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文章详细
离成功更近一步!创新创业,就来南沙这个社区
发布时间:2025-08-30

  为充分发挥南沙科学城国际创新创业社区的核心载体作用,推动实现创新成果互利共享,8月29日,共建南沙科学城国际创新创业社区暨广州南沙未来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启动建设推进会在庆盛枢纽正式召开。  南沙科学城国际创新创业社区位于庆盛枢纽区块,是南沙承接港澳创新资源、推动“学研产城”融合的核心平台。  本次推进会以“图南启新篇众智创新程”为主题,汇聚政府机构、科研院所、湾区高校、科创企业、金融资本、创新载体等多方力量,召集“超强阵容”以推动政策、空间、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资源整合,共建高效协同的创新创业服务生态体系。    “国际创新创业社区是一种新生态,也是一种新生活方式,也必将是南沙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广州市委常委、南沙区委书记刘炜表示,南沙将一如既往地支持各高校、科研机构、科创企业在南沙创新发展,引领大湾区建设。“我们诚挚欢迎更多的科学家、企业家、创投家走进南沙,深耕创新创业社区,共同为湾区乃至中国的科创范式书写‘南沙样本’。”  广聚天下志士  搭建共生共荣的系统  本次推进会由广州市教育局、广州市科技局、广州市国资委、广州南沙开发区管委会、广东工业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以下简称“港科大(广州)”〕、广州越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广州南沙科学城管理委员会、广东省灵山论坛科学中心等单位承办,彰显了“政产学研金用”多方协同的创新格局。  在港科大(广州)校长倪明选看来,国际创新创业社区的共建,关键要建立未来产业技术“朋友圈”,实现创新、科技、产业、人才、教育的深度融合。    倪明选认为,国际创新创业社区不只是物理空间的集聚,更是人与人之间的连接,信任与协作。“这是一种生态,一种文化,和一种烟火气的氛围。”他表示,创新创业不是孤立突破,本质上是一个共生共荣的系统,唯有如此才能有产出、有产值。  “创新归根到底是人的事业,而有人情味的地方才能留得住人才,才能有真正的创新。”倪明选希望,共建社区能够成为让科学家遇到企业家、让技术专家遇到投资人、让梦想家遇到同行者的地方。  这一点,广州灵鲛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鑫宇深有体会。灵鲛科技是一家扎根南沙,专注于水下机器人的企业,在本次推进会上正式签约入驻港科大(广州)科创成果转移转化基地。    刘鑫宇在此前的采访中向记者分享入驻港科大(广州)科创成果转移转化基地后的小趣事,“这里的机器人团队很多,团队之间关系又非常好,而机器人的研发组装需要各种型号、大大小小的螺丝钉,有时候买又来不及只能拿着一颗螺丝到处去借,正是在这样拼拼凑凑的过程中一点一点把机器人做起来。”  在刘鑫宇看来,创新创业就像搭机器人的过程,“尖端的想法就像‘算法’,将人才、技术等‘零件’堆起来,最终组成可以动的‘机器人’,尽管这条路不会一帆风顺,但大家互相‘借螺丝’修修补补,最后一定会成功。”  刘炜在会上透露,南沙将树立全范围、全体系、全周期的人才观,真正尊重和服务人才,迭代升级国际人才港政策,每年拿出10亿—20亿元资金设立人才专项,引进全球的高端科学家、高技能人才、跨国公司人才乃至离退休人才,力争3年内引进5万名大学生。    会上还正式发布了广州南沙科学城国际创新创业社区形象标识。LOGO以“南沙”拼音首字母“N”为核心视觉元素,融入“纽带”与“网络”的双重意象,喻指南沙科学城在联动国内外科技资源、推动跨区域创新协作中所发挥的关键枢纽作用。标识中融入了水纹元素,呼应南沙位于珠江入海口的地理特征,流畅的曲线形态象征着南沙持续涌动的创新活力和发展动能。科技圆点元素则传递出前沿科技感和未来愿景,强调南沙科学城聚焦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的坚定使命。  真金白银支持  实现从创新创业到创富  创新创业最后能否成功,关键在于能不能创富。为力争让各类人才在这里充分施展才华、实现创富,南沙在会上公布一系列政策举措。    支持“真金白银”,精准滴灌项目全周期——  南沙创新设计了“启翔”和“腾飞”双轨并行的支持模式。对于怀揣梦想、刚刚起步的团队,“启翔”将根据学历层次,提供10万、20万、30万元不等的资金支持。对于已有技术积累、寻求加速发展的项目,“腾飞”将按照上年度研发投入的50%给予支持,最高可达100万元。对于特别优秀的项目,经过综合评审更将给予最高200万元的资助。相关项目征集将于一个月后开放。  赋能“系统全面”,为新芽破土提供阳光雨露——  针对青年创业者“有思路、缺经验”的情况,南沙特别推出新羽集训营。这是一个为期6天的免费创业训练营活动,计划每年举办8期,年度提供320个入营名额,是青年创业路上的“加速器”和“避坑指南”。集训营将紧密围绕创业者最关键的三个阶段:确定目标方向、明确产品价值、构建商业模式,开展系统性训练。集训营还将结合南沙“8+2+3”现代化产业体系,组织企业参访、供需对接和实战模拟。导师团队更是阵容强大,包括知名高校教授、天使投资人、行业领袖与企业创始人,形成“科学家+企业家+投资家”的三维矩阵。他们将帮助学员大幅降低试错成本,快速提升创业综合能力。    “在南沙,创业者获得的不仅仅是资金,而是全方位的赋能生态。对进入储备项目库的优秀项目,南沙将帮助其对接场地和融资需求。这里有人才支持、空间承载、金融赋能、技术支撑,有多样化的创新创业活动。”南沙区科技局相关负责人在会上表示。  南沙与广东工业大学合作共建的广州南沙未来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以下简称“未来院”)也在会上正式启动。未来院将聚焦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搭建新材料、新能源、海洋经济等领域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开展技术攻关与成果转化,引育高层次人才。  相较于传统研究院,未来院将构建“高校筑基+研究院产业化”的校地合作模式,采用“研究院+产业化平台公司”的形式实现市场化、企业化运作,依托广工开展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基础研究和小试验证,同时遴选全球成熟科技成果,开展中试验证、产业应用和规模化生产,快速形成技术研发或遴选到产品生产、市场推广的完整链条,并孵化培育一批科技型企业,全力打造孵化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服务地方经济的新型研发机构创新样板。  “新材料新能源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院主要在钛合金、锂电池、海洋牧场、生物质能源等方向进行探索,推动新技术尽快在南沙落地转化、产生效益。”广东工业大学副校长鲁仁全在接受采访时透露,未来院马上将有2个钛合金、锂电池方向的项目落地,落地后即可产生效益。  大湾区新质生产力孵化地  加速崛起  会上,广州生产力促进中心、广州市南沙区高新技术企业协会、广州市香港科大霍英东研究院联合发布12项“南沙新质生产力标志性成果”与12支潜力创新团队,集中展现南沙在生物医药、工业AI、深海装备、新能源等领域的技术突破与创新活力。  在生物医药领域,广东天科雅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针对妇科实体肿瘤的‘同类第一’创新药工程化T细胞疗法”,突破全球实体瘤细胞疗法两大关键技术瓶颈——自主靶点开发与核心技术创新,已在全国多中心开展临床测试,为卵巢癌、子宫内膜癌患者带来新希望,预计转化后年营收可达10亿元以上。  工业智能化领域,蘑菇物联的“公辅车间AI云智控数智化节能系统”依托自主研发的“灵知AI”大模型,实现空压站、制冷站等设备的智能协同,已服务2200余家工业企业,累计节电27亿度,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44.88万吨,入选工信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典型案例。  深海智人(广州)技术有限公司的“第五代6000米工作级深海机器人”,搭载AI辅助作业系统,可填补我国与欧美在该领域30年的技术代差,其自主研发的“金牛座”海底管缆埋设机器人已助力中交风电等项目,提升海上风电海缆建设效率40%以上。  此外,12支潜力团队同样展现出强劲的创新后劲。黑森矩阵(广州)智能科技的“新一代高性能三维空间计算相机”获近2000万元天使轮融资,位列第九届“创客中国”广东省机器人创业组第一名;广州派得新能源的氢电催化剂技术可减少铂用量、降低成本,获联想创投等机构1800万元投资;广州拓诺稀科技则实现全球独家MOCVD工艺稳定p型导电氧化镓外延层,填补材料领域空白。这些团队将成为南沙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后备力量”。  港科大(广州)科创成果转移转化基地也迎来10个优秀技术成果入驻签约,行业领域涵盖AI智能决策、智能传感、氢能动力、浑浊水下3D重建机器人等。  其中,基立智能决策团队将为大企业提供复杂的供应链AI优化方案,解决产能调度、物流效率难题;力生新能源团队基于自主氢能电池技术,已实现5000万元订单交付,市场出货量行业领先;灵鲛科技的浑浊水下3D重建机器人,可应用于大坝检测、核电污染处理等场景,填补水下基础设施运维技术空白。  科创项目陆续入驻,将进一步强化港科大(广州)科创成果转移转化基地高质量发展,推动“港澳成果+南沙转化+湾区应用”协同模式落地。  刘炜表示:“我们将让各类人才在创立独角兽企业、上市公司的赛道上各尽其才,让全社会感受到,南沙是一个可以充分施展创新、创业、创富才华的地方,是一个离成功最近的地方。”

    小南带你看  儿童海洋奇遇乐园+1,位置→  社区饭堂+1!早午晚餐全覆盖→  来源:南方+

上一篇:
刘强东宿迁街头吃路边摊,老乡纷纷过来敬酒,被喝得满脸通红
下一篇:
围观!年薪千万的普华永道&毕马威背景CFO代理CEO!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