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文章详细
去掉政府补贴还亏钱,国轩高科为何大而不强?
发布时间:2025-09-03

  5个月股价暴涨120%,国轩高科(002074)2025年半年报却藏隐忧:归母净利3.12亿元,扣非净利仅0.73亿元。

  从地产跨界到动力电池行业第四,但公司业绩高度依赖政府补贴,如今固态电池故事,能否支撑其百倍市盈率?

  

  一、地产跨界电池,营收四年连破三关

  作为曾经早早入局的磷酸铁锂龙头,国轩高科于2006年成立,2015年借壳东源电器上市,成为A股第一家上市的动力电池公司。

  国轩高科的独特性,始于实控人李缜的“断舍离”。在房地产行业红利期,他毅然剥离传统业务,押注动力电池赛道,为公司埋下“跨界基因”。

  如今,国轩高科已彻底完成身份转换:主业覆盖动力电池、储能电池、输配电设备,核心客户囊括吉利、奇瑞、长安、越南 VinFast 等国内外主流车企,成为新能源产业链的重要玩家。

  

  从行业地位看,国轩高科在动力电池与储能“双赛道”均站稳脚跟: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联盟数据,2025年上半年国内动力电池装机量市占率升至5.18%,排名第四;ICC鑫椤资讯显示,同期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位列第七。

  规模扩张同样迅猛:2021-2023年营收连破100亿、200亿、300亿大关,2025年上半年营收193.94亿元,同比增长 15.48%,增速稳居行业中上游,展现出强劲的规模扩张能力。

  二、扣非净利长期承压,政府补贴成“业绩救星”

  然而,营收规模的“高歌猛进”背后,是核心业务盈利能力的“捉襟见肘”:国轩高科的业绩高度依赖政府补贴,核心业务造血功能薄弱。

  首先,扣非净利长期承压,核心业务盈利弱。

  2019-2022年,公司营收连年增长的同时,扣非净利润却连续4年亏损,累计亏损超14亿元;2023年~2024年以及今年上半年,公司扣非后净利润虽然扭亏为盈,分别盈利1.16亿元、2.63亿元和0.73亿元,但占归母净利润的比重始终偏低,仅为12.38%、21.75%、19.91%,核心业务对整体盈利的贡献度不足两成。

  其次,扣非与归母净利差距巨大,源于非经常性损益的“输血”,其中政府补贴是绝对主力。

  以2025年上半年为例:公司归母净利润3.12亿元=扣非净利润0.73亿元+非经常性损益2.39亿元;在非经常性损益中,政府补贴高达4亿元,远超扣非净利规模。若剔除非经常性收益,公司核心业务的盈利短板将彻底暴露,业绩稳定性存疑。

  

  来源:国轩高科2025年半年报

  三、毛利率腰斩真相:技术路线失误埋隐患

  比盈利依赖补贴更严峻的,是国轩高科核心产品毛利率的持续下滑。

  作为今年上半年营收占比72.37%的“压舱石”,公司动力电池毛利率从2016年的48.17%跌至2025年上半年的14.24%,跌幅超70%;整体毛利率也从47%降至16.42%,近乎“腰斩再腰斩”,且除2024年外几乎年年刷新历史新低。

  横向对比差距更明显:2025年上半年,宁德时代毛利率 25.02%,比同期国轩高科高出10.78个百分点,亿纬锂能毛利率17.6%,行业头部企业的盈利优势已形成“代差”。追根溯源,2016年的技术路线决策失误,成为这场“毛利率悲剧”的开端。

  2016 年底,工信部等四部委出台新能源汽车补贴新政,明确“电池能量密度高于120Wh/kg方可享受补贴”。彼时,国轩高科主打磷酸铁锂电池,能量密度普遍低于115Wh/kg,不符合补贴标准;而行业主流迅速转向能量密度达标的三元锂电池,众多企业纷纷跨界布局。

  遗憾的是,国轩高科未能及时调整技术路线,错失三元锂发展的黄金窗口期,市场份额与盈利空间双双流失,毛利率下滑趋势自此难以逆转。

  四、股价翻倍市盈率百倍,固态电池落地存两大坎

  在盈利困境下,国轩高科试图通过“技术讲故事”打开估值空间,固态电池成为其最新“王牌”,也点燃了资本市场的热情。

  自4月9日至9月2日,国轩高科股价从18.31元飙升至40.20 元,近5个月累计涨幅1.2倍,总市值726亿元,动态市盈率近百倍。

  

  国轩高科近期股价走势日K线图

  这波行情的核心推手,是5月17日公司在全球科技大会上推出G“垣”准固态电池:采用197Ah方形电芯,电芯能量密度300Wh/kg,系统能量密度超235Wh/kg,宣称搭载新能源车可实现1000km续航。

  然而,这份“技术蓝图”距离商业化落地仍有两道难关:

  首先是成本关。固态电池目前研发成本高昂,即便技术成熟,若无法控制成本,车企出于性价比考虑难批量采用,参考宁德时代2023年发布的能量密度500Wh/kg凝聚态电池,两年过去仍未装车;

  其次是落地关。目前国轩高科“金石全固态电池”处于中试量产阶段,尚未达到大批量商业化运用阶段,能否打破“叫好不叫座”的魔咒,尚需时间检验。

  市场对固态电池的乐观预期无可厚非,但要说其能彻底改写锂电池行业格局、解决国轩高科的盈利痛点,显然为时尚早。

  国轩高科若不能尽快摆脱补贴依赖、提升核心业务造血能力,即便固态电池故事讲得再动听,也难掩“大而不强”的本质。

上一篇:
比亚迪商用车:比亚迪纯电动环卫车护航九三阅兵
下一篇:
Mysteel:九大建筑央企上半年新签合同总额约8万亿元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