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文章详细
北斗赋能低空经济规模化发展
发布时间:2025-08-30

  8月27日,第六届位置服务科技论坛暨北斗低空经济产业规模化交流会议在贵阳国际生态会议中心举行。本次会议作为2025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北斗与低空经济产业规模化”为主题,汇聚了来自科研院所、高校、企业及政府部门的权威专家,围绕北斗技术赋能低空经济发展、通导遥一体化应用、低空安全管理、产业生态构建等关键议题展开深度探讨。本次会议中,来自国内众多专家表示,我国应加速推进北斗系统在低空经济领域的创新应用,通过技术融合与模式创新,积极开拓万亿级新市场,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北斗与5G的深度融合将彻底解决室内外无缝定位难题,我们的技术创新已实现通过通信基站达成厘米级定位,成本仅为传统方案的十分之一。这将为低空经济发展提供至关重要的时空底座。”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邓中亮教授介绍说,这一技术突破意味着未来在城市楼宇密集区域和室内空间,无人机等低空飞行器也能获得连续可靠的高精度定位服务,为低空物流、应急救援等应用场景扫清了技术障碍。

  作为国内领先的地理信息技术研发机构,莫干山地信实验室在遥感解译、三维建模等领域取得多项突破性成果。莫干山地信实验室执行主任张继贤研究员展示了该实验室研发的“莫干·玄衍”地理空间大模型,他介绍:“我们的生成式三维建模技术仅需传统1/10的数据量,就能实现10倍以上的建模效率提升,为低空经济提供高精度的实景三维底座。”该模型已实现低空航路智能规划、三维导航地图构建、飞行安全管控等核心功能,为低空空域数字化管理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

  中国电科首席科学家蔚保国研究员认为,国内科研机构应当加大与企业合作力度,构建虚实共生的低空时空网,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实现物理空间与数字空间的深度映射,为低空经济提供全空域、全时域的高精度时空服务。而这一体系将整合天基、空基、地基时空资源,形成天空地一体化的信息服务能力,支撑低空经济规模化发展。

  欧洲科学院院士金双根教授重点分享了通导遥一体化技术在低空经济中的应用前景。他认为,通过北斗+无人机平台,我国已在农业监测、地质灾害预警等领域取得显著成效,未来还将拓展至智慧物流、城市管理等更多场景,为低空经济发展提供全方位技术支撑。通导遥一体化技术能够实现厘米级精度的实时感知与数据处理,大幅提升低空飞行的安全性与运营效率。他举例说明,在长江流域的水文监测中,该技术已将水位监测精度提升至厘米级,时间分辨率缩短至5分钟,为低空经济的高精度应用奠定了坚实技术基础。

  目前,全国5961个北斗基准站已向低空企业开放,提供厘米级定位服务;农业农村部“北斗+智慧农业”试点成效显著,最高增产达19%;10项低空经济强制性国家标准正在制定,涵盖无人机适航、空管服务等关键领域。各方将共同建立低空经济统计监测体系,完善空域数据确权、流转与收益分配机制。

  会议揭示了低空经济发展的三大趋势,通导遥一体化技术架构正成为产业底层支撑,北斗与5G/6G的深度融合将破解城市复杂环境下的高精度定位难题;低空基础设施标准化建设加速,实景三维中国、全国北斗基准站“一张网”等国家新型基础设施向低空领域开放;应用场景从单点示范向全域拓展,物流配送、农业植保、应急救援等刚需场景率先实现商业化闭环。

  采访中,与会专家认为,2026年将成为我国低空经济规模化应用元年,预计在低空物流、城市交通、旅游观光等领域涌现首批成熟商业模式。随着北斗时空底座、通导遥一体化、低空专用网络等基础设施完善,中国低空经济有望复制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换道超车路径,打造万亿级新增长极。而贵州凭借地理环境优势和大数据产业基础,有望成为低空经济区域示范标杆。(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李丰通讯员陆竟成)

上一篇:
透视半年报|中金公司:多项主要业务获突破 归母净利大增94%
下一篇:
联想财报称将加大研发投入 5nm自研芯片无最新消息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