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文章详细
贝壳:轻舟已过万重山
发布时间:2025-09-02

  中国地产二十年,是一场关于周期与生存的极限考验。

  潮汐之中,贝壳却似乎掌握着另一种节奏。

  在一轮轮周期中,贝壳最终却总能够实现“稳健成长”。从链家的线下重模式,到贝壳的线上平台;从行业狂飙到新常态,贝壳在调整期蓄力,“反向穿越周期”。

  究其根本,是贝壳长期主义的生存哲学:哪怕市场调整,仍持续投入底层能力、修复行业信任。

  这让贝壳不仅稳住了核心业绩,更在家装家居、房屋租赁、贝好家等新战场打开局面。它沉默修路,而非追逐风口。

  地产的起伏从不温柔,但真正的突围者,总是在无人看见时播种、在无人坚持时坚守。贝壳的故事印证了一个朴素却强大的道理:只有退潮时还在造船的人,才可能等到下一波潮来。

  01

  江湖水深,唯快不破

  2025年的中国房地产市场,用一句话来总结就是“房子还是那些房子,但战场已不是那个战场”。

  曾经“普涨”的时代彻底终结,取而代之的是城市与城市之间、甚至同一城市内部不同板块之间的剧烈分化,这种分化格局被专家们称为“K型复苏”。

  但就在房地产市场仍处于深度调整期的背景下,贝壳交出了一份令人侧目的成绩单:

  8月26日,根据贝壳发布的财报。2025年二季度,贝壳实现总交易额(GTV)为8787亿元,同比增长4.7%,净收入260亿元,同比增长11.3%,净利润13.07亿元,经调整净利润18.21亿元。

  

  在当下这个节点能交出这样的成绩单,已经不是简单“韧性”二字可以概括。

  有人说这是平台效应的胜利,也有人说是数字化布局的超前回报。但不管怎样,这份财报无疑给整个行业打了一剂强心针——原来在这个战场上,依然有人能找到增长的密码。

  首先发力的是贝壳的存量房业务。

  低频交易的房产买卖,本是门难啃的硬骨头,高固定成本更是悬在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但贝壳妙就妙在把这“低频”玩出了新花样。线上线下一体化的筋骨打通,让存量房业务的份量越来越重,二季度GTV 5835亿,净收入67亿元,成了平台穿越周期风浪的压舱石。当新房市场随政策起落颠簸时,这片深耕的二手房江湖,反而成了贝壳最稳的避风港。

  其次,则是贝壳摸索出的轻资产平台模式:

  2025年上半年,贝壳平台活跃门店至58664家,活跃经纪人近50万。

  但与此同时,贝壳深谙“人效即金矿”的道理。积蕴靠的毕竟不是堆人头,而是把科学管理和AI利器铸成开矿的镐头。

  截至2025年6月底,平台上超过33.5万经纪人用上了“来客”这样的AI外挂,客户意图一眼看穿,获客转化事半功倍;为C端提供的AI线上服务助手“布丁”,则以线上问答形式,为客户提供地产市场行情分析、全城找房、区域分析、房源对比和经纪人初步推荐匹配等服务。

  本质上,这是在用技术和规则撬动经营杠杆,把过去散落在经纪人个体身上的“匹配成本”压缩,用效率驱动取代了粗放增长,贝壳轻资产平台的“轻”,正体现在这人效跃升带来的成本结构优化上——

  江湖水深,唯快(效)不破。

  而这种对“效率”的极致追求,并未止步于传统交易的方寸之地。当人效提升的红利在主业充分释放,贝壳还将这套打法成功复刻到了更广阔的战场。

  02

  体三翼,迅速成长

  当平台的人店网络、数据河流与算法算力汇聚成深厚的护城河,贝壳的野心也随之“开疆拓土”,祭出了奠定未来十年格局的“一体三翼”大棋局:

  2023年盛夏,贝壳掌舵人彭永东一封《翻越第二座山,吹响集结号》的公开信震动业界。他挥毫泼墨,将“一体三翼”的战略升级,凝练为一个掷地有声的终极使命:“帮消费者‘安居’、助服务者‘乐业’”。

  于是贝壳迅速以房产交易为“一体”根基,让家装家居、房屋租赁、品质开发(贝好家)三路奇兵破土而出,构筑一个覆盖居住全生命周期的庞大生态。

  

  今年二季度,“三翼”业务凶猛异常,一举攻下41% 的净收入占比。

  家装家居业务以“经营提效”为利刃,第二季度斩获净收入46亿元,同比增长13%,贡献利润率攀升至32.1%,同比提升0.8个百分点,其秘诀在于贝壳的模块化产品设计+商圈精耕:

  一方面,研发可快速迭代的模块化家装组合,借大师设计赋能,打造“产品化样板展厅”,将家装转化为可体验、可标准化的“商品”;另一方面,推行“商圈精耕”策略,将设计师、项目经理锚定在特定区域,缩短服务半径,提升信任密度与响应效率。

  最后,凭借集采比例已突破60% 的规模化降低成本,构筑起了价格与体验的双重护城河。

  租赁业务,则是真正展现出贝壳运营底色的尖兵业务。二季度净收入飙至57亿元,同比暴涨78%,在管房源突破59万套,贡献利润率为8.4%,同比提升2.5个百分点。管理体量的扩大,不仅体现了其强大的市场拓展能力,更意味着其在标准化服务、质量稳定性及精细化运营方面迈上了新台阶。

  具体到业务来看,部分新签房源采用净收入模式确认收入,更精准匹配业务实质;同时,通过“六芒星角色协同”机制,提升资管人效;再借“品质分”驱动商机分配,用好房源、好服务撬动正向循环。

  这使得规模的增长不仅没有稀释服务质量,反而通过系统化、数字化的管理实现了更高效的资源整合与运营优化,推动整体成交效率不断提升。

  而贝好家,更堪称一着高端棋局。以C2M模式为核心,从客户洞察反推产品设计,为绿城、招商蛇口、越秀地产等头部开发商提供“大数据造房”解决方案。2025年以来,已落地北京、佛山、西安等关键城市,推动产品走向精准化和品质化,从供给端重构住房逻辑。

  已故创始人左晖曾为贝壳留下一句精神指南:“做难而正确的事”。

  曾经,贝壳用二十年时间,一寸一寸地重塑了中国房产交易市场的信任基础与交易生态。如今,贝壳又越过二手交易的边界,向家装家居、租赁、新房开发服务平台等更广阔的居住领域蔓延。

  这条路并不好走。重构供应链、打通服务标准、平衡规模与品质,每一个命题都意味着沉重的投入与长周期的回报。但也正因市场存在周期,“长期主义”才不仅仅是一种理念,而是一种战略定力。

  这是一种典型的“慢准备、快爆发”模式,也是贝壳能在多个新业务中快速打开局面的根本。

  历史从未重复,但战略的韵律总是相通。

  03

  20亿美元回购画出的资本分配金线

  彰显贝壳“高筑墙,广积粮”信念的,还有他们回购计划的连续性和执行力。

  2025年二季度,当大多数中概股仍在应对市场不确定性时,贝壳悄然投入2.5亿美元回购自家股票。上半年累计回购金额达3.94亿美元。

  更令人惊讶的是,自2022年9月启动回购计划以来,贝壳已经累计回购20.2亿美元的股份,占回购启动前总股本的10.3%。

  与此同时,公司刚刚将回购授权从30亿美元增加至50亿美元,并将计划期限延长至2028年8月31日。股份回购从来不仅仅是财务操作,更是一种战略信号,不同于盲目扩张或无序投资,回购代表管理层认为公司股价被低估,且将股东回报放在优先位置。贝壳不断扩大回购规模,背后是对公司长期价值的坚定信心。

  

  10.3%的总股本回购比例,意味着流通股份持续减少,每股内含价值不断提升;回购授权从30亿增加到50亿美元,期限延长至2028年,表明这不是短期刺激股价的权宜之计,而是长期资本分配策略的一部分。

  同时,贝壳的回购行动呈现出明显的节奏感:不是一次性大量回购,而是持续而有节奏地买入,这反映出对公司现金流的精准预测和对市场机会的把握能力。

  财经分析师常常将现金流比作企业的“生命线”,而将现金使用效率则视为管理能力的试金石。从这个角度看,贝壳管理层正在通过大规模回购展示他们对资本配置的理解:不仅能够自我造血,还能将盈余现金转化为股东价值。

  截至2025年二季度,贝壳账面现金储备充足,回购授权余额仍有巨大空间。管理层表示,未来将继续优化资本配置,在保持业务投资的同时,将更多现金回报给股东。

  而贝壳过去三年回购行动的高度执行一致性,也正在构建资本市场对其信用的认知,这种认知溢价,也将最终反映为股东实实在在的回报

  04

  稀缺性平台的估值溢价逻辑

  在中国商业界,房地产被视为最难啃的骨头之一。它不仅交易链条长、决策复杂,更核心的痛点在于:这是一个极度低频的行业。

  普通家庭购房平均周期长达7-10年,经纪人与客户间的关系往往沦为“一锤子买卖”。信任难以建立,用户黏性几乎无从谈起,行业长期陷入获客成本高、服务体验差的恶性循环。

  

  因此,所有成功的商业模式,本质上都是在为解决“低频”难题提供方案:要么通过构建生态将其“变高频”,要么通过极致服务将单次价值“最大化”。

  而贝壳把这个功课做得很好:

  一方面,传统房产交易中,中介与用户的接触点集中于看房、谈判、过户等几个有限环节。而贝壳通过构建生态将低频业务高频化,将服务链条向前后端极致延伸:贝壳不再仅仅是房产交易平台,而成为了居住服务的综合提供商。

  同时,在平台聚集了海量房源、客源和经纪人后,数据沉淀产生巨大价值,允许贝壳构建起真正的平台壁垒,随着数据积累越多匹配效率越高,进而吸引更多用户和服务者,形成正向循环的飞轮效应。

  这些由网络效应不断强化的平台模式、健康的现金流以及战略的可延展性,又共同支撑起一个“科技驱动的一站式新居住服务平台”的价值叙事,也使其成为当下市场中少数真正具备穿越周期能力的稀缺标的。这就是贝壳刻下的那条“难而正确的路”:

  不以单次交易为目标,而以用户终身价值为中心;不追求短期暴利,而构建长期信任;不局限于房产交易,而重新定义居住服务。

  这种长期主义理念,也是贝壳抵御周期波动、实现持续增长的核心密码,也为所有低频行业提供了宝贵启示:

  时间是好生意的朋友,是坏生意的敌人。

上一篇:
纯米科技披露申请全国股转公司挂牌的第二轮问询回复:回购义务主体与投资方已就回购事项作了延期安排
下一篇:
2025旗舰芯“诸神之战”开启:苹果联发科高通三强争霸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