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文章详细
肥城:多维发力激活产业发展新动能
发布时间:2025-09-02

  产业兴则城市兴,产业强则城市强。今年以来,肥城深入实施工业经济“头号工程”,以新质生产力为引领,以双大双强为支撑,通过延链补链强链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围绕新能源、新材料等核心赛道,加速形成“龙头引领、链式协同、集群发展”的产业生态,实现规模扩张与能级提升同步跃迁,新动能培育与新优势塑造成效显著,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产业赛道的宽窄,直接决定发展的潜力与空间。肥城深谙此道,通过传统产业焕新、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布局的多线发力,构建起梯次分明、优势互补的产业生态体系,让优势更优、新机更新。

  传统产业是发展的根基,其改造提升是激活存量的关键。石横特钢新上45万吨全规全系优特电力精品角钢项目,以高端化、精细化转型获评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突出贡献企业,而肥城工程机械智造产业集群入选全省特色产业集群,标志着钢铁与装备制造产业实现从“制造”到“智造”的跃升。

  高端化工产业则通过平台化发展实现突破,方舟未来化工产业园现已落地BCB光刻胶、高性能碳纤维缠绕复合材料等5个填补国内空白、实现进口替代的优质项目,让传统化工产业在创新中焕发新生。建安业作为肥城的优势产业,上半年完成产值428亿元、同比增长5.8%,占泰安总量的70.1%、全省总量的5.1%,其稳健增长态势既是产业韧性的体现,更是区域经济稳定器作用的生动诠释。

  如果说传统产业是“压舱石”,那么新兴产业就是“加速器”。在新能源领域,肥城与潍柴动力战略合作、零壹肆公司与潍柴新能源深度合作,联手打造百亿级钠离子电池产业集群,为新能源赛道注入强劲动力;国内首个万吨级单壁碳纳米管导电浆料项目顺利推进,碳寻新材料成为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头部企业指定供货商,新型电池电极材料产业入选省级示范型“产业大脑”,彰显了在细分领域的领先地位。

  在传统与新兴产业齐头并进的同时,肥城已将目光投向未来,以先发优势抢占产业高地。盐穴储能产业的崛起便是典型例证,总装机规模3480MW的盐穴储能示范应用基地建设加快推进,中储国能300MW盐穴压缩空气储能系统、首航高科100MW超高温二氧化碳热泵储能系统入选国家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中电建2×300MW项目入选全国第二批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项目清单,其发展做法更获评生态环境部2025绿色低碳典型案例。从“一粒盐”到“一度电”的跨越,不仅是资源利用方式的革新,更是未来产业布局的战略远见。

  企业是产业发展的主体,企业的强弱直接关系产业的能级。肥城通过分层培育、精准帮扶,构建起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的“金字塔”型企业方阵,让产业发展既有“高峰”引领,又有“群山”支撑。

  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是产业集群发展的核心动力。肥城深入实施工业十强、建安十强、科创十强培育工程,建立重点小微企业、供应链协同等“五张清单”,对具有突破性增长潜力的企业提级包保、精准帮扶,推动龙头企业不断做强做优。上半年,纳税过亿元企业达到10家、占泰安总数的59%,这些企业如同产业生态中的“大树”,不仅自身枝繁叶茂,更能为中小企业提供养分。

  中小企业的活力,是产业生态繁荣的重要标志。肥城通过政策引导、资源倾斜,推动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上半年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1家、创新型中小企业14家。这些企业虽然规模不大,但在细分领域拥有核心技术和独特优势,如同产业生态中的“幼苗”,蕴含着巨大的成长潜力。它们与龙头企业形成的供应链协同关系,既让龙头企业的产业链更加稳固,又为中小企业提供了成长的土壤,实现了“大树”与“幼苗”的共生共荣。

  招商引资是培育企业方阵的“源头活水”。肥城在泰安市级以上平台签约过亿元项目9个,招商引资到位资金62亿元、增幅高于泰安10.7个百分点,这些项目的落地如同为产业生态注入“新鲜血液”,将不断培育出新的企业增长点。57个省市级重点项目投资超时序进度11个百分点,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2.5亿元、同比增长10.4%,总量增幅均居泰安县市区首位,则体现了项目建设的“肥城速度”,为企业方阵的持续壮大提供了坚实支撑。从引进项目到培育企业,从单点投资到集群发展,肥城正以招商引资的“量变”推动产业能级的“质变”。

  要素保障是产业发展的“生命线”,优质的要素生态能够让产业发展如鱼得水。肥城通过政策扶持、资源整合、服务升级,构建起全要素保障体系,让企业在发展中轻装上阵、加速前行。政策的精准滴灌,是要素保障的核心抓手。

  肥城制定出台工业八条、商务八条、建安业十条专项支持政策,这些政策如同“导航仪”,为企业发展指明方向;又如“助推器”,为企业突破瓶颈提供动力。从资金支持到技术引导,从市场拓展到要素配置,政策的系统性、精准性让企业能够根据自身需求获得有效支持,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基础设施的先行布局,是要素保障的重要基础。仪阳通用机场38天完成供地、打破省内同类项目最快纪录,化工产业园顺利通过全省化工园区综合评价,这些成果体现了肥城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的效率与质量。泰山桃花源等12个项目入选省现代服务业重点项目,征途科技获评省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试点,则推动了产业基础设施的跨界融合,为产业协同发展提供了平台支撑。

  方舟未来化工产业园通过“车间级拎包入住”模式,为企业提供标准化厂房与全时段安全环保监管,实现原料“隔墙供应”、废料“就地循环”,这种“保姆式”服务让企业能够专注于生产经营。华鲲振宇项目从初次接触到签约仅用97天,年产能达7万台(套),体现了“政策引导+基础设施先行”的要素保障模式的高效性。肥城始终致力于打造无事不扰、有需必应的营商环境,围绕企业所需所盼高质高效解决问题诉求,让“肥城服务”成为吸引企业、留住企业的重要名片。

  从优势赛道的持续拓宽,到强企方阵的梯次培育,再到要素保障的全面强化,肥城以产业发展的系统性思维,构建起相互支撑、协同推进的发展格局。在这条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肥城正以“链式”突围的魄力与“向群而兴”的智慧,书写着产业强市的新篇章,为区域经济发展贡献着“肥城力量”。

上一篇:
中广核20万吨绿色甲醇项目采购公告
下一篇:
三大主线题材驱动逻辑与龙头:贵金属避险、机器人政策催化、固态电池技术突破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