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文章详细
上市股份行哪家强?招行营收净利稳居榜首,民生、渤海资产规模“缩水”
发布时间:2025-09-03

  近日,10家上市股份行2025年半年度报告已披露完毕,各家银行上半年表现如何?

  今年上半年,上述银行合计实现营业收入7774.2亿元,同比降超2%;归母净利润2781.25亿元,同比增加0.3%。其中,3家股份行营收、净利双双下滑,分别为平安银行、华夏银行和浙商银行;4家股份行“增利不增收”,包括招商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和光大银行;民生银行“增收不增利”;浦发银行和渤海银行实现营收与净利的双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6月末,10家上市股份行的总资产增速均低于5%,与国有大行资产扩表速度相比,股份行承受更大压力。其中,民生银行和渤海银行增速均为负值,分别较上年末下降0.59%和1.09%。

  3家股份行营收净利“双降”,

  2家股份行“双增”

  

  注:新浪金融研究院根据银行半年报整理

  今年上半年,招商银行营收仍稳居上市股份行首位,达1699.69亿元;兴业银行与中信银行的营收均超过1000亿元,分别为1104.58亿元和1057.62亿元;浦发银行、民生银行、平安银行、光大银行上半年营收均超过500亿元,其他股份行未及500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与去年同期相比,民生银行今年上半年营收超越平安银行,达723.84亿元,位居上述股份行第五位;相比而言,平安银行则倒退一位,上半年营收降至693.85亿元。

  增速方面,渤海银行、民生银行及浦发银行上半年均实现了营收的正增长,其中,渤海银行增速最高,为8.14%。相对而言,平安银行降幅最高,为-10%,其他降幅则分布在1.72%与5.86%之间。

  查阅平安银行半年报发现,该行上半年实现利息净收入445.07亿元,同比下降9.3%。对于利息净收入下降的原因,平安银行副行长兼首席财务官项有志在近期举行的业绩发布会上指出,主要在于该行自2023年下半年起,主动推动业务结构调整所致,核心点在于压降零售高风险业务,具体包括“新一贷”及信用卡高风险业务。经过近两年时间调整,高风险业务已基本出清。

  项有志表示:“上述过程虽然导致利息净收入下降,但风险降幅更为明显。比如,‘新一贷’余额从峰值的1500余亿降至100余亿;信用卡余额从5000余亿压降至3900余亿。”

  另外,招商银行副行长、财务负责人、董秘彭家文也直言,银行今年手续费及佣金收入总体承压,最大的压力来自信用卡业务收入。半年报显示,截至6月末,招行实现信用卡利息收入306.12亿元,同比下降4.96%;实现信用卡非利息收入104.71亿元,同比下降16.23%。

  展望未来,兴业银行计划财务部总经理林舒则指出,力争2025全年利息净收入降幅较半年度有所收窄。

  而在归母净利润方面,民生银行、平安银行、华夏银行及浙商银行上半年净利润均出现下滑。其中,降幅最高的是华夏银行,为-7.95%。相对而言,增幅最高的是浦发银行,达10.19%。

  民生银行净息差同比上升1BP,

  渤海银行跌至1.32%

  

  注:新浪金融研究院根据银行半年报整理

  今年上半年,上市股份行仍面临严峻的息差下降压力,多家银行出现下滑情况,仅民生银行一家上市股份行净息差同比上升。

  对于此次净息差上升的原因,民生银行在半年报中表示,负债端,本行把握利率中枢下降窗口,推进存款及同业负债重定价,同时积极吸收低成本资金,活期存款占比同比上升;资产端,加强量价统筹管理,优化资产结构,一般性贷款占比同比上升,有效支撑净息差回升。

  整体来看,招商银行净息差虽然较去年同期下降,但在上述股份行中仍排名首位,为1.88%;平安银行净息差降至1.8%,排名第二位。相比而言,有2家银行净息差未超过1.4%,其中,民生银行为1.39%;渤海银行降至1.32%。

  渤海银行在半年报中指出,我行净利息收益率1.32%,同比下降0.04个百分点,呈逐渐企稳态势。一方面,集团积极贯彻落实国家政策,持续让利实体经济,资产端收益率有所下降;另一方面,为积极应对经营挑战,集团持续优化负债结构,加之市场利率下行因素,付息负债成本有所下降,对稳定净利差、净利息收益率产生积极效果。

  谈及息差表现,彭家文表示:“当前招行息差在领先平均水平46个基点的基础上,能够保持自身降幅与大型银行平均降幅基本持平,殊为不易,接下来将通过多重举措,争取实现逐步向好的态势。”

  项有志表示,当前全行业息差约为1.4%,平安银行为1.8%,仍处于行业较好水平。不过,短期来看,息差仍有压力,但下降趋势将持续放缓。同时,该行半年报指出,在资产重定价及支持实体经济的背景下,预计净息差仍有下行压力,但下行幅度有望趋缓。

  对于未来息差走势,中信银行行长芦苇则认为,银行业净息差下降速度可能逐步放缓;浦发银行行长谢伟指出,预计未来一、两年,银行业净息差或能逐步达到触底反弹的过程,降幅将进一步收敛。

  2家股份行资产规模“缩水”,

  渤海银行个贷不良升至4.43%

  

  注:新浪金融研究院根据银行半年报整理

  从资产规模看,截至6月末,招商银行和兴业银行资产规模在上述股份行中排名前两位,前者达126571.51亿元,后者达106143.76亿元,均超过10万亿元;其次是中信银行、浦发银行、民生银行、光大银行和平安银行,资产规模均超5万亿元;其他均超过1万亿元。

  增速方面,在10家上市股份行中,有8家总资产较上年末有所提升,但增幅均未超过5%,其中,招商银行及光大银行总资产增幅均超过4%。

  值得注意的是,民生银行和渤海银行上半年资产规模出现“缩水”,前者较上年末下滑0.59%,后者则下滑1.09%。

  民生银行半年报显示,该行上半年个人贷款和垫款17426.35亿元,同比下滑1.58%。相对而言,公司贷款和垫款则同比上升1.77%至27272.39亿元。

  

  注:新浪金融研究院根据银行半年报整理

  从资产质量看,截至6月末,招商银行、平安银行、浦发银行、浙商银行上半年不良率较上年末有所下降,其中,招商银行是上述银行中不良率唯一未超过1%的银行。相比而言,渤海银行不良贷款率则高达1.81%。

  渤海银行半年报显示,上半年,该行个人贷款不良贷款率升至4.43%,去年末为4.15%。同时,公司贷款和垫款不良率同样上升,已升至1.12%。另外,按行业划分看,建筑业不良率高达3.52%,而去年末为2.39%,增长幅度较大。

  另外,华夏银行上半年不良率与去年末持平,为1.6%。具体来看,该行个人贷款不良率2.27%,比上年末上升0.47个百分点。该行对此解释,受外部风险形势影响,部分债务人收入水平与还款能力下降,个人不良贷款率有所上升。

  该行行长瞿纲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我行将继续按照“有序处置存量风险、有效控制新增风险”的原则,持续强化资产质量精细化管理,做好授信政策策略引导与差异化管理,优化业务结构,完善风险监测及预警纠偏体系,强化重点领域风险防控和化解,优化迭代各类风险管理工具,不断提升科技对风险管控的支撑能力。同时,多措并举,加大问题资产清收处置力度,持续推动资产质量改善提升。

  对于上半年零售业务的表现,平安银行行长冀光恒表示:“当前,我行零售业务已度过最艰难的‘灰暗时期’,正处于‘爬坡’阶段。前期改革为零售业务的再次起飞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我行始终坚持‘零售做强、对公做精、同业做专’战略方针,不断优化业务结构,推动经营质量提升。”

  去年,冀光恒曾提及“平安银行零售‘止血’问题已实现”,对此,他今年再次指出,“止血”举措至关重要,通过对部分风险业务的调整,有效遏制了不良率上升势头。

  而光大银行副行长齐晔则表示,近年来银行零售业务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周期性压力较突出。光大银行始终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保持战略定力,久久为功,以控制成本为核心,以打造特色为着力,促进零售业务发展稳中有进。

  从拨备覆盖率看,截至6月末,招商银行在上述银行中稳居首位,达410.93%。而排名第二位的平安银行已降至238.48%,与招商银行差距再次拉大;其次是兴业银行、中信银行,均不及230%。与之相对,民生银行拨备覆盖率虽然有所提升,但仅有145.06%,在上述银行中排名垫底。

上一篇:
持有A股市值超5000亿的社保基金二季度做了哪些腾挪?
下一篇:
迈塔兰斯获得数千万元A+轮融资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