务成绩单。

  

  财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上市4S经销商集团在营收与利润层面,呈现出显著分化态势。

  在营收表现上,8家经销商出现同比下滑,其中世纪联合控股下滑幅度最为突出,达到38.48%,反映出传统经销商在市场竞争中的承压状态。

  利润表现更为严峻,仅3家经销商集团实现盈利,但均面临盈利规模的双位数下滑;2家经销商集团出现亏损同比扩大,还有4家经销商虽实现亏损同比收窄,但仍未摆脱亏损状态,行业整体盈利面持续收窄。

  上市经销商的财报表现,与前不久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的《2025年上半年全国汽车经销商生存状况调查报告》相吻合。

  《报告》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汽车经销商亏损比例已攀升至52.6% ,较2024年同期的50.8%扩损比例扩大1.8个百分点,这意味着超半数经销商陷入经营亏损,行业生存状况进一步恶化。

  无论是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的行业报告,还是上市经销商半年报,均印证了当前汽车流通行业的困境——超半数经销商亏损,新车业务承压,盈利面收窄。

  不过,在整体低迷的行业态势中,仍有经销商集团走出了逆势增长的曲线,成为难得的“破局样本”。

  譬如和谐汽车,2025年上半年营收96.37亿元,同比增长29.17%,成为头部集团中唯一营收正增长的企业。

  上市经销商作为行业发展的“风向标”,其财报数据不仅反映自身经营状况,更折射出行业细分领域的变化趋势。

  接下来,我们将从新车、新能源、售后、二手车等细分板块,看看上市经销商财报中透露的经营细节,更全面地把握当前经销商行业的现状与转型方向。

  

  新车业务:销量、收入、毛利多维度下滑,和谐、永达凭差异化破局

  近年来,汽车行业价格战加剧,新能源车与燃油车赛道分化提速,新车销售业务盈利难、甚至亏损已成为行业共识,这一趋势在上市经销商财报中尤为凸显。

  

  新车销量方面,在披露数据的8家经销商中,5家销量同比下滑,3家实现增长,分别是正通汽车、和谐汽车、美东汽车,但表现分化显著。

  在销量同比下滑的经销商中,4家降幅达两位数,反映终端需求疲软。其中,世纪联合控股领跌,上半年销量仅0.27万台,同比下滑42.12%;行业龙头中升控股亦未能幸免,销量22.86万台,同比下滑1.67%。

  在销量同比增长的经销商中,和谐汽车表现亮眼,上半年销量3.06万台,同比大幅增长60.59%,增速远超行业平均值。

  新车销售收入方面,仅和谐汽车1家经销商实现正增长,以85.77亿元新车收入、36.79%的增幅领跑。

  其余7家经销商新车销售收入均同比下滑,其中世纪联合控股降幅最高达到46.11%,收入仅2.98亿元;新丰泰(-19.82%)、永达汽车(-18.04%)、百得利控股(-14.02%)紧随其后,新车销售收入分别为29.69亿元、187.77亿元、31.59亿元。

  多家经销商在财报中明确,收入下滑核心源于销量与新车均价双降。

  例如,中升控股过去18个月单车均价持续走低,2025年上半年较2023年全年下降3.3万元,降幅达12.5%。

  百得利控股新车均价由2024年同期的40.19万元降至38.03万元,降幅5.4%,直接拖累收入下滑14%。

  永达汽车则因豪华及超豪华品牌销量下滑11.4%至4.89万台,对应收入下滑18%。

  新车销售毛利与毛利率表现进一步恶化,仅永达汽车、和谐汽车2家实现正毛利,其余均陷入毛损,且头部企业亏损加剧。

  中升控股新车收入仅下滑4.7%,但毛损同比扩大20%至23.87亿元,按22.9万台销量计算,单车亏损超1万元。

  美东汽车表现最糟糕,尽管销量同比增加2038台至2.8万台,但新车毛损达17.29亿元,同比扩大4.49亿元。

  这意味着,美东汽车上半年单车平均亏损6.18万元,新增销量的单车亏损更是高达22万元,完美印证了“卖得越多、亏得越多”。

  整体来看,多数上市经销商在新车销量、收入、毛利、毛利率四项核心指标上全面承压。

  值得注意的是,在行业普遍低迷的背景下,和谐汽车与永达汽车凭借独特策略,成为新车业务的“少数赢家”,为行业提供了转型参考。

  和谐汽车的增长核心来自海外市场布局,尤其依托与比亚迪的深度合作,打开增量空间。

  财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其新车销量3.06万台,中国香港及海外市场贡献1.57万台,占比达51.3%,成为增长主力。

  作为比亚迪在亚洲、欧洲多地区的经销商,且是中国香港唯一一级授权经销商,和谐汽车上半年售出4762辆比亚迪新能源车,助力该品牌登顶中国香港销量榜首;在印尼、柬埔寨、菲律宾等市场,销量同比分别大增226%、444%、89%,区域优势显著。

  目前和谐汽车已在亚太、欧洲、非洲运营40个4S中心、36个展厅及6个服务中心,上半年新增29家网点,进一步夯实海外布局。

  与和谐汽车的销量大增不同,永达汽车并未追求销量规模,而是通过策略调整实现毛利正增长。

  一是严控库存与资金周转,通过主动控制销量、加强存货资金管控、推进数字化联动考核,保障库存与资金健康,避免因“以价换量”导致亏损;

  二是高端新能源成增长引擎,上半年独立新能源品牌销量1.03万台,同比增长49%,其中直销模式销量5857台,占比超56%。

  其代理的问界M8、小米SU7 Ultra、极氪009、理想L6等高端车型表现突出,推动新车均价达26.73万元,单台综合毛利保持在4%以上,实现“高毛利+高增长”的良性循环。

  和谐汽车与永达汽车的案例表明,在传统豪华车市场增长见顶、行业价格战持续的背景下,经销商集团需跳出“单一品牌依赖”的局限。

  布局海外新能源市场、抓住国产高端新能源品牌崛起的机遇,已成为新车销售业务转型的关键突破口,也是未来实现可持续增长的核心方向。

  售后业务:盈利分化初显,中升、美东成“双面教材”

  新车销售“不赚钱甚至亏钱”已成行业共识,自2023年起,“从卖车赚钱向修车赚钱转型”便成为汽车经销商的核心战略方向。

  然而,从2025年上半年上市4S经销商财报来看,曾被寄予厚望的售后业务,不仅未呈现增长态势,盈利表现还呈现出显著分化,部分经销商面临“增收不增利”的困境。

  

  从售后业务的整体表现来看,呈现两大特征:

  在售后业务收入方面,上半年多数经销商售后收入同比下降,仅永达汽车、美东汽车、百得利控股3家实现正增长,反映出行业售后业务整体增长动力薄弱,面临阶段性压力。

  其中,世纪联合控股下滑幅度最大,达15.76%;中升控股、新丰泰集团紧随其后,分别下滑14.35%、13.26%,售后收入分别为114.5亿元、5.17亿元。

  与收入端相比,盈利端的分化更为明显。中升控股虽售后收入下滑,但售后毛利与毛利率均实现增长;和谐汽车毛利率也有小幅提升。

  而美东汽车毛利率从近60%大幅下滑至24%,正通汽车、新丰泰集团毛利率亦呈下滑态势,部分企业的售后业务盈利水平遭遇显著挑战。

  在售后业务的分化格局中,中升控股与美东汽车的表现形成鲜明对比,二者的策略与结果差异,也一定程度反映出售后业务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作为售后业务的“优等生”,中升控股2025年上半年的售后表现展现出强劲韧性。

  尽管售后服务收入114.5亿元,同比下滑14.35%,但同期售后服务毛利达54.4亿元,同比增长8.1%,售后业务毛利率提升至55.4%,同比增长8.3%。

  这一成绩的背后,是中升控股自2023年6月宣布战略转型后,始终坚定“打造中国高端汽车服务品牌”的方向——战略重心“不强调特定汽车品牌或动力类型,而是聚焦豪华客户群体本身”,并围绕两大维度落地具体调整:

  一是门店网络结构性优化,聚焦豪华市场。

  一方面对既有门店进行功能重构,将单业务门店拆分为多业务运营物业、把经销店改建为中升维修服务中心,同时基于既有物业调换营业类型,提升门店对售后业务的适配性;

  另一方面动态调整门店数量,上半年新增57家经销店(48家为豪华品牌,含36家AITO)及20家维修服务中心,同步退网37家经销店,超20%门店参与调整,进一步聚焦豪华品牌售后业务布局。

  二是车险与售后协同,强化客户粘性。

  通过车险业务与售后业务的深度绑定增强客户留存:上半年代理99万单车险续保保单,同比增长10.6%;叠加新车保单后总保单量达120万单,同比增长8.6%,为售后业务带来稳定客户流量,间接支撑售后盈利提升。

  对于下半年规划,中升控股明确将持续扩大网络覆盖,已确定新增19家门店(含11家奥迪、2家AITO、2家沃尔沃等),通过新增网络“持续爬坡”,进一步抢占豪华品牌售后市场份额,巩固售后业务优势。

  与中升控股形成反差的是,美东汽车2025年上半年售后及按揭服务呈现“收入微增但盈利大幅下滑”的特点。

  其售后及按揭服务收入22.05亿元,同比增长5.7%,较去年同期20.86亿元略有提升;但售后及按揭服务毛利仅5.27亿元,同比骤降37.8%,去年同期为8.48亿元。

  售后业务毛利率更是从近60%腰斩至24%,“增收不增利”的压力凸显,核心症结在于业务成本端的显著恶化。

  针对这一困境,美东汽车在财报中提出应对方向:“维持严谨的成本控制,透过减轻债务负担并维持充裕在手现金,以更健康的资产负债表灵活应对市场不确定性”,试图通过财务层面的调整缓解业务压力。

  

  新能源车业务分化:拥抱者破局,固守者承压

  在新车销售整体盈利承压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车业务已成为经销商集团破局的关键方向。

  从2025年上半年表现来看,多数头部经销商积极拥抱新能源转型并收获正向反馈,部分固守传统燃油车的经销商与行业趋势渐行渐远,而燃油车与新能源车的盈利结构性分化,更凸显了转型的紧迫性。

  永达汽车、和谐汽车、正通汽车、中升控股等头部经销商,通过差异化的新能源布局策略,在业务增长与结构优化上均取得积极成效,成为行业转型的标杆。

  永达汽车以“优化结构、聚焦优质品牌”为核心,在新能源转型中动作果断。

  上半年其独立新能源品牌销量1.03万台,同比增长49%,其中直销模式销量5857台,占比超56%,高端新能源车型成为新车销量的核心增长引擎。

  在网点优化上,同步推进“关停并转”与新网点建设,上半年关停19家门店,含12家传统品牌、7家新能源品牌,同时自建开业7家头部新能源门店,含5家鸿蒙智行网点,新获30个新能源品牌授权,另有14家新能源门店筹建中,13家为鸿蒙智行品牌。

  截至2025年上半年,永达汽车运营网点共209家,品牌结构持续优化,豪华品牌占比64.6%、独立新能源品牌占比16.7%,中高端品牌占比12.5%,新能源业务权重显著提升。

  和谐汽车则将新能源转型的重心放在海外市场,成为上半年唯一实现“新车销量、收入、毛利三增长”的经销商。

  依托与比亚迪的深度绑定,和谐汽车担任比亚迪、腾势在亚洲、欧洲多地区的经销代理,仅两年便开设100家比亚迪门店。

  在中国香港市场,作为比亚迪唯一一级授权经销商,和谐汽车上半年售出4762辆比亚迪新能源车,助力该品牌登顶当地销量榜首;在印尼、柬埔寨、菲律宾等新兴市场,销量同比分别大增226%、444%、89%,海外新能源成为核心增量。

  正通汽车稳步拓展新能源经销业务,上半年新能源新车销量占集团整体销量的比例已达8.6%,业务结构逐步向新能源倾斜。

  中升控股则通过“战略绑定+网络优化”强化新能源布局。

  2024年11月引入AITO品牌,2025年3月启动奥迪项目,过去十二个月完成集团史上最大规模网络优化,关停37家覆盖多品牌的授权经销店,同期新增57家授权经销店,含48家豪华品牌,其中AITO 36家、HIMA 1家及20家维修服务中心。

  截至目前,中升控股全国经营439家经销店,豪华品牌组合中新能源车品牌门店数量居首,包含36家AITO问界、1家HIMA尚界,同时拥有26家奥迪、25家沃尔沃等传统豪华品牌门店,新能源与豪华品牌形成协同互补。

  与头部经销商的积极转型形成鲜明对比,美东汽车在新能源布局上显得“保守甚至固执”。

  截至2025年上半年,美东汽车暂无任何新能源汽车品牌店开业,业务仍以传统合资或外资燃油车为主,与行业转型趋势脱节。

  此外,美东汽车上半年共减少4个业务网点,包括3家4S店及1家特斯拉售后服务中心,且3家关闭的4S店均符合其此前一贯奉行的“单城单店”策略,网点规模与业务多样性进一步受限。

  行业协会2025年上半年报告数据显示,新能源独立品牌经销商盈利占比达42.9%,亏损占比仅34.4%;而传统燃油车品牌经销商盈利占比仅25.6%,亏损占比高达58.6%,二者盈利占比差距接近25%。

  这种显著的盈利结构性分化表明,对汽车经销商而言,积极拥抱新能源业务已不再是可选路径,而是关乎未来生存与发展的必选题,固守传统燃油车赛道,或许将面临愈发严峻的盈利压力。

  

  其他业务:二手车业务规模与盈利分化、金融贷款业务增长成亮点

  可以看到,在主要业务板块,经销商行业正面临结构性挑战:新车销售业务盈利空间持续收窄,售后业务也未达预期目标。

  在此背景下,部分经销商将目光转向多元业务,通过开拓二手车交易、金融贷款服务等板块,寻求新的收入增长点与利润支撑,不过不同企业在各业务领域的表现呈现出显著分化。

  二手车业务已成为经销商重要的战略布局方向,中升控股、永达汽车、新丰泰等头部企业均在财报中重点提及该板块,但受市场环境、车源结构及运营策略影响,业绩表现差异明显。

  中升控股上半年二手车交易规模保持增长态势,共售出约11.1万台二手车,同比提升9.6%,展现出较强的市场拓展能力。

  然而,其二手车业务收入却出现大幅下滑,同比下降27.0%至人民币60.2亿元,单台车收入更是同比锐减33.4%。

  车源结构是导致盈利承压的核心原因。中升控股表示,公司二手车车源以车主“以旧换新”淘汰的旧车为主,而地方政府大力推行的消费者换购补贴政策,使得公司收购了大量长车龄旧车。

  上半年中升控股成交的二手车中,近80%车龄在6年及以上,较去年同期提升近10%,这类高龄车辆的零售价值有限,直接拉低了单车收入。

  叠加新车市场价格战持续发酵,进一步挤压了二手车业务的盈利空间,最终导致上半年中升控股二手车单台车综合利润被压缩至不足3000元,综合利润约为3亿元,同比大幅下降 60.2%。

  与中升控股不同,永达汽车通过精准的运营策略,在二手车业务领域实现了稳健发展。

  上半年其二手车交易规模达30427台,实现收入21.64亿元,毛利率为5.21%,较上一季度环比上升0.81%;二手车毛利达1.13亿元,环比增长8.2%,同时周转天数缩短至17.7天,同比减少2.5天、环比减少4天,库存周转效率显著提升。

  永达汽车在财报中指出,面对新车销售规模下滑、市场行情快速波动的冲击,积极布局新能源二手车领域,主动把握行业转型带来的机会与挑战,为业务盈利增长注入新动力。

  新丰泰的二手车业务则面临一定压力,上半年二手车销售收入为人民币1.59亿元,较2024年同期减少25.9%,在头部经销商中表现相对弱势,后续需进一步调整业务策略以应对市场竞争。

  在金融贷款服务领域,部分经销商凭借与汽车消费场景的深度绑定,实现了业务的快速增长,成为拉动整体收入的重要引擎。

  百得利控股上半年“其他收入”板块表现亮眼,由2024年同期的2.6亿元增长约39.9%至3.63亿元。

  据财报披露,该部分收入主要来源于汽车增值服务,其中金融服务与二手车佣金收入是核心构成,金融服务的快速渗透的,有效弥补了新车业务的盈利缺口。

  正通汽车在金融贷款服务领域的增长更为迅猛,上半年提供按揭贷款支持服务累计实现收入约6.93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12.8%,近乎翻倍。

  这一成绩不仅体现出正通在汽车金融领域的渠道优势与服务能力,也反映出消费者对汽车金融工具的接受度不断提升,为经销商开辟了高增长的盈利赛道。

  写在最后:

  总体来看,2025上半年上市4S经销商的财报表现,最大的特点,就是“分化”。

  这种分化,不仅体现在整体的盈利表现,同时体现在新车、售后、新能源、二手车及海外市场业务等各个板块,形成“强者愈强”的格局,构成行业转型时期最突出的特征。

  从整体盈利分化来看,行业呈现“冰火两重天”的态势,上半年全行业亏损比例已升至52.6%,但燃油车与新能源车经销商阵营,在新车业务上盈利差异显著。

  更进一步,业务板块的分化,反映出经销商在变革中战略选择上的成败。

  在新车业务上,和谐汽车通过与比亚迪合作拓展海外市场,永达汽车聚焦高端新能源车型,均实现新车业务突破;而依赖传统燃油车的经销商则陷入持续性亏损。

  售后业务作为行业传统盈利支柱,也呈现“结构型分化”。中升控股通过战略转型,将售后毛利率推高至55.4%,还有经销商增收不增利。

  二手车与多元业务的分化同样明显:永达汽车凭借高效运营保持二手车业务稳健增长,而中升控股等企业则因车源结构失衡导致二手车盈利下滑,凸显业务协同能力的重要性。

  新能源与海外业务的分化,则成为决定经销商未来竞争力的关键变量,头部企业和谐汽车、永达汽车、中升控股等已构建起差异化优势。

  从趋势来看,随着经销商行业洗牌进入深水区,未来分化将进一步加剧。而上述上市4S经销商中的“优等生”,已经为行业破局指出了方向。

上一篇:
2025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今日开幕 新韵重庆邀你共赴“数智之约”
下一篇:
温州泰顺将迎首家A股上市公司 “宁王”贡献其近五成收入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