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文章详细
预见2025:《2025年中国汽车座椅行业全景图谱》(附市场现状和发展趋势等)
发布时间:2025-09-03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华域汽车(600741.SH);富维股份(600742.SH);天成自控(603085.SH);继峰股份(603997.SH);双林股份(300100.SZ);上海沿浦(605128.SH);双英股份(837677.NQ)。  本文核心数据:中国汽车座椅行业市场规模;中国汽车座椅行业代表性企业产量  行业概况  1、汽车座椅定义及分类  汽车座椅是汽车内饰的核心部件之一,是供驾乘人员乘坐的装置,不仅要为驾乘者提供舒适的乘坐体验,还要在车辆行驶过程中保障驾乘者的安全。汽车座椅由座垫、靠背、侧背支撑、头枕等组成。它们具有一定的表面形状,座面和靠背的外形曲线应与人体放松状态下的背部曲线相吻合,乘员入座后座椅的表面形状与体压分布能使乘员的肌肉处于最放松的状态,能支撑到腰椎部位,不会因血液循环不良而引起肢体麻木,长时间乘坐不易感到疲劳。通过对座椅的前后上下、靠背的倾斜角度、头枕前后上下等位置的有限调节,可以使大部分人处于舒适状态。  图表1:汽车座椅行业分类(一)  图表2:汽车座椅行业分类(二)  2、产业链剖析  汽车座椅产业的上游主要包括原材料供应和零部件生产。原材料方面,钢材用于制作座椅骨架,提供强度支撑;塑料粒子可加工成座椅调节部件、装饰件等;海绵决定座椅坐感舒适度;皮革、织物或合成材料作为座椅表面覆盖材料,影响外观与触感。零部件生产涉及座椅骨架、调角器、滑轨等调节机构,以及头枕、扶手等附属部件,通常由不同专业供应商完成。中游为汽车座椅整椅制造商,他们将采购的各类零部件进行组装、调试,使座椅具备前后调节、高低调节、靠背角度调节等功能,同时保证舒适性、安全性,并符合车辆内饰整体设计风格,然后供应给汽车整车厂。下游分为前装市场和后装市场,前装市场主要是各大汽车整车制造企业,负责将汽车座椅安装到对应的车型上;后装市场主要是涵盖座椅的售后维修、更换以及部分车主的个性化改装等需求。  图表3:汽车座椅产业链图  当前汽车座椅总成厂商有安道拓、李尔、麦格纳、佛吉亚、丰田纺织、泰极爱思、延锋、双林股份等等,部分座椅总成厂商覆盖上游座椅原材料及零部件制造,包括李尔、佛吉亚、麦格纳、延锋等等。下游汽车制造商覆盖品牌众多,如传统汽车集团广汽、一汽、上汽等,及新能源汽车品牌比亚迪、问界、小米、理想、蔚来等。  图表4:汽车座椅产业链生态全景图谱  行业发展历程  中国汽车座椅行业发展历经四个阶段,第一是早期起步阶段,座椅结构简单,以手工制作为主;20世纪中叶至20世纪末进入技术发展阶段,头枕、气囊等技术引入,机械化生产提升效率,但国内企业多处于模仿阶段;21世纪初-2010年代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座椅向智能化、个性化发展,国内市场爆发带动行业增长,企业通过合作引进技术提升能力;2010年至今,汽车座椅行业进入转型升级阶段,行业围绕“安全性、舒适性、轻量化、智能化”升级,高端配置下沉且创新产品落地,行业集中度高,国产替代趋势明显,同时需满足消费者环保等需求及政策要求。  图表5:中国汽车座椅行业发展历程  行业政策背景  当前中国汽车座椅政策聚焦安全、轻量化、智能化与绿色循环,以标准升级和产业扶持推动变革。安全上,2024年起多项国标提升碰撞测试要求,强化特殊群体保护,2025年新规升级协同安全性能。轻量化领域,政策鼓励复合新材料应用,支持座椅减重20%以上。智能化方面,启动零重力座椅等标准研究,推动集成健康监测等功能。绿色循环政策鼓励淘汰高耗能产品,要求2030年材料回收率达95%。多部门协同形成立体化体系,助力行业向技术强国迈进。  图表6:截至2025年国家层面有关汽车座椅行业的政策重点内容解读  关于汽车座椅及相关产业的政策,涵盖北京、陕西、甘肃等多地,内容涉及推动汽车产业集群、零部件配套发展,支持座椅等内饰部件产业创新升级,开展汽车以旧换新,规范儿童安全座椅使用(如规定特定年龄儿童乘车需用、宣传推广),对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补贴以利于新能源汽车座椅发展等方面。  图表7:中国各省市汽车座椅行业发展方向  行业发展现状  汽车座椅供应链分为Tier1-Tier3企业,Tier1(整椅企业)在座椅供应链中介于主机厂与Tier2之间,直接向整车厂供应系统化、集成化、模块化的总成产品;Tier2负责座椅系统关键部件的生产制造,可以向Tier1提供配套;Tier3则主要为Tier2提供生产部件所必须的零部件或部分工序的加工,主要生产低端通用零部件或为大中型配套企业代工。  图表8:汽车座椅的的多层次分工体系  座椅总成制造商客户与生产基地情况如下所示:  图表9:座椅总成制造商客户与生产基地(部分列举)  从消费者角度看,消费者最为关注汽车的驾乘配置,其中真皮座椅是消费者首要关注的问题;在座椅其他功能方面,消费者对靠背前后调节、坐垫高低调节、座椅通风、加热以及记忆功能的选配意愿同样较高。  图表10:2024年消费者对汽车配置的关注情况(单位:%)  汽车座椅是汽车生产中不可或缺的部件之一,其需求量与汽车生产量强相关,不同价格档位的汽车座椅价值量有所区别,经济型乘用车的汽车座椅价值量在500-2000元,中端家用车汽车座椅价值量约在2000-5000元,中高端车型的汽车座椅价值量约为5000-15000元,高端车型汽车座椅价值量超过15000元。假设平均每辆乘用车座椅价值量约为4000元,按照近年来乘用车产量情况,初步测算2024年中国乘用车座椅市场规模约为1099.1亿元。对于商用车,假设每席座椅的价值量在800元左右,初步测算2024年中国商用车座椅市场规模为153.3亿元,中国汽车座椅市场规模合计为1253.4亿元。  图表11:2021-2024年中国汽车座椅行业市场规模(单位:亿元)  行业竞争格局  1、企业竞争格局  根据Auto座椅产业链观察披露的信息,2024年我国销量Top50车型中座椅总成厂商参与配套车型占比如下图所示,其中佛吉亚占比18%、李尔占比18%、延锋占比14%、弗迪占比9%。  Auto座椅产业链观察图表12:2024年中国销量Top50车型中座椅总成厂商参与配套车型占比(单位:%)  此外根据盖世汽车研究院披露的信息,2023年在乘用车座椅市场中,延锋占比32%,李尔市场占比为14%、安道拓市场占比为12%、丰田纺织市场占比为7%、泰极爱思市场占比为5%,其他企业的市场占比为30%。  图表13:中国乘用车座椅市场份额(单位:%)  2、区域竞争格局  根据中国企业数据库企查猫,目前中国汽车座椅注册企业主要集中在浙江省,此外广东省、江苏省等也具有不少布局汽车座椅业务相关的企业。  图表14:截至2025年中国汽车座椅行业企业数量区域分布  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预测  1、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汽车座椅行业发展呈现技术创新与市场竞争多元趋势。技术上,向智能化、轻量化、环保化、个性化演进;市场竞争方面,原有海外巨头占优格局改变,内资企业借新能源与智能座椅技术加速国产替代,自主座椅企业凭成本、服务优势,有望在市场格局变化中获更多份额,竞争主体更趋多元。  图表15:中国汽车座椅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2、行业发展前景预测  中国汽车座椅行业需求增长前景广阔。在新车市场,汽车产销量的持续上扬为其注入发展动能,经济发展与生活水平提升,让汽车愈发成为大众出行刚需,像国内自主品牌崛起,新能源汽车销量猛增,都直接拉动座椅需求。后市场同样不容小觑,汽车保有量的逐年累加,使得座椅的维修、更换、升级需求持续释放,尤其在车龄增长,座椅出现磨损老化后,消费者更换意愿强烈。消费观念升级下,消费者对座椅的舒适性、安全性、个性化与智能化要求渐高,从追求基本的坐感舒适,到渴望具备加热、通风、按摩、智能调节等功能的座椅,这驱使车企不断升级座椅配置,进而创造新需求。此外新能源汽车发展浪潮中,其独特的车内空间布局与智能化属性,促使适配的专属座椅需求攀升,零重力座椅等创新产品逐渐普及,为行业开拓全新需求领域。整体来看,未来中国汽车座椅行业市场规模仍呈现增长趋势发展,初步估计2030年中国汽车座椅行业市场规模约达1746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5.4%。  图表16:2025-2030年中国汽车座椅行业市场规模预测(单位:亿元)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全球及中国汽车座椅行业发展前景展望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新赛道研究、投资可行性研究、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产业图谱、产业大数据、智慧招商系统、行业地位证明、IPO咨询/募投可研、专精特新小巨人申报、十五五规划等解决方案。如需转载引用本篇文章内容,请注明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更多企业数据、企业资讯、企业发展情况尽在【企查猫APP】,性价比最高功能最全的企业查询平台。

上一篇:
大连金融监管局关于孙路希中国银行大连市分行副行长任职资格的批复
下一篇:
《大行》招银国际升中兴通讯(00763.HK)目标价至42元续吁买入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