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文章详细
第二季度营收下滑超三成,现金流吃紧,1-8月销售量暴跌,金地集团怎么了?
发布时间:2025-09-03

  如果说2023年的金地集团(以下简称金地),还是千亿房企俱乐部里的会员单位,那么到了2025年,它已经站在了另一条赛道的岔路口:第二季度营收下滑31.4%,半年净利润亏损37亿元,今年1-8月销售额腰斩,经营现金流净额转负。每一个不怎么好看的数据背后,都有大大的问号,这家混改房企怎么了?作为金地老人,董事长徐家俊,分管营销的副总裁王南,还有办法挽救金地的颓势吗?

  

  在房地产行业的暗淡时刻,龙头企业的财务报表往往比市场评论更直白。

  金地这份半年报,让自身处境赤裸裸地摊在了市场面前。更让人揪心的是,这些问题并非偶然,而是趋势的叠加。

  那么,金地走到这一步,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PART 01

  非偶然性亏损

  8月29日,金地集团发布2025年半年报:156.78亿元营收,同比下降25.8%;归母净亏损37亿元,延续了去年同期的亏损状态。

  

  亏损加剧的原因很简单——销售掉速太猛了。上半年签约额仅171.5亿元,同比暴跌超五成。只能说行业寒冬之下,连金地这种有底子的老牌房企都显得捉襟见肘。

  

  再更新到1-8月的销售数据,从克而瑞中国全口径销售数据可以发现,金地已从2024年的14位下滑到了22位,销售金额更是从476.1亿元暴跌至219.5亿。足足减少了256.6亿的全口径销售收入!!!

  

  再给大家复盘一个数据:2023年金地全口径销售1535.5亿元,2024年仅为685亿元。

  销售是房企的生命线,也是利润的唯一真正来源。签约金额腰斩的背后,意味着新盘去化困难、推盘节奏放缓、市场需求持续疲软,当然也有投资拓展上的缺失。尤其是在一二线城市,竞争激烈、价格敏感度更高,金地并没有展现出足够的差异化优势。

  这也是为什么公司尽管有总量达2701万平米,一二线城市占比79%的土地储备,却未能转化为有效的业绩支撑。

  土储是“粮仓”,但市场不给力,粮食也只能躺在仓里。

  

  还有就是最新的1-8月新增货值榜单中,金地排第86名,新增货值仅34.6亿元。

  

  同时,资产减值的大幅计提,让利润承压更加明显。公告显示,公司上半年计提资产减值准备22.84亿元,其中信用损失16.11亿元,存货跌价6.72亿元。这等于告诉市场:不仅卖得慢,还要给坏账和存货减值留出预案。

  其实减值是一把双刃剑。短期内,它拖累了利润,让财报更加难看;但长期看,有利于未来年度利润的释放。问题是,市场并不会等待未来,在信心比金子还宝贵的今天,投资者更关注的是“今天的现金流还能不能撑到明天”?

  不过有意思的是,尽管金地2023年全口径销售金额达到1535.5亿元,到了2024年掉到了685亿元(数据源自克而瑞研究中心),但分管集团营销的高级副总裁王南的年薪却出现了增长,或许与他2024年晋升为高级副总裁有关。

  但业绩断崖下滑,这究竟该找谁呢?

  

  相比之下,董事长徐家俊的年薪比前一年倒是有所减少。

  PART 02

  现金流由正转负

  如果说利润下滑还可以用一句“市场不好”来解释,那么现金流转负才是真正触及企业危难线的警报。

  作为混改房企,不知大股东生命人寿现在是什么想法。公司发展看业绩,公司生存看现金,至少目前的金地似乎并未从尴尬的环境中寻找到办法,自2024年开始,销售、投资,到现在现金流,哪个在改善?

  上半年,金地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12.58亿元,同比大幅下滑127%。

  

  在业界看来,这个信号很危险。

  对于房地产企业而言,销售回款是最主要的现金来源,一旦销售断崖式下跌,现金流立刻受到冲击。就经营活动现金流入数据来看,2025年上半年同比去年减少足足265亿元!!!

  

  另一方面,尽管长期债务占比60.88%,延缓了短期偿债压力,但也意味着企业必须持续保持现金流入,才能保障长期偿付能力。如今销售端的问题,导致经营现金流净额为负,结构就像一场拉锯战,时间拖得越久,企业越被动。

  对投资人而言,负债规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现金流入不及预期,现金流躺在账上,公司的正常运营和日常开销,还有各种债务,都需要真金白银来解决。

  可以说,金地现在的处境,似乎已经能闻到焦灼的气息了。

  PART 03

  内部风波叠加信任修复成关键

  就在半年报发布前不久,第一财经、江苏经济报等官媒报道称,华东区域一领导遭员工实名举报,涉及经济问题。

  事件真伪有待核实,但在外部信心脆弱的当下,这类消息往往会被放大,直接冲击公司形象。

  

  整个事件起因于一封实名举报信,据了解,该事件金地还在调查中。

  

  也许金地的问题不仅是财务报表上的亏损,更有治理与组织层面的问题。裁员、组织架构调整,再叠加举报事件,员工与市场信心都在经受考验。

  我们相信金地在努力自救。公司提出通过“盘活存量”来换取现金流,包括土地置换、商办项目性质调整、存量房收储转保障房等方式。在金华、常州、大连等地已有案例落地。

  不过,盘活是局部性的,能否真正规模化落地,缓解整体资金压力,依旧是问号。

  虽然和那些资金链断裂的房企相比,金地仍算有点家底,但这个家底目前看来正在被不断消耗。

  金地正站在十字路口,通过销售企稳、盘活资产和治理修复能不能走出低谷?还是加大土储规模,让地产公司的血液持续循环下去?

  每一个决定都考验着徐家俊这位仅47岁的年轻高管。到他50岁的时候,那时金地,还是现在的金地吗?

上一篇:
在线视频APP活跃用户超8亿!“腾爱芒优”有无差距?
下一篇:
集团新闻|北元集团召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暨“四种经营理念”第四次研讨会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