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文章详细
芯片下乡,数字赋能:中国电子精准帮扶重塑临高乡村面貌
发布时间:2025-08-31

  一片片稻田里藏着传感器,一座座村庄变身为研学基地,一间间实验室里诞生着人工智能作品,中国电子以科技力量悄然改变着海南省临高县的发展轨迹……  储备粮项目实施,助力乡村振兴。受访者供图  储备粮项目实施,助力乡村振兴。受访者供图  “最大的变化就是公路既通达又宽敞,给村民带来了很多方便。”在临高县东英镇黎安村,陈学伟站在耕读山房前欣喜地告诉记者。他亲眼见证了村庄从“典型空心村”到如今游客络绎不绝的蜕变。  黎安村的变化只是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电子”)帮扶临高县的一个缩影。2013年以来,这家以网信事业为核心主业的中央企业,将自身的数字技术与临高县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半导体进村:耕读山房里的科技火种  黎安村的耕读山房项目颇具特色。  村集体整合农户闲置土地、房屋等资源进行统一办证确权,将乡村资源变为固定资产,再以村集体名义将资源和乡村振兴衔接资金入股。  项目采取了村集体负责前期投入和基础设施建设,社会资本负责日常运营、管理、营销的方式,降低企业投入成本,避免重投资、轻运营的问题。  2022年,耕读山房打造了农旅融合的研学基地,将农事体验与传统文化相融合。创始人陈江豪表示:“在做青少年研学的时候,为了吸引更多小孩过来,也让村里或农村的孩子能认识到一些高科技,能走出去、能引进来的这样一个理念。”  中国电子赞助建立的海南省第一所半导体科普研学基地的多媒体教室。人民网记者符武平摄  中国电子赞助建立的海南省第一所半导体科普研学基地的多媒体教室。人民网记者符武平摄  中国电子为此赞助建立了海南省第一所半导体科普研学基地。“在半导体领域当中,我们是唯一一个在村里就能让城镇和乡村小朋友了解到手机芯片是怎么做的,从一粒沙子到芯片的整个过程。”陈江豪介绍。  半导体科普研学基地里的先进科技设备。人民网记者符武平摄  半导体科普研学基地里的先进科技设备。人民网记者符武平摄  这种科普教育不仅让乡镇的小孩接触高科技,也吸引省里的小孩来到村里,既开拓视野,也看到农村拥有的高大上资源,促进青少年走出去与引进来的双驱动教育理念。  数字种粮:金粮农业的智能化转型  临高金粮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杜万娟介绍了另一种变化。  金粮公司承接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振兴乡村产业的使命,通过创建本地化收储的储备粮产业发展新模式,实现了从水稻种植3800亩到14000亩的跨越。  粮食丰收让农民切切实实获得了收益。受访者供图  粮食丰收让农民切切实实获得了收益。受访者供图  “储备粮项目的实施,让农民切切实实获得了收益,极大地调动了农户种粮的积极性和耕地亩产量,解决农民务工次数达20000余次,让农户直接受益335万元。”杜万娟说。  在中国电子的助力支持下,公司分两期建设完成了“临高县储备粮种收数字化平台大数据调度指挥中心”,构建了“生产监测-精准调控-智慧决策”一体化平台。  该平台集成“数据中台+AI算法+可视化指挥”功能,生成种植建议、灾害预警,应急应防响应等决策指令,实现全省县域粮种供需精准匹配。  科技种粮,实现临高县域种粮供需精准匹配。受访者供图  科技种粮,实现临高县域种粮供需精准匹配。受访者供图  目前,平台已覆盖临高县12个基地的监测数据采集,28套数字化土壤环境监测、气象数据、病虫害预警等9类指标的实时采集与传输。实现数字化种养监测面积1.15万亩,数据准确率达90%以上;实现农机智能调度,已接入农机设备41台,作业跟踪监测数据及传输准确率达99%。  心理与科技:校园里的双重关怀  在西南大学临高实验中学,中国电子的帮扶呈现出另一种形态。  学校心理健康活动室建设于行政楼二楼,里边包含三个小房间与一个大房间,每个小房间面积为10平方米,一个大房间面积为40平方米。  心理健康活动室里,学生和老师一起开启游戏互动。人民网记者符武平摄  心理健康活动室里,学生和老师一起开启游戏互动。人民网记者符武平摄  心理咨询室教师杨馥兰介绍:“我们心理咨询室于2024年上半年开始建成并投入使用,已经接待了2000多位学生。”心理咨询室配有阅读区、老师办公区、心理宣泄室以及沙盘室,引进了很多新科技仪器,帮助学生通过自我宣泄和自主管理做好心理建设。  一名学生告诉记者:“我刚玩了跑酷还有骑车,玩完这两项我觉得有点累但是我很开心我很快乐。在这里我可以读很多书,还可以跟同伴们一起玩游戏,还可以跟老师进行交流,在这里我很开心。”  老师和学生一起阅读书籍。人民网记者符武平摄  老师和学生一起阅读书籍。人民网记者符武平摄  与此同时,学校里的“小平科技创新实验室”则聚焦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工程实践能力。实验室以集成电路半导体领域为核心研究方向,配备3D打印机、激光切割机、无人机、智能寻迹小车套盒等设备。  通用技术教师陈冬莹表示:“在建成小平科技实验室之前,我校学生对于科创基本上都是通过课堂学习或讲座。举个例子,比如寻迹小车的运行原理和编程,基本上都是通过课本了解,但并不知道怎么样让小车动起来。”  学生在实验室里调试寻迹小车。人民网记者符武平摄  学生在实验室里调试寻迹小车。人民网记者符武平摄  “实验室建成后,同学就可以去摸一下小车,自己编编程让它动起来,激发了我校学生的编程能力和科创精神。”  实验室自投入使用以来,学生在国家级、省级科技竞赛中屡获佳绩,包括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创新挑战赛多项奖项,CSP-J/S非专业级软件能力认证全国一等奖,以及数字媒体艺术全省一等奖等。  在“小平科技创新实验室”里,学生和老师一起做实验。人民网记者符武平摄  在“小平科技创新实验室”里,学生和老师一起做实验。人民网记者符武平摄  未来,中国电子将聚焦农业现代化和数字赋能,通过建立立体种植、智能管控、产销联动的全链条体系,建立覆盖“生产标准化-流通降成本-销售强品牌”的全链条体系,打造助力乡村振兴的综合性数字纽带等项目,为临高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科技动能。  记者手记:  中国电子的帮扶不是简单的资金投入,而是将数字技术与乡村实际需求深度融合。  在黎安村,半导体实验室让农村孩子亲眼看见一粒沙如何变成芯片;在金粮农业,数字化平台让种粮从靠天吃饭变为精准调控;在实验中学,心理宣泄室和科技实验室并重,关注学生身心健康与创新能力培养。  数字化帮扶不是高高在上的技术炫耀,而是真正解决临高县产业发展中的痛点问题。  从储备粮收储到农产品销售,从课堂教学到心理辅导,中国电子用科技力量为临高县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能,探索出了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乡村振兴之路。

上一篇:
400余名产学研代表共话海洋能源科创
下一篇:
消费新场景涌现 以旧换新激发活力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