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文章详细
聊聊我对于光波导的一点看法
发布时间:2025-09-03

  我也聊聊我对于光波导这个热点的看法。

  从目前二级市场的反馈来看,表面浮雕衍射光波导的声量远远大于反射光波导,歌尔的股价走势也远好于水晶。市场上看好表面浮雕衍射光波导的理由很多:

  1. Meta下一代双目AR眼睛计划采用表面浮雕衍射光波导+Microled+碳化硅技术,以达到轻薄化和大规模量产的目的。从Meta的选择来看,Meta认可了表面浮雕衍射光波导技术的前景。

  2.采用表面浮雕衍射光波导+刻蚀技术+碳化硅+Microled,就是目前性能最佳的光波导技术组合。

  3.歌尔和舜宇两个老冤家在AR业务上联姻,歌尔的光波导技术储备和市场资源储备+舜宇的技术和光刻机,基本可以实现采用刻蚀技术生产表面浮雕衍射光波导,加上JBD的Microled+加上碳化硅,完美组合已经呈现。

  4.碳化硅镜片降本很快,市场上已经有应用碳化硅镜片的AR眼睛。所以浮雕衍射光波导似乎已经全链条打通。

  5.目前国内的主流AR眼睛厂家都在研发衍射光波导眼镜,而少有研发反射光波导的,说明表面浮雕衍射光波导更受青睐。

  6.反射光波导技术虽然目前性能较好,但是未来上限不高,此外反射光波导镜片笨重,不符合消费者佩戴的习惯。

  7.反射光波导阵营就水晶光电一家主要的公司,而表面浮雕衍射光波导阵营参与公司众多,行业生态更好。

  以上这些理由看似都特别的有道理,但是细细推敲下来,其实都是基于推测或者臆测得出来得结论,并没有什么科学性,只不过说的人多了,大家也就信了。

  不过我认为,表面浮雕衍射光波导之所以在市场上更被看好,除了VR/AR领域的头号玩家Meta对于技术路径的表态之外,更重要的,就是表面浮雕衍射光波导的专利壁垒比较低。Lumus在反射光波导积累的专利保护确实是犹如一道高墙,把众多的玩家屏蔽在外了,玩家少,声音自然也就小。

  我先说说技术路径选择这个事情。首先,到目前为止,光学行业上的各类专家没有哪个人可以100%告诉你,表面浮雕衍射光波导好于反射光波导,或者相反,行业专家都无法判断的事情,凭什么股民就能判断?其次,Meta的表述仅仅是说其在未来的规划上计划将产品升级为双目显示,并从反射光波导过渡到表面浮雕衍射光波导,同时采用碳化硅材料和刻蚀工艺,以期实现更大的视场角、更高的性能以及更低的成本,但未来是第几代产品,是一次实现这么多的变化,还是分批次,分及批次?Meta都没有说。

  关于歌尔和舜宇AR业务合资这个事情,我是这么理解的,AR业务的合资是两家巨头无奈却理智的选择。因为采用刻蚀技术,光波导片的生产实际上就相当于芯片的生产了,如果工厂稼动率不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业务根本无法实现盈利,因此只有集两家公司共同的商业和技术资源,攒足够的量,才能支撑的起这条技术路线继续往下。当然从这个角度来看,光波导等竞争格局其实是非常好的,采用刻蚀技术做表面浮雕衍射光波导,需要大量的资本投入,以及强大的客户资源,二者缺一不可;而做反射光波导,既需要突破层层的专利限制,又需要同时满足量产的良率和自动化率,非常困难,因此,这样的难度也帮助企业构筑了很好的护城河,无论哪条技术路线,一旦做成,都将对其公司的盈利能力实现翻天覆地变化的,因此两边的巨头都不能输,我们也就看到歌尔和舜宇联姻了,而水晶这边是创始人亲自抓的“一号工程”。

  对于反射光波导,目前阶段,从多个性能和成本维度,反射光波导都是优于表面浮雕衍射光波导的,潜力这个东西确实可以想象,但是实实在在可以做出来的东西才更加实际,可以解决问题。,A对于水晶的要求非常高,水晶反射光波导的量产能力是要求10KK以上级别的,如果要说30-50万只量级算是量产的话,那么水晶的反射光波导现在已经可以量产了。因此,大家也不要觉得水晶这边量产的进度就慢。

  我的感觉,因为表面浮雕衍射光波导的热炒,二级市场目前对于光波导的认知,存在一定的预期差,因此未来如果有更多的信息披露,很可能水晶和歌尔的股价变化就会反转。

  Meta Celeste 单目反射光波导AR眼睛的代工企业是肖特,目前做这种选择,Meta主要还是考虑成本问题,量产仍然是这款眼睛的掣肘,但如果销售的好的话,我理解以水晶和Lumus绑定的关系,水晶也具备分一杯羹的条件。

  最后呢,我觉得光波导这个事情投资人也不用看得过重,这是你好还是我好,而不是你死我活的事情,水晶未来几年的业绩基本是可以支撑起目前的估值的,光波导的价值并没有Price in,光波导业务就是全毁了,水晶光电未来几年还是会成长,只不过美好的梦想破灭了。

  $水晶光电(SZ002273)$$歌尔股份(SZ002241)$

上一篇:
碳捕集纤维!无锑聚酯!巨头新科技亮相上海纱线展!
下一篇:
从大模型叙事到“小模型时代”:2025年中国产业AI求解“真落地”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