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文章详细
富民路上的“硬核”力量
发布时间:2025-09-01

  从基层组织建设的不断夯实,到农村新型人才的茁壮成长;从产业振兴的强劲势头,到农民收入的稳步增长;从关工品牌的创新实践,到关爱工程的全面覆盖……近年来,来安县各级关工委充分发挥“五老”宝贵经验和独特优势,紧扣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精耕细作,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关工助力”行动,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人才培养中,来安县关工委注重农村新型人才培育。特别是参加科技培训的青年农民中,已有180人成为乡村产业带头人,其中9人被评为“高级人才”、168人被评为“中初级人才”。全县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新型经营主体数量,分别达到1750个、930个。接受精准跟踪助学的大学生,近3年有98人顺利完成学业。张山镇桃花村青年农民张俊成在县农委科技“五老”指导下,从家庭农场起步,发展到拥有600亩绿色蔬菜种植基地的滁州乐邦蔬菜配送有限公司,带动周边800户农民种植蔬菜1.5万余亩,精准扶助在校家庭困难大学生4人,成为农村新型人才培养的典型代表。  此外,就产业振兴和农民增收来看,来安县关工委的工作也是硕果累累。约千名有创业愿望的青年,得到“五老”结对帮扶。张山镇关工委自2017年起,扶持回乡创业青年农民高一军,经过6次电商培训,助其从一个榨油小作坊,发展到在拼多多、淘宝、天猫等购物平台开办11间商铺,2024年销售农产品超亿元。  广大“五老”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双招双引”和“百企兴百村”发展战略,招引民营企业和乡贤大户214个,引进农产品生产和农产品加工项目资金1.6亿元。同时,优质高效农业得到快速发展,全县订单农业发展至60万亩,370个农产品通过“两品一标”认证。半塔镇罗庄村老党员贾徐仁、林克忠、张学军,从1995年起带领乡亲种植葡萄。2017年,罗庄村被省政府表彰为“一村一品”示范村。目前,周边7个村6000余农户跟随3名老党员种植葡萄2.2万亩,亩增收1.5万元,为农民增收开辟新路径。  就关工品牌创新角度而言,来安县更是亮点纷呈。县委政法委关工委连续3年组织县教体局、县法院“五老”,在口语翻译老师配合下,到滁州市特殊教育中专学校举办听障儿童、肢体残疾儿童法治报告会。新安镇关工委将有文艺特长的“五老”组织起来,成立17支“五老一小”文化小天使队伍,根据不同教育任务,调动相应队伍走上各类舞台。独山镇关工委11个村建设“五老”调解室,在家门口为群众宣传法律知识和调解民间纠纷。2023年5月,安徽省“法治关爱·护航成长”活动在来安县举办。2024年9月和11月,滁州市关工委“三基行”现场会、“用法施爱·护苗助长”品牌推进会相继在来安县举办,进一步扩大“六个一百”影响力。  各种关爱工程推进中,来安县同样实现全覆盖。近3年来,县直机关单位“五老”为家庭困难孩子办实事624件,捐助解困资金168万余元。全县134名留守儿童,与“爱心妈妈”建立联系档案,接受“特别的母爱”,孩子们健康成长得到有力保障。  在组织建设方面,来安县各级关工委在党组织坚强领导下,紧盯助力乡村振兴目标任务。县委、县政府召开全县关心下一代工作暨双先表彰大会,对“六个一百”业绩进行集中晾晒和现场考评,表彰64个先进集体和62名“五老”先进个人,极大激发基层关工委战斗力。  以实际行动诠释“五老”精神,用无私奉献书写乡村全面振兴壮丽篇章。来安县关工委充分发挥“五老”宝贵经验和独特优势,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力,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五老”们纷纷表示,将坚守初心、砥砺前行,把“乡村振兴·关工助力”推向新阶段,为全县乡村全面振兴再立新功。

上一篇:
中核集团:全力以赴跑出项目建设“加速度”
下一篇:
海南省企业联合会第三届、海南省企业家协会第九届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举行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