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文章详细
格力电器2025半年报分析
发布时间:2025-09-03

  1、从最终经营结果来看,格力上半年ROE10%,比起前面几年略有下降,但还在不错的范围内,下半年如果经营不出大问题的话,全年超过20%应该是没问题的。

  当然,下滑的ROE始终是在暗示公司的钱可以有更好的去处,这个就跟回购、分红等资本配置决策有关了,到了年报的时候我们再来分析。

  

  2、半年报显示,格力有应收197,预付18,存货248,股权投资69,固定362,投入890亿,对应应付530,预收124,净投入240,全年预计产出将近2000亿营收,300亿利润,这个投入产出比可以超过绝大多数的上市公司。

  相比于去年底和年中,格力的投入更少了,主要体现在存货的减少和应付的增加,对于绝大多数公司而言,投入是会大概率越来越多的,单单就这一点而言,这些数据传递出来的信息就是:这是一个非常内功深厚的生意!这一点如果意识不到,会是投资很大的缺失。

  从产出端而言,格力这个生意想要提价是很困难的,从国补以来三家家电巨头的业绩就能明显看出,尤其是在大家都节省过日子的时候,卖的价格高的产品,总是面临着很大的压力,至少在格力所在的行业里是这样的。

  格力的产出要想扩大,主要还是要靠量的扩大,这里面有存量市场更新的部分,有国内新增部分,有国际新增部分,量的扩大一定要靠产品和营销的支撑,这个后面部分我再聊。

  3、格力的企业文化,是我比较认可的企业文化,强调对消费者负责,强调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技术研发、渠道布局等都是),强调不怕吃亏、投入、坚守,强调各种社会责任等。

  由于董明珠的性格突出,这些年格力的形象就是一把双刃剑,褒贬不一,但以上种种方面,根据我多年的观察,我认为这是格力这家企业文化的真实写照,企业大了,一定有一些不符合的方面,但总体来说,我认为这个基本形象是在的。

  关于格力的企业文化,2021年业绩说明会的时候,我看完以后写了一篇文章,今天看的时候感觉写得很不错,可以在我的XX号(villike的财务自由笔记)后台输入格力找找当年的文章。

  4、再说说经营,上半年格力营收973亿,略有下滑,毛利率28%,略有下滑,销售费用率和管理费用率略有下滑,研发投入占营收比略有上升,归母净利率15%,略有上升,归母扣非净利润139亿,略有上升,有几个点值得说一说。

  4.1 第一个,跟同业比。

  美的和海尔(包括小米)的上半年经营业绩都很好,印象中营收、利润都是两位数的上升,我觉得这是资本市场最近对格力非常不满意的一大原因。

  关于这一点,有各种各样的说法,格力官方没有明确信息,只有被大家反复引用的年报中一句话,大致意思是说价格低的机器销量比较好,暗含的意思就是格力的机器比较贵,所以销量就一般。

  还有人引用第三方平台的数据,数据显示格力上半年的终端销量是明显增长的,线上增速比美的低、但比海尔高,线下增速比另外两家都高,由此推测格力的财报数据不好,是因为渠道端在去库存等等。

  其实在我看来,这些对于投资而言,并没有那么的重要,宏观经济和行业环境时刻在发生变化,每家企业的竞争策略以及相应的效果也会有所不同,如果我们要求企业每年、甚至每个季度的经营都要符合外界的预期,那这种不切实际的期待只会带来一而再再而三的痛苦。

  我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照例回顾了历史上我写的格力财报分析,干脆带各位回顾一下历史上的这些痛苦:

  2019年报:显示4季度单季度利润有30亿的下滑,历史上从没有过,当时网上都炸锅了;

  2020半年报:疫情出现,格力收入下滑30%,利润下滑50%,再次炸锅,同期,美的营收下滑大概10%;

  21年初:执行总裁黄辉离职,“后继无人”再次被热炒;

  21年10月底:并购格力钛,被网上骂得特别不堪;

  22年半年报:格力账上又多了300多亿的有息负债,“大存大贷”再次被推到风口浪尖。

  实际情况是,从2019年到现在,格力还是20%多的ROE,营收没啥变化,毛利率没啥变化,归母扣非净利率从12%上升到16%,净利润从250亿到如今的TTM320亿,就这么风风雨雨过来了,只是过程中如果每一期数据都要纠结、痛苦,那这个过程实在是不怎么舒服。

  相应的股价变化也可以看一下,从2019年到现在,取中位值的后复权股价增幅大概70%多,就算从当时无脑买入,这6.5年的年化收益率差不多有10%,这还没有考虑买入价格考虑的方面,至于这个收益率是否让自己满意,确实就见仁见智了,我个人的没有统计过,将来有兴趣的时候可以统计一下。

  在我的概念里,投资看的是长远的事情,这就意味着一定要清楚我要关注的是什么,其他的都只是影响因素,在我的体系里,一家公司本身生意模式的质量——是否是“不需要追加投入,或只需要很少投入,就能有大产出,甚至更大产出”的生意、她相比于其他公司的竞争优势、她的企业文化和关注点,这些是最重要的,除此之外的其他因素,例如对管理者风格的个人喜好、市场空间、单点的财报业绩等等,这些都只是次要变量。

  4.2 二季度业绩

  关于经营的第二个点,二季度营收和利润分别有12%和10%的下滑,这个前面也基本说了我的看法,不再展开。

  4.3 费用支出

  第三个点,在营收基本不变的情况下,销售、管理、财务费用都在下降,研发费用在上升,这个一方面是听起来容易,但实际管企业的人会知道刚性成本有多刚性,这时候费用能下降,那绝对是企业本身质地好,另一方面是表示格力的步子很稳,至少没有趁这个时机降低研发支出。

  4.4 渠道改革

  第四个点,关于渠道改革,这个网上各种信息都有,具体的情况我不去猜测,但从数据来看,跟我2021年报分析文章中提的变化方向差别不大,一样可以在我的XX号(villike的财务自由笔记)找到。

  改革这个事情,铁定是很难的,也基本是很难全面成功的,不用报太大希望,还是那句话,要明白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盯住那些东西。

  小结一下:

  1、格力是A股中非常罕见的“小投入、大产出”类型的公司,根据2025半年报来看,这一特征甚至得到了进一步放大,在产出稳定的背景下,格力的投入甚至更小了。

  另外,格力的这种商业模式是靠产品(以及背后的技术积累)做出来的,整体风格是稳扎稳打,少走捷径,是内功比较稳健的。这种商业模式的背后则是格力对用户(对于产品)体验的重视,格力一直致力于通过技术和质控来提升产品的可靠性,而这是耐用消费品的基本盘,就是“耐用”。

  2、上半年数据来看,格力的竞争优势依然在,而且在努力巩固护城河,比如研发投入在加大,数据反馈出的渠道改革控制力越发明显,另外格力也在继续重视营销宣传(最近跟小米高管的那些来回就是一种)。

  3、上半年尤其是二季度,在消费环境普遍低迷、花钱意愿下降背景下,哪怕有国补,格力还是面临了很大的业绩压力,二季度的营收和利润分别有12%和10%的下滑,但报表数据反映出格力的心态非常稳,没有做一些重压之下走形的动作。

  4、经济环境是变化的,企业有不同的应对策略,反馈出来的结果一定有好(超预期)有坏(不及预期),这是做投资必须接受的现实和道理,只要格力的商业模式和企业文化优秀,竞争优势还在,我就会选择让管理层去想办法、去经营。

  5、后续如果有合适的价格,我还会买入,有交易的时候,我会发文章出来。

  再借这个机会,回答一个经常被人问的问题:为什么不买美的(海尔)?

  先说海尔,这家公司数据上就不符合我的选股标准(后台回复选股标准就有),所以就没有看了。

  关于美的,数据是符合我的选股标准的,其实早在前几年,我已经详细看过美的了,当时光是草稿材料就弄了几十页,本来是要写成系列公司分析文章的,后来因为各种原因耽搁了,就放在一边了。

  今天我不具体展开,但总体来说,美的这几年的经营成果确实有很多优秀的方面,这个我就不说了,网上多的很。

  我没有买美的,主要是因为我对这家公司商业模式不够有信心,我说不好,美的给我的感觉就像是武侠小说里的那种一流高手,内功不错,招式很凌厉,但格力给我的感觉就像郭靖,内功很深厚,但有些招式总是还不对。

  我举个例子,美的给的薪酬很高,请了很多知名企业的管理人员,会提出很多高大上的概念,我在咨询公司工作的时候,美的会花很多钱合作项目、挖人;

  而格力,就像一个“土老帽”,自己招应届生培养,好不容易憋出一个“董明珠健康家”还被全网耻笑,很少听说格力跟咨询公司合作项目,也没听说哪个前同事被高薪聘请过去了。

  但结果就很有意思,同样是制造业,一个“土老帽”的净利率可以比一个“职场精英”高5个以上百分点,这一定是有原因的。

  美的的感觉很像华为,很努力,也很精英范儿,格力嘛,有点像茅台,努力倒也努力,但是闷闷的,有时候甚至显得有点老土(当然了,格力的生意模式肯定不如茅台哈)。

  在这两者之间选的时候,我会选格力,但其实在真实的投资世界里,投资标的让我放心是最重要的,我是不会在两者之间强行二选一的。

  也就是说,我不会一定要在格力和美的之间选一个,有可能两个都要,也有可能两个都不要。只是格力这个生意和她的文化让我放心,而美的始终感觉像一个艳压全场的美女,却始终隔着一层说不清道不明的屏障。

  这也许是我的偏见,但投资一家公司,如果我自己内心是不安的,那这个事情就无法长久,如果这是我水平不够,那确实这就是我目前能达到的水平。

  关于格力、美的和海尔今天就讲这么多,如果将来有契机,我再细致展开讲美的。

上一篇:
固态电池爆发前夜:30亿订单背后的狂欢与隐忧
下一篇:
珍酒李渡吴向东荣获“可持续发展——年度最具企业家精神的商界领袖”奖项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