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文章详细
质效双升持续领跑:解码中国人保2025“期中考”背后的价值跃升
发布时间:2025-09-02

  保险业“期中考”放榜,热度灼人。中国人民保险集团(以下简称:“中国人保”或“人保集团”)发布2025年中期业绩:人保集团合并净利润359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人身险新业务价值增速领跑,人保寿险、人保健康新业务价值高增71.7%和51%;财产险综合成本率95.3%,写下近10年同期最好水平。市场的反馈也尽显“火热”,人保集团A股创近6年来最高价,人保集团H股创上市13年来最高价,人保财险创上市22年来最高价——一连串数字的背后,不仅是一家万亿级金融央企的经营韧性与价值跃升,更镌刻着“当代人保人”对时代使命的深刻回应。

  面对2025年经济复苏关键节点下需求收缩、竞争加剧的多重挑战,中国人保如何破局?财产险严控费用率,人身险优化负债成本,投资端强化跨周期配置,中国人保以稳中有进、进中提质的姿态,交出了一份超预期答卷,用业绩彰显“保险头雁”的责任担当。

  看“稳”的底色:集团总保费收入4546亿元,同比增长6.4%;保险服务收入2803亿元,同比增长7.1%;总投资收益415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更难能可贵的是,财产险综合成本率较去年同期下降1.5个百分点,其中车险费用率同比下降4.1个百分点,非车险综合成本率改善的趋势逐步显现。这份“稳”,源于对人保传统优势的深耕:车险市场占有率稳步提升,织就精密巨灾保障网,政策性保险业务精准滴灌,个人非车险高速增长——财产险用“做深做透主业”的定力,守住了“压舱石”的地位。

  看“进”的动能:人身险板块的表现尤为亮眼。人保寿险首年期交保费创历史同期新高,人保健康保费收入首破400亿。“进”的背后,是价值转型的持续深化,是客户需求的精准洞察,更是队伍升级的成果——人身险打破了寿险转型难的行业焦虑,为中国人保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在亮眼数据之外,中国人保时刻把落实党中央对金融企业功能性的重要要求放在首位,聚焦发挥保险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把发挥一流保障功能摆在首位:

  在抗灾一线,中国人保总是“最快响应”:西藏定日地震后,“人保红”4小时内抵达震中;南方暴雨,“人保人”提前部署设备、24小时值守易涝点;上半年启动理赔应急响应超70次……用“雪中送炭”的速度与温度,诠释社会稳定器的责任。

  在服务民生中,中国人保始终“长期陪伴”:政策性健康险覆盖人群超10亿人次;三大粮食作物承保3.4亿亩,为1.2亿农户守护“粮袋子”;商业养老金资产规模增长2倍,个人养老金同比增177.4%。中国人保的服务保障网络全面覆盖新市民、农民兄弟、银发一族、新产业工薪族,以更细密的颗粒度触达经济社会的神经末梢。

  在服务国家战略中,中国人保勇作“探路者”:成立全国首家科技成果与知识产权鉴证评估中心,科技保险覆盖12.7万家高新技术企业;承保新能源车616万辆,同比增长36.8%,为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提供6834亿元风险保障;推出全国首批生成式AI侵权责任险,用“数字风勘报告191.4万份”的数智化服务,重新定义保险的风险减量功能。这些探索,不仅为客户创造了价值,更推动着行业向服务实体经济、引领技术创新的更高维度跃迁。

  历经76载风雨,中国人保始终与国家同频、与人民同行。中国人保的中期业绩不仅是数字的增长,更折射出一家金融央企对“人民性”的坚守与对行业价值的重构。

  在『保契』看来,从“稳”的根基到“进”的动能,从服务民生的温度到战略布局的深度,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唯有坚守“人民性”的初心,锻造“专业性”的能力,保持“开拓性”的锐气,在服务国家战略中实现自身价值,在守护民生福祉中成就行业未来,方是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财产险质效双升,综合成本率创十年最佳

  作为人保集团业绩的重要支撑,2025年上半年,人保财险综合成本率95.3%,不仅延续了“稳”的底色,更创下近10年同期最好水平,成为成绩单上最亮眼的注脚之一。持续的费用管控、结构优化与风险减量服务打造的“三重合力”,则折射出人保财险的深层竞争力。

  财产险综合成本率的改善源于“降本”“增效”的双向发力。数据显示,上半年财产险费用率23.0%,同比下降3.1个百分点;车险综合赔付率虽因新能源车占比提升和人伤赔付增加同比上升1.9个百分点,但整体仍控制在合理区间。数据显示,得益于“报行合一”持续推进和严格的费用管控,综合成本率的下降,直接推动了人保财险承保利润的增长。

  业务结构的优化则进一步夯实了财产险的韧性。家庭自用车保费收入占车险比例提升1个百分点至73.4%,个人非车险保费增速16.6%(高于整体增速13个百分点),农险、企财险、责任险等优势险种综合成本率分别下降0.9、9.5、0.5个百分点。车险仍是财产险业务的压舱石,但非车险的增长潜力正在持续释放。

  业绩会上消息显示,自2025年3月开始,金融监管总局已就非车险“报行合一”问题征求行业意见。具体落地方案正在紧锣密鼓地完善,预计最快今年四季度落地。“在行业将要推行非车险‘报行合一’的氛围下,上半年,公司法人业务综合成本率同比下降3.2个百分点,经营效益有明显改善。”在中国人保副总裁兼人保财险总裁于泽看来,“随着‘报行合一’落地,非车险业务将会有明显改善。”

  风险减量服务的深化,则为财产险注入了“预防+赔付”的全周期价值。上半年,中国人保出具数字风勘报告191.4万份,实现法人业务全覆盖;为个人、法人客户提供风险减量服务2814.5万次、449.2万次,绘制大灾应急能力图谱,并组织开展实战演练。在西藏定日地震等153起重大灾害中,其快速响应与高效理赔,通过灾前排查、灾中预警、灾后补偿的全链条服务,兑现了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的承诺,更在防灾减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人身险NBV延续高增,健康险跑出价值创造“加速度”

  在人口和环境变局与低利率环境的叠加中,在产品和渠道的深度调整中,人身险正经历着深度转型。在此背景之下,中国人保的人身险业务价值凸显:中报显示,人保集团人身险新业务价值(NBV)达88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其中,人保寿险新业务价值继续大幅增长71.7%,人保健康新业务价值高增51%,增速显著跑赢主要同业。

  “高增长”的背后,是人身险价值转型“从量到质”的跨越。

  期交业务的崛起是核心驱动力。上半年,人保寿险首年期交保费收入创历史同期新高,期交业务保费占比提升2个百分点至66.4%,新业务价值率(可比口径)提升3.9个百分点;人保健康期交保费同比增52%,新业务价值率提升3.9个百分点。

  针对寿险改革,中国人保副总裁兼人保寿险总裁肖建友表示:“我们坚持价值引领,加大保障型产品与长期交产品的销售力度,在稳定规模基础上提升业务效益和创费能力。”银保渠道的价值率有效提升,正是这一策略的有力实证。从中期数据来看,人保寿险银保新业务价值录得108%的高增长,正是产品结构优化的直接体现。此外,“强化成本控制,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和投入产出效率,优化资源配置效率,增强运营保障服务能力”,被其定义为全面提升公司经营质效的重要举措。

  人保健康价值创造能力表现突出。中报数据显示,上半年净利润51亿元,同比增50%;总保费同比增12%,且中长险期交保费增长显著;新业务价值率有效提升。在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和健康险行业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人保健康时逢关键发展机遇期。

  回应人保健康的喜人业绩和投资者关注,肖建友将其归结为成立二十年来打造的四大核心竞争力:一是洞察健康服务需求,升级产品供给能力;二是紧扣回归保险本源,巩固多元盈利能力;三是激活科技转型动能,升级科技运营能力;四是聚力健康促进,升级健康管理能力。肖建友透露:“近三年,(人保健康)公司新业务价值复合增速150.9%;旧会计准则下,净资产复合增速45.8%,总资产复合增速22.5%。经营实力持续增强。”

  市场对这些变化的认可,直接反映在股价表现上。截至8月28日,中国人保A股创近6年新高,H股创上市13年新高,中国财险更创下上市22年新高。有券商研报分析显示:中国人保人身险的价值转型已进入“收获期”,NBV的高增长与队伍质态的改善,将成为未来盈利的核心来源。

  锚定一流,“行业头雁”的战略深耕与未来布局

  站在“十四五”收官、“十五五”布局的时间节点,中国人保的业绩不仅是短期经营的成果,更是战略落地的显影。从“建设世界一流保险金融集团”的愿景出发,其在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个维度的深入布局,以及在“六项改革”中的持续突破,夯实了长期竞争优势。

  改革,是破局的钥匙;风控,是发展的底线。上半年,人保集团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219%,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276%;人保寿险、健康险风险综合评级分别提升至A级、AA级;经营活动净现金流同比增长6.9%。而且,将“正确的业绩观、经营观、风险观”贯穿于经营管理全流程,用防风险与促发展的平衡术,为高质量发展把稳了“方向盘”。

  对于下半年的重点方向,中国人保集团总裁赵鹏表示:将锚定“五个一流”做长长板、补齐短板,进一步强化自身竞争优势——持续在做强功能、服务大局中构建发展新动能,在提升质量、优化结构中提升经营绩效,在拥抱变革、数智经营中强化科技能力,在防控风险、守住底线中保持健康发展。而这一战略路径,正是中国人保迈向“一流”的清晰“施工图”。

上一篇:
旗下A股公司一盈一亏,千亿沙钢的新挑战
下一篇:
浩荡千帆竞 澎湃百业兴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