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文章详细
雷军系清仓龙旗科技:股价暴跌
发布时间:2025-09-03

  雷军系清仓龙旗科技:减持背后的信号与企业困局

  一、雷军系“清仓式”离场,套现近 9 亿

  2025 年 9 月 1 日,龙旗科技公告显示,雷军实际控制的苏州顺为计划“清仓式”减持其所持全部股份,数量不超 1919.16 万股,占公司总股本 4.09%。以 9 月 1 日 45.92 元/股收盘价计算,该部分股份市值达 8.81 亿元,套现规模近 9 亿。

  雷军系在龙旗科技的持股并非个例,其控制的天津金米仍持有 4.95%股份,二者构成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 9.04%,是公司重要股东。公告称减持原因是“股东自身资金需求”,减持方式为集中竞价与大宗交易,实施时间为公告披露后 15 个交易日起的 3 个月内。因苏州顺为对龙旗科技投资超 60 个月,符合创投基金减持规定,减持总数不受比例限制,执行过程更具灵活性。

  

  二、股价波动根源:深度绑定小米的客户依赖风险

  减持公告直接引发股价震荡。9 月 2 日,龙旗科技股价暴跌 8.28%,收盘价 42.12 元/股,总市值缩水至 197.7 亿元。股价异动的核心原因,是市场对龙旗科技“客户依赖症”的担忧——公司与小米业务羁绊深厚,而雷军系作为小米核心资本,其减持被解读为合作风险信号。

  作为智能手机 ODM/OEM 龙头,小米是龙旗科技第一大客户。2020 年至 2023 年上半年,公司对小米销售额占比最高达 57.66%,2023 年上半年仍维持 37.83%高位。高客户集中度使龙旗科技业绩与小米经营、采购策略深度绑定,公司亦在风险提示中坦言,若小米采购金额下降,自身业务将受重大冲击。这种关联下,雷军系减持极易引发投资者对双方合作稳定性的疑虑,进而导致恐慌性抛售。

  三、基本面隐忧:低毛利与营收下滑的双重压力

  除股东减持冲击,龙旗科技自身基本面问题突出。2024 年,公司智能手机代工业务营收占比 77.90%,但毛利率仅 4.92%,低毛利代工模式限制利润增长,也让业绩面临增长天花板。

  2025 年上半年财报进一步暴露压力:营业总收入 199.08 亿元,同比下降 10.65%;虽归母净利润微增 5.01%至 3.56 亿元,但营收下滑趋势明显。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增速放缓背景下,单一品类依赖风险加剧。对比同业,ODM 巨头华勤技术通过拓展笔记本、服务器、汽车电子业务,2025 年上半年营收同比暴增 113.06%至 839.39 亿元,净利润增长 46.30%,龙旗科技转型迟缓的差距显著。

  四、企业应对:聚焦新业务突破增长瓶颈

  面对困局,龙旗科技以“1+2+X”战略布局转型,以智能手机为基础,重点拓展 AIoT、AI PC、汽车电子等新业务。

  AI 眼镜领域,公司与全球头部客户长期合作,2025 年上半年 AIoT 业务同比增长 45%,同时承接国内头部互联网客户量产项目;AI PC 已获四家头部客户订单,两家国内客户项目已交付,目标 2030 年该业务营收占比达 30%;汽车电子方面,智控平板、无线充等产品量产,客户涵盖小米、赛力斯等。全球化布局上,越南基地运营良好,印度通过本地合作服务市场,北美、欧洲设厂可能性正评估。

  五、未来挑战:转型路上的多重考验

  龙旗科技转型仍面临多重挑战。短期看,雷军系减持或持续影响股价,若市场情绪恶化,可能削弱融资能力,且客户集中度问题短期难解决,小米依赖风险仍存。

  中长期而言,新业务拓展不确定性大。AI PC、汽车电子需持续研发投入,且面临行业竞争,研发成果能否转化为竞争力待验证;新业务从落地到规模化盈利周期长,如汽车电子短期内难成营收主力,公司需承受转型期业绩压力。

  此次减持对龙旗科技是危机也是契机。若能加快降低客户依赖、突破低毛利模式,在高附加值领域建立优势,或打开增长空间;若转型不及预期,恐陷更大困境。平衡短期业绩与长期转型,将是管理层的核心课题。

上一篇:
茶百道联创汪红学:外卖大战是阶段性机会,将要布局果汁果酱基地,推动欧美多国首店落地
下一篇:
固态电池+人形机器人 中报业绩增速最快10强公司 最大增长近3倍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