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文章详细
经验交流 | 云南丽江玉龙:玉龙县中药材产业升级背后的沪滇力量
发布时间:2025-09-03

    地处川滇森林及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的玉龙县,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区位与温润气候,孕育出3200余种植物、2000多种药材,素有“高山植物王国”“药材之乡”的美誉。近年来,玉龙县与杨浦区依托沪滇协作机制,携手发挥龙头企业专业优势,以“三个坚持”定方向、“三步走”促实效,共同打造玉龙县中医药产业园区,有效推动了滇西北地区中药材产业的规模化、品牌化、现代化进程,让道地中药材成为撑起百姓增收的“致富伞”。  “三个坚持”筑根基绘就产业发展蓝图  聚焦道地中药材“一县一业”特色定位,玉龙县与杨浦区通过制定《玉龙县中药材发展规划》、签订《共建玉龙县生物医药产业园合作框架协议》,联合推进医药产业沪滇协作项目,构建起“以道地中药材为核心、‘一园三片区’为引领、五家骨干企业为支撑”的医药产业园区总体布局,成功将玉龙县的中药材资源优势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产业优势。    两地龙头药企深度联动,深化东西部产业协作。在云南白药参股上海医药18%股份的同时,上海医药与玉龙国投(占32%)合作成立上药控股丽江有限公司,投资建设联合厂房、仓库、冷库等,经营涵盖中药饮片在内的10000多个品规产品,业务范围覆盖丽江一区四县及整个迪庆州,为滇西北中药材产业注入强劲动能。  遵循沪滇协作工作总体要求,5任援滇干部始终锚定道地中药材“一县一业”目标,持续推进产业园建设,共策划实施10个中药材板块沪滇协作项目,不仅推动了玉龙生物医药产业整体升级,更帮助26个村集体的2.9万名群众摆脱困境,累计实现增收2.9亿元,人均增收1万元,让帮扶成果惠及更多百姓。  “三步走”提质效推动产业梯次升级  第一步:解群众“卖药难”问题,优先发展药材收购与初加工。针对药农“种药怕老天变,卖药怕市场变”的顾虑以及“就近卖药、卖好价”的迫切需求,援滇干部联合中药材专家深入田间地头,走进市场深度调研,提出了“适应市场需求和药材种植实际,加快药材就近收购和生鲜初加工”的工作对策。在太安乡、鲁甸乡、塔城乡等重点中药材种植集散地区,以云南白药、华利药业为支撑,建设靠近种植基地的药材收购点与初加工项目,为药农提供稳定销售渠道与合理收益,既破解了“卖药难”,更稳住了群众种药的信心。    第二步:提附加值,推进产业“两端延伸”。面对“种植面积广、产量大,但药农收入不稳定、产业附加值低”的矛盾,在上海市政府合作交流办指导下,两地以“提升医药产值”为目标,推动产业向“育种”与“深加工”两端延伸:投入沪滇协作资金建设鲁甸育种基地与集散交易中心,夯实种植源头;整合沪滇协作资金与玉龙县国投配套资金,建设1.2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和提取车间及地下储罐,推进云南白药项目二期工程建设(以中药材萃取、保健品制造为主)。云南白药同步追加投资,建成5条生产线,全面启动以口服液、软胶囊、片、丸剂等为代表的中药材制剂和保健品的生产加工,预计每年将实现产值4亿元、税收1000万元,并在原有基础上增加收购中药材1000吨,涉及5-6种中药材,惠及4000余名困难群众。通过提高中药材的加工精度和附加值,玉龙中药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进一步提升。    第三步:谋长远势,打造数字交易平台。为增强区域产业核心竞争力,两地达成共识,依托大数据构建“种植-生产-仓储-物流-交易”一体化医药产业数字平台,增强区域医药产业的整体优势。  下一阶段,将继续充分发挥沪滇协作在机制、资金和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围绕种植、生产、仓储、物流和交易等环节,通过建立健全医药产业的数据库和运维机制,着力提升滇西地区医药产业的整体发展水平。下一阶段,将持续发挥沪滇协作在机制、资金、技术上的优势,完善医药产业数据库与运维机制,推动滇西地区医药产业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筑牢产业长远发展根基。  如今的玉龙县,药田连片成景,车间机器轰鸣。沪滇协作的深情厚谊,让道地中药材产业成为百姓的“致富伞”,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再上新台阶、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在山海之间续写着温暖的帮扶篇章。  来源:沪滇协作  上观号作者:上海合作交流  特别声明:本文经上观新闻客户端的“上观号”入驻单位授权发布,仅代表该入驻单位观点,“上观新闻”仅为信息发布平台,如您认为发布内容侵犯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删除!

上一篇:
美元债异动|中石油集团CNPCCH 5.95 04/28/41价格下跌1.81%,报107.119
下一篇:
重磅!5家中国新能源车企涉嫌维修垄断,或面临近4700万重罚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