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文章详细
暑期旅游成消费活力的生动注脚
发布时间:2025-09-01

  当金融支持从“输血”转向“造血”,当消费升级从“跟风”转向“个性”,中国旅游业正走出一条以品质为核心、以创新为驱动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2025年暑期,中国旅游市场以一场供需两旺的盛宴,为经济复苏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全国铁路累计发送旅客8.23亿人次,暑期档电影票房突破113亿元,亲子家庭租车自驾订单同比增长77%,贵州漂流搜索量环比暴涨150%……这些数据背后,是消费升级的强劲脉搏,更是金融与文旅深度融合的创新实践。

  今年暑期旅游市场呈现出三大结构性变化。一是亲子经济主导细分赛道。携程数据显示,亲子订单占比达35%,其中五星级酒店预订量中20%来自亲子客群。上海迪士尼、北京环球影城等主题乐园成为“遛娃”刚需,而“宠物友好”酒店搜索量同比增长94%,折射出家庭消费从“物质满足”向“情感价值”的延伸。二是文化体验重构消费逻辑。“跟着演唱会去旅行”“跟着赛事去旅行”成为新潮流。时代少年团上海演唱会带动周边酒店订单增长45%,南京“苏超”足球联赛期间,五星级酒店预订量环比激增17%。文化IP与旅游场景的深度绑定,让“票根经济”从概念走向现实。三是品质化需求倒逼供给升级。美团数据显示,精品小团游占比达40%,同比增幅达90%;云南、新疆等长线游产品中,8-10天行程占比超22%。游客不再满足于“打卡式”旅游,而是追求深度讲解、手作体验等“精体验”服务。

  金融支持不再是简单的资金输送,而是通过场景创新、风险共担和生态构建,成为激活消费潜力的关键变量。

  在需求端,让利惠民激发消费意愿。银行与支付机构推出“金融+消费”组合拳。江苏银行通过APP抽奖发放赛事门票、房费代金券,带动南京暑期文旅消费环比增长10%;美团支付推出餐饮满减、积分抵现活动,使信用卡交易笔数在酒店、门票等场景增长超10%;微信支付在深圳机场设立外卡服务台,外籍人士境内支付笔数同比激增近3倍。这些举措通过“政府补贴+金融让利+商家优惠”的叠加效应,直接降低了消费门槛。

  在供给端,精准滴灌破解融资难题。针对文旅企业轻资产、季节性强的特点,金融机构创新信贷产品。湖南浏阳民宿通过“乡村文旅贷”获得160万元纯信用贷款,完成瀑布咖啡、水上清吧等升级改造;重庆冠达游轮获民生银行1.5亿元授信,推出“两大免一小”优惠后,暑期游客流量提升5万人次。中国人民银行5000亿元服务消费再贷款额度,更让中小微企业获得低成本资金支持,截至7月底,全国文旅产业贷款余额突破1000亿元。

  在风险端,保险创新筑牢消费信心。保险机构推出“赛事取消险”“旅行意外险”等定制产品,覆盖医疗救援、财物损失等场景。河南游客侯亮在欧洲旅行时因意外受伤,通过境外旅行险获赔医疗费用,此类案例显著提升了消费者出游的安全感。

  暑期旅游的爆发式增长,体现了消费升级与金融创新的共生关系。一方面,场景融合创造新需求。当金融支付嵌入演唱会门票预订、当信贷产品对接民宿改造,消费场景的延伸自然催生新的市场空间。另一方面,数据驱动优化供给。金融机构通过交易数据分析,精准识别亲子游、避暑游等细分市场,引导企业开发差异化产品。此外,保险、信贷等工具分散了文旅企业的经营风险,使其敢于在淡季进行设施升级,为旺季爆发储备能力。

  暑期旅游的繁荣,既是消费信心回暖的信号,又是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缩影。当金融支持从“输血”转向“造血”,当消费升级从“跟风”转向“个性”,中国旅游业正走出一条以品质为核心、以创新为驱动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上一篇:
美元债异动|中国石化集团SINOPE 4 09/13/47价格上涨1.313%,报84.579
下一篇:
南京举行月度全市重大产业项目推进活动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