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文章详细
比亚迪纯电动客车闯关“热极”
发布时间:2025-09-04

  盛夏的新疆吐鲁番,极端高温逼近50摄氏度,地表温度多在70摄氏度以上,有“中国热极”之称。然而正是这样的极端干热气候环境,使吐鲁番成为众多车企每年竞相打卡的“测试高地”,造就出一座天然汽车试验场。日前,笔者跟随比亚迪商用车团队前往当地,实地探查一款待发布纯电动新客车C11的测试运行情况。    制冷持续运行稳定  午后14时许,吐鲁番市高昌区的极地汽车高温试验场内,测温枪数据显示地表温度已接近70摄氏度。炽热的阳光下,比亚迪C11迎来第一关——持续曝晒。  高温环境运行时,随着车辆电池、电机、电控等各组件升温,系统运转负荷加重,可能出现续航里程锐减、空调制冷失效、车辆异响或报警等异常情况。通常在专业高温测试中,需额外聚焦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温控能力(如高温热失控防护)、电驱系统绝缘性能。此前行业相关测试结果表明,在高温(38摄氏度以上)和低温(零下7摄氏度以下)环境下,车辆续驶里程可能大幅下降,为常温工况的7成左右,能量消耗率比常温工况可能增加40%至55%。  作为乘客,对C11整车热管理能力的一个直观感受来自空调。长达数小时的曝晒中,车内空调制冷效果始终“在线”。比亚迪商用车研究院客车产品总监邓小兵介绍:“这与C11基于全新一代3.0电动技术平台开发有关,在安全性能、整车能耗等技术指标上均实现升级。从1.0推动电动化普及,到2.0实现关键系统模块化,再到如今的3.0,比亚迪客车电动化技术已经过17年锤炼,有着良好的市场表现。”  据了解,新能源汽车空调系统普遍采用电动空调压缩机制冷,由整车动力电池供电,在给整车降温的同时,还要通过液冷管路将电池的热量带走,达到降温冷却目的。不同系统之间的协同程度,最终决定了整车电池热管理能力,而比亚迪“三电一芯”均为全产业链自研,同时安全、稳定的电动化技术平台为实现不同系统高效协同奠定了良好基础。  第二关是侧倾稳定程度测试,又被称为最大倾斜角β测试。当车辆高速驶入测试弯道,身处车内尚觉平稳,然而在同行乘客提醒之下才注意到,路面已逐渐倾斜,透过窗外可以明显看到,与水平线形成了最大约30度的夹角。  据了解,C11搭载比亚迪首创的客车CTC(电池底盘一体化)技术,将电池包与底盘深度融合为一体。“这使车辆具有较高的车身扭转刚度,以及更低的质心,能提高车辆行驶稳定性,进一步降低车辆侧翻风险。”邓小兵说,同时,“前4后2”的主动空气悬架架构,使车辆在过减速带或紧急制动时更加平顺,让乘客更舒适。  闯关的最后环节,C11先是“蛇形绕桩”,在预设的标桩间以每小时60公里的速度连续转向,测量转向力、横摆角速等参数,继而在不踩刹车和油门的情况下高速闪避,进行“麋鹿测试”。“从我的主观体验来看,车辆稳定性和各方面性能还是挺不错的。”C11客车测试驾驶员说。  定位旅游市场高温检验品质  作为比亚迪商用车C系列纯电动客车新品,C11整车长11米,设座位47个,可根据需求定制。  “这一产品主要定位旅游市场,针对区域串联式旅游和家庭小团出行场景。”邓小兵介绍,从米段布局和销量来看,目前大中型旅游客车多集中于11米车型,其次是8.2米车型,两个细分市场占比超76%。另外单从11米旅游客车市场来看,主要以通勤或包车需求为主。  今年上半年,国内居民出游人次32.85亿,同比增长20.6%。持续升温的旅游市场,是比亚迪开发C11新品的重要背景。长期以来,囿于续航里程顾虑等因素,旅游客运市场在中长途场景中较少应用纯电动车辆。但随着车辆技术进步,以及充换电基础设施日益完善,这一难点有望突破,进而为车企带来新的销量增长点。  数据显示,2024年座位客车(含旅游客车)销量约4.7万辆,占客车总销量的58%,其中新能源座位客车销量1.4万辆,占比17%。“旅游客车领域纯电动渗透率约27%,传统燃油车仍占主导,因此市场替代空间广阔。”中国公路学会客车分会副秘书长梁博分析认为。  “此次C11客车在发布前夕进行高温挑战,也是希望增加行业对纯电动车型的信心。”比亚迪商用车相关负责人介绍。C11客车聚焦运输行业痛点,构建全方位安全防护体系,基于首创的CTC技术的安全防护架构,获得行业首个六维安全认证,还首次应用可以解决高速爆胎和驾驶员突发失能等特殊场景下的安全问题的创新技术。  长安大学汽车学院教授申福林表示,在高压、高热、高寒、高湿等极端环境下的测试,对车辆安全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参考意义。不仅能检验车辆设计缺陷与匹配问题,优化开发流程,还能推动行业法规标准的制定,尤其是在出口认证方面,满足欧洲、北美、中东等地区对高温等环境的严格标准。  比亚迪商用车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比亚迪商用车的“三高”测试已连续进行8年,累计测试1246天,测试车数量达111辆,超200位工程师参与其中,设计并完成了468个实验科目,累计实验次数达到3602次,动态测试里程突破200万公里。这离不开研发方面的倾力投入,2025年上半年,比亚迪集团研发投入达309亿元,增长53%,比净利润高一倍,全球专利申请超6.5万项,授权数量超3.9万项。    “9月份,C11客车将正式上市发布,近期我们将尽快完成准备工作,请市场拭目以待。”比亚迪商用车相关负责人说。

上一篇:
金旅城乡物流车添装“新”引擎
下一篇:
消息人士称,比亚迪最新销售目标已于上月在内部传达,并告知了部分供应商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