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文章详细
上海地铁裁员与行业的困境
发布时间:2025-09-02

  “ 上海地铁裁员,开启了地铁行业人员优化的大幕。经过轰轰烈烈的建设和房地产市场的回落,靠巨额补贴维持的地铁行业终究要走到精细化运营上来。”

  上周末,市场传出上海地铁裁员,第一批要裁 2000 人,重点优化 50 岁以上的老员工,给出 “N+5+1 万元” 的补偿方案。消息一出,反响巨大。有些人羡慕说都是被裁员,上海地铁这个条件N+5,应该是非常好的,算是良心国企。也有分析说裁员为了给更年期的同志腾位子,又便宜又好用。还有说是现在AI技术进步,不需要那么多人了。不管怎么说,上海的大型国企,圈内龙头企业,开启人员众多的裁员计划,背后肯定有其没办法的地方。当投资增速放缓,房地产价格下跌,财政补贴紧张的当下,降本增效成为地铁公司绕不开的难题。而降本,就从人力开刀。

  01

  —

  给上海地铁算笔账

  算笔账,裁掉 2000 人,按2022 年上海地铁公开的人均年薪 19.39 万元来算,一年就能省下近 4 亿元工资,五年就是 20 亿元。再看上海地铁官网公布的数据,2021 年净利润亏损 32 亿元。省4亿,就减亏了10%以上。要知道,上海地铁在国内地铁行业可是 “老大哥”,2022 年运营里程 831 公里,全球第一;2024 年3 月 8 日客运量 1339.7 万人次,创了全国单日客运量纪录。这么厉害的企业都要靠裁员缓解压力,其他城市的地铁公司日子有多难,可想而知。

  02

  —

  全行业亏损

  其实,地铁行业亏损是个全球性问题。美国纽约地铁一年亏 4 亿美元;韩国首尔地铁在 2020 年净亏损 1.1 万亿韩元,折合成人民币约 58 亿元。国内也不乐观,RT 轨道交通统计过,除了福州地铁,国内 28 个开通地铁的城市,要是没有政府补贴,全都是亏损状态。北京地铁 2024 年拿了 248 亿元政府补贴,青岛也有 89 亿元补贴,很多地铁公司已经离不开政府补贴了。

  表1:国内地铁利润和补贴情况表

  

  (来源:RT轨道交通公众号)

  地铁行业陷入这种困境,和它本身的特点,以及外部环境变化都有关系。从建设成本来说,国内修地铁,一公里造价大概 7 亿元,差不多是高铁的两倍,要是遇到拆迁成本高、地质条件复杂的情况,花费更多。建成运营后,人工和维护费用也居高不下。收入这头呢,因为地铁有公共服务属性,票价被严格管控。北京地铁平均票价 3.5 元,政府为了保证正常运营,每位乘客得补贴 5.2 元。以前很多地铁公司靠“地铁+房地产”模式,用地产盈利补地铁亏损,但现在房地产行业不行了,这条路也走不通了。拿深圳地铁举例,受万科影响,2024 年亏了 335 亿元,2025年上半年又亏 33 亿元,依赖地产的弊端暴露无遗。

  03

  —

  行业求变

  地铁行业的亏损长期就有,但随着建设规模的扩大,亏损持续扩大,而当前形势下,政府补贴难度持续加大。整个行业必须转变。

  政策上,国家层面已经收紧了地铁审批。对于GDP、人口、债务指标不达标的城市,不再批复地铁建设。对于已经有建设的城市,增量项目也慎之又慎。比如此前闹出昆明地铁欠薪事件,那昆明第三期建设规划就给搁着了。即便是发达地区,2023年深圳第五期规划获批的线路长度,比2022年环评时少了 41.2 公里。

  运营模式上,之前国内地铁都学香港地铁搞地铁上盖,联动开发房地产的模式。这几年地产不行,房子卖不动,地铁公司还收地产业务拖累,也都无可奈何。重资产业务搞不得,各家都在轻资产业务上,就是运营效果上下力气。比如上海地铁搞融资租赁,在站台屋顶建光伏电站,增加些发电收入。北京地铁增加了地铁内的商业设施,增加便利店、卖花等,最近北京地铁朝阳门站还打出关于地铁文创的巨幅广告。

  

  广州地铁更有想法,开放个人广告业务,有人直接在地铁站打广告投简历,把地铁站变成了找工作的新渠道。

  

  节流方面。地铁公司是用人大户,一线城市地铁公司人数都达2万人以上。人力成本是地铁公司运管成本的主要构成,根据武汉地铁的24年的债券募集说明来看,人工成本占比达25%(不含管理费用),深圳地铁的募集说明书则显示,人工成本占比达56%。这么看,压缩人工成本,可能是未来的重点。现在有些智能巡检技术、机器人换人趋势较为明显。后续可能AI+说不定在地铁行业先给加上了。

城市 地铁公司 运营里程(公里) 人员数(人)
北京 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 879 3 万以上(截至 2022 年 5 月底)
上海 上海申通地铁集团 896 31505(截至 2022 年 6 月 24 日)
广州 广州地铁集团 705.1 33483(2025年)
深圳 深圳地铁 595.1 27205(2025年)
成都 成都轨道交通集团 673 2万以上(截至 2022 年)
武汉 武汉地铁集团 518 17800(2025年)

  此外,近年来利率逐步走低,财务成本得以极大压降。但随着车辆的老化,折旧摊销,后续地铁的更新维修又会有一大笔开支。

  打开上海地铁的官方网站,公司介绍其已经2020年由“建管并举”向以运营为主转变,也就是建设高峰期过去,主要精力就要研究如何在服务公共出行的同时,维持自身的可持续发展。简单说,运营赚钱成为关键。但放眼全球,地铁赚钱都是难事,如何精细化运营,向管理要效益,开源节流,降本增效,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上一篇:
奥克斯上市首日破发:业绩增长背后的低价策略,红利和风险并存
下一篇:
北京亦庄打造智能汽车产业“双轮驱动”新格局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