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文章详细
阿里虚张声势 外卖大战一些结论的证实与证伪
发布时间:2025-09-02

  Q2业绩发布后,外卖大战参战方开启了“汇报艺术”比拼。

  美团很直白,预计外卖和本地生活业务第三季度将出现亏损,但公司增长质量和效率领先同行。

  这里是先打预防针,二季度利润“断崖式”下滑,三季度直接进入亏损模式。

  阿里很鸡贼,在8月前三周,即时零售投入带动淘宝app月度活跃消费者同比增长25%。

  阿里强调外卖对主业电商的提振作用,但这种效果是在第三季度才显现,且闭口不谈外卖业务本身的亏损。

  京东很委婉,外卖业务不是追求一两个月的短期成绩,我们希望长期做下去,五年、十年甚至二十年。

  管理层为了维护公司利益,对数据进行选择性解读,加上美团与京东的利润断崖式下降,无论是股价表现与市场声量。

  阿里似乎成为了外卖大战的赢家。

  参战方当然深知,无论是选择性宣传优势,逃避自身劣势,他们还将继续面对竞争,股价只是预期与短期情绪影响的结果。

  从Q2业绩数据以及管理层的宣传策略中,我们可以对外卖大战中一些似是而非的市场结论,进行证实或证伪。

  从这些证实或证伪中,我们则可以对外卖大战终局,进行下一轮预测。

  

  1、美团没有护城河?

  外卖公司没有护城河,几乎是这场外卖大战刚一开始,就流行市面的结论。

  Q2业绩发布后,阿里股价大涨,美团股价大跌甚于京东,但其实京东利润下降幅度更大。

  作为外卖大战的防守方,美团Q2总收入增长了11.7%,包含外卖业务在内的核心本地商业收入同比增长7.7%,环比增长1.6%。

  美团外卖业务中的配送服务收入同比增长2.8%,环比下降8%。管理层坦言,这是提高了对骑手补贴。

  也就是说,美团在大战中优先关注骑手,这是外卖履约交付的最关键环节,也是阿里和京东必须花代价补齐的短板。

  从每日单量来看,美团的基本盘没有动摇,只是将利润补贴给了骑手。只要稳住了骑手,依靠精细化运营,美团可以守住基本盘。

  如果阿里持续补贴商家与骑手,美团每日单量并不是没有可能被超越,但付出的代价极大。

  毕竟目前各方的经营现金流依然为正,大家还有很多“子弹”可以打。

  美团有护城河,阿里目前还在“河”中,如何上岸是未知数。

  2、阿里砸钱效果更好?

  京东进入外卖是“以攻为守”,提防美团闪购业务蚕食京东“次日达”电商业务;阿里进入电商,出发点似乎很模糊:

  淘宝每年耗费巨资营销买流量,不如补贴到外卖业务上,而外卖的高频次流量,反过来又可以增加淘宝业务机会。

  这个逻辑上没有问题,数据上目前尚未显现。

  不考虑已出售业务,阿里Q2总收入同比增长10%,其中最为重要的电商业务同比仅增长9%,即时零售业务同比增长12%。

  阿里亏损不少,包含电商业务和即时零售业务在内的中国电商业务EBITA同比下降21%。

  从数据上看,阿里即时零售收入仅132亿元,亏损预计100亿元以上;京东新业务收入138.5亿元,亏损也在100亿元以上。

  外卖业务的发力,阿里电商业务的同比增长,对比历史增长幅度并不突出,反倒京东零售收入同比增长幅度更为显著。

  阿里在Q2业绩会上,谈了很多外卖业务对电商业务的提振作用,但唯独没提外卖业务本身的亏损,以及对外卖业务进行投入的机会成本。

  更为关键的是,阿里大力补贴是6月底开始,且补贴幅度比美团、京东都要大,因此第三季度外卖亏损将进一步显现。

  3、美团依靠即时零售,蚕食了京东和阿里的电商份额?

  如果将给予骑手的补贴加回,美团总营业收入的增长很可观,而京东去年零售收入是波动下降趋势。

  美团对京东的影响是真实存在的,京东Q2季度的反攻,至少让营业收入重回增长路线。

  阿里电商业务规模大,创造利润多,此前几乎是整个阿里系唯一赚钱的板块,在拼多多的崛起后,已经进入缓慢发展阶段。

  美团营业收入总量,只有阿里电商的三分之一,且美团即时零售品类,与阿里电商的品类重合度不高,因此对阿里的影响不太明显。

  资本市场笑谈,阿里这么多年打不赢拼多多,最后发现美团好打一点。

  阿里的股价增长更多来源于云以及AI业务的加持,外卖业务则更多是打通了阿里各板块的流量与会员数据。

  长期来看,阿里依靠外卖业务为切入口,激活电商增长动力,绝对会有收获。

  但这种投入的性价比以及天花板,仍然有待时间评估。

上一篇:
复星国际上半年收入872.8亿元 郭广昌:致力实现优势赛道全球登顶
下一篇:
华西证券-曼卡龙-300945-25Q2归母净利同比+37%,H1省外门店收入+62%-250830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