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文章详细
香港稳定币牌照花落谁家?发钞行最有望率先申领
发布时间:2025-09-04

  近日,据香港金管局发言人表示,截至8月31日,向金管局表达意向申请稳定币牌照的共有77宗,这些机构包括银行、科技企业、证券/资产管理/投资公司、电商、支付机构、初创/web3企业等。

  发言人强调,金管局不会公布向其表达意向或正式提交申请的机构名单。表达意向或提交稳定币牌照申请,以及金管局与相关机构的沟通,只是申请牌照的过程,并不构成对任何机构的批准,也并非对其获批牌照前景的任何认可。最终获发牌照与否将视乎申请是否符合发牌条件。

  据移动支付网了解,按照香港金融管理局的指引,已做好充分准备且希望尽早获得批准的机构,应在9月30日之前提交稳定币发行人牌照申请。而目前从首月的申请意向来看,各机构对于稳定币牌照兴趣非常高,但金管局早前便已明确表明,在初阶段只会批出数个稳定币牌照,因此可以预见的是牌照的申请将会异常竞争。

  

  个位数牌照花落谁家?发钞行有望率先申领

  8月初,渣打银行(香港)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已与Web3公司安拟集团(Animoca Brands)、香港电讯(HKT)成立一家合资公司Anchorpoint Financial Limited(Anchorpoint),旨在建立以“发行及推动受规管稳定币”为重点的业务模式。

  渣打银行(香港)、安拟集团及香港电讯曾在去年7月参与金管局推出的稳定币发行人“沙盒”,探讨稳定币怎么将Web3和传统金融融合,在金融市场及支付市场发展中如何发挥作用。

  据移动支付网了解,2024年7月,香港公布的首批稳定币发行人沙盒名单包括5家机构,其中区块链科技公司两家,即京东集团旗下的京东币链科技(香港)、圆币创新科技,另外三家渣打银行(香港)、安拟集团(Animoca Brand sLimited)、香港电讯(HKT)选择联合申请。

  参与过稳定币“沙盒”的机构显然是申牌的主力,其经过测试有着申请牌照的先天优势,但是从流程来看仍然需要按照要求来申请成为正式的合规的法币稳定币发行商。而且从目前首批个位数的牌照数量来看,参与沙盒与否也并非申牌决定因素。

  9月1日,有消息称,继渣打香港牵头成立的合营公司正式表态有意申请发牌外,另一发钞行中银香港亦有兴趣申请,并正积极准备冀争取成为首批获得稳定币牌照的发行人。

  尽管中银并非获金管局纳入稳定币发行人3间沙盒机构之一,但该行早已设立专责小组推进相关发展事宜,分析指稳定币在数字货币领域的宏观布局中扮演重要角色,长远而言外界亦期待与离岸人民币挂钩的稳定币有潜在发展空间,此举与人民币国际化息息相关,中银在稳定币发展进程上相当看重,不希望缺席。

  目前,申请牌照的机构种类繁多,银行、科技企业、支付机构、电商平台一应俱全,但是在移动支付网看来,香港的三大发钞银行最有可能率先申请并获批。

  目前,香港特区实行独特的货币发行制度,纸币主要由三家商业银行代理发行,根据联系汇率制度以美元储备为支撑发行,三家发钞行分别是中国银行(香港)、渣打银行(香港)和汇丰银行。

  考虑到稳定币锚定法定货币,储备资产需全额支持,即稳定币需以1:1比例储备法币资产,并托管在银行等合规机构,银行的角色不可缺少。而且银行在资本实力、风控能力和合规体系上具备天然优势,可凭借现有的业务框架快速转型为稳定币发行商。

  

  稳定币反洗钱与合规是难题,警惕概念炒作风险

  8月以来,香港金管局曾多次发表声明,呼吁警惕稳定币相关市场波动。

  声明显示,金管局注意到近期出现与稳定币概念相关的市场波动。而这些波动大概率源于“拟在香港申请稳定币发行人牌照”“拟从事稳定币相关活动”“探讨稳定币计划”等相关的公告、新闻、社交媒体贴文、市场揣测等等。其中还有部分消息显示,某些市场主体还声称近期曾与香港金融监管当局接触。

  对此金管局重申,在面对稳定币发行人牌照申请时将采取稳健及审慎方式,并设立较高的门槛。市场机构表达意向或提交稳定币牌照申请,并与相关机构的沟通,只是申请牌照的过程,与“最终是否获发牌照”没有关系。

  因此,市场机构提出的稳定币相关计划、或申请牌照结果存在重大不确定性。金管局认为,面对这些由市场情绪或投机因素驱动的波动,以及狂热的市场时必须保持警惕。并呼吁,公众应保持谨慎,深入分析相关资讯,避免只基于市场炒作或价格势头而作出决策。

  目前,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正重塑全球经济发展进程,以稳定币为代表的数字货币可能成为国际货币体系重构的变量,但稳定币的商业模式还不清晰,需要警惕概念炒作、避免ICO空气币死灰复燃,以及储备资产的安全监管等。对此,包括深圳、北京、苏州、浙江、河南在内的等多地曾发布相关风险提示,警惕以“稳定币”等为名开展的非法集资活动。

  8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前行长周小川发表文章分析稳定币发展现状及潜在风险,他表示当前的支付系统在支付效率和便利性已经显著提升,且在合规性上已经通过了检验,而稳定币支付业务在KYC和合规性方面尚有明显缺陷。

  从监管的角度来看,稳定币的发展面临多重金融风险的考验,洗钱就是其中较为突出的风险。作为数字不记名工具,稳定币可跨境自由流通,进入不同的交易所和自托管钱包,这使得它在KYC合规方面很容易存在漏洞。

  此前,国际清算银行最新的年度经济报告用了较大篇幅强调防范稳定币洗钱风险的重要性。国际清算银行同样认为,稳定币的“完整性”不够,容易被欺诈、金融犯罪和其他非法活动滥用。

  因此,对于稳定币未来的发展而言,合规趋势显然是不可逆的。而美国、香港发牌制度的建立,仅仅只是合规监管的开始,后续如何建立起统一的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监管框架是需要持续推进的重点。

上一篇:
中报观察|五大险企上半年投资成绩:股票配置“乘势跃升”,规模增长近29%,
下一篇:
媒体关注 | 浦发银行2025年半年报亮点解读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