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文章详细
半年卖出近65亿元,净利润大增,“人事洗牌”后的王老吉离重回百亿还有多远?
发布时间:2025-09-02

  虽内外交困,但至少面儿上,凉茶行业“一哥”仍稳坐江山。

  回暖中的隐忧

  2025年上半年,凉茶“一哥”王老吉所属的大健康板块业绩稳步回升。

  广药白云山于近日发布的财报显示,旗下王老吉大健康公司(下称:王老吉)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4.99亿元,同比增长8.38%;净利润12.95亿元,同比大增15.87%。在沉寂几年后,终于一扫颓势,似乎重新迈上了增长轨道。

  过往财报显示,2019年-2022年间,王老吉营收曾分别约为102.97亿元、68.62亿元、97.29亿元、93.49亿元,净利润保持在十多亿的区间,一度被称为广药白云山的“现金奶牛”。经历疫情冲击和市场波动后,2023年勉强重回百亿关口,达到100.13亿元。

  然而,2024年公司业绩急转直下——王老吉大健康公司营收跌至87.64亿元,同比下滑12.47%,净利润降至11.04亿元,同比大降24.38%。当年,王老吉再次跌出“百亿大单品”阵营。因此,一位投资圈人士表示,此次2025年中报的增长,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去年低基数上的恢复性反弹,离再创历史新高仍有距离。

  值得关注的是,在营收回升的同时,王老吉业务在广药体系中的权重有限,且增长基础并不牢固。

  广药白云山2025年半年报显示,集团旗下大健康板块(主要由王老吉凉茶贡献)收入仅占集团总收入的约六分之一。上半年8.38%的收入增速看似可喜,但相比动辄两位数增长的新兴饮料品类,不过是勉强跑赢市场平均增速的水平。

  尤其是2024年的业绩挫败,暴露出王老吉在市场中的竞争力隐患——如果扣除经销商压货、滞销品销毁等因素,实际销售情况恐怕更不乐观。有市场调研数据显示,部分区域,王老吉近三年销量持续下滑,经销各环节利润低得无人愿意推货;今年,部分区域终端里甚至还能见到一月份生产的库存产品,说明市场动销依然偏慢。

  事实上,早在几年前,凉茶就在“内卷”中逐渐退烧。数据显示,2012年凉茶市场增速高达16.7%,但此后逐年下滑,2017年已降至9.1%,甚至在2018年出现断崖式下跌,市场规模同比萎缩18%至约470亿元。

  虽然近几年有所回暖,可相比动辄千亿规模的新式茶饮(2023年约3333.8亿元)和快速崛起的无糖茶饮、功能水等品类(市场规模均已超400亿元),凉茶正在边缘化。

  换言之,即便财报数字短期好转,王老吉也难言高枕无忧。

  人事风波不断

  近两年,王老吉品牌所在的广药系可谓风波不断。

  2023年下半年,广药集团原董事长李楚源“落马”,其“灵魂人物”地位轰然坍塌  。其曾是王老吉最强力的支撑——正是在他主导下,广药在2012年收回了“王老吉”商标,让王老吉凉茶重归广药麾下。

  但最终,在全国医药反腐风暴中,李楚源本人也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调查,被扫地出局。

  李楚源倒下后,广药体系内掀起了一场席卷凉茶板块的高管大换血。王老吉大健康公司多名实权人物相继出事:常务副总经理赵敏被有关部门带走调查。据传,她利用职权让亲戚开广告公司从中牟利;媒介总监林俞伊亦被调查;就连广州王老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方广宏也未能幸免。

  更令人意外的是,2023年末的一次“闪电换帅”:执掌王老吉大健康公司的“一把手”翁少全突然被调离,改由60岁的陈昆南接任党委书记、董事长,方达峰出任总经理。陈昆南是广药系统的老将,曾在白云山制药担任高管,而新总经理方达峰则来自广药旗下老字号采芝林。

  随着李楚源时代落幕,他一手提拔的旧部相继出局,新上任的陈昆南和方达峰被视作“空降”接管王老吉的人选。有分析认为,这是广药新班子在反腐风暴下对凉茶板块进行的清洗和重建,意在斩断过往错综复杂的利益纽带,重塑内部秩序。

  事实上,高层换血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管理动荡和内耗。

  据了解,赵敏在王老吉内部曾是举足轻重的实权派人物,主导公司市场营销和全渠道销售等核心业务。更早之前,公司媒介、公关等部门已有人员被查,一时间谣言四起。王老吉品牌部一度士气受挫,甚至传出“部门被解散”的说法。

  虽然公司对此进行了澄清,但也承认在进行组织架构的优化调整。频繁的人事更迭,让王老吉内部人心惶惶。有知情者透露,此前某任总裁上任后在内部进行带有“清洗”性质的人事调整,大批主管级员工被迫离职。由此造成的团队稳定性和忠诚度问题,可想而知。

  王老吉的新掌门陈昆南上任后,首要任务是稳住军心、恢复经营秩序。从广药白云山公布的投资者关系记录来看,公司对外强调管理层变动“不会影响既定战略和正常运营”。但不可否认的是,在短时间内连遭高管“地震”后,企业内部的消化与重建需要时间。

  何况,新旧势力交替间难免存在磨合与博弈。在这段非常时期,王老吉的业绩虽在增长,但未来的不确定性已埋下伏笔。

  黄金时代结束

  曾几何时,“王老吉”和“加多宝”这对冤家一同成就了中国饮料市场的一个传奇时代。与王老吉的内部动荡和纠结转型相比,老对手加多宝这些年的境遇同样跌宕起伏,甚至更显悲情。

  当年那场著名的“红罐之争”,加多宝在商标和广告语上连输两局,不得不将产品更名为“加多宝凉茶”,另起炉灶。然而,加多宝并未就此一蹶不振。凭借连续四年豪掷重金冠名《中国好声音》等爆款综艺,以及铺天盖地的广告投放,硬是在2012年商标被收回后,成功渡过了换品牌、换包装的市场阵痛期。

  在凉茶拉锯战的初期,整个行业仍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加多宝一度风光无两。鼎盛时期的加多宝可谓站上了凉茶行业的巅峰:年销售额最高时接近250亿元,市场份额遥遥领先。然而,盛极而衰的转折也悄然来临。

  2015年前后,加多宝的销量增长开始触顶,之后逐年放缓。2016年加多宝销售收入降至240亿元左右,几乎与前一年持平甚至略有下滑。此后近四年,加多宝业绩进入停滞期,增长神话不再  。究其原因,一方面整个凉茶市场增速放缓,另一方面王老吉卷土重来、在渠道和市场投入上后来居上。

  更令加多宝雪上加霜的是内部管理的频繁震荡和资金危机。自2015年底执行总裁阳爱星离职后,加多宝高层持续动荡:营销老将王强火速上位,又在不到三年内三次职位变动,从副总裁升任总裁再被突然解职。

  2018年3月,陈鸿道亲自签发一道措辞严厉的人事通告,“依法处理”解除总裁王强和副总徐建新所有职务,任命李春林接任总裁。有业内人士称:“这两三年加多宝的销售情况已经突破了陈鸿道的底线”。

  管理层大换血背后,加多宝还经历了大规模裁员、工厂停产、资金链紧张等一系列危机。目前来看,加多宝虽挺过了最艰难的时刻,但元气大伤,市场地位大不如前。虽然,近年来加多宝也多次传出筹备上市的消息,希望借助资本翻身;然而,从2016年谋划港股IPO无果,到2018年试图借壳中弘股份失败,再到近年再次传闻启动上市计划,公司始终未能实现当初立下的“三年内上市”的豪言。

  其中,陈鸿道作为董事长依然隐身幕后,鲜少公开露面,业界甚至一度传言他因债务纠纷长期滞留海外,不便回国。接棒的总裁李春林虽是陈鸿道的老部下、营销出身的实干派,但面对残酷的市场现实,他更多是在执行维稳过冬的策略。

  虽然整个品类早已不复昔日荣光,但这场有关于“凉茶”的博弈,还远未结束。

上一篇:
奥克斯上市首日破发,与格力的十年“恩怨”未了
下一篇:
德令哈实践:戈壁筑起“绿色长城”——一座高原之城的生态坚守与高质量发展之路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