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文章详细
安踏体育上半年“增收不增利”,潮流赛道布局遇考
发布时间:2025-08-29

  来源:智趣财经社    2025年8月27日,安踏体育用品有限公司(股票代码:2020.HK)披露2025年中期业绩报告,在运动消费市场整体回暖的背景下,这家本土运动巨头却交出了一份"冰火两重天"的成绩单。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85.44亿元,同比增长11.58%;税前利润111.61亿元,同比增速放缓至2.11%;而净利润更出现8.94%的同比下滑,创下近三年最大降幅。这份"增收不增利"的财报,叠加与韩国时尚集团MUSINSA成立合资公司的战略动作,引发资本市场连锁反应——公告发布当日股价收跌1.74%,次日再挫5.92%,两日市值蒸发超百亿港元。市场用脚投票的背后,既折射出对安踏盈利质量下滑的担忧,更暴露出这家传统运动品牌在年轻化转型中的深层焦虑。  主品牌扩张遇阻  细观安踏体育的业务版图,品牌分化的结构性矛盾愈发凸显。作为基石的安踏主品牌与意大利高端品牌FILA,双双陷入"规模增长、毛利承压"的困境,而以迪桑特、可隆为代表的新兴品牌则延续高歌猛进态势,成为财报中为数不多的亮点。  安踏主品牌上半年实现营收169.5亿元,同比增长5.4%,但毛利率同比下滑1.7个百分点至55.1%。这一反差源于渠道结构变革带来的成本攀升:电商业务占比从33.8%升至34.8%,线上收入同比增长17.6%,远超线下增速。然而,电商渠道天然的高促销频率与流量采购成本,直接挤压了利润空间。更值得警惕的是,安踏为提升品牌形象推出的"竞技场级""殿堂级"等五大新店型,虽带动店效提升,却因地标商圈租金上涨、装修投入增加及人员扩容,导致单店成本激增。财报显示,公司平均存货周转天数从2024年上半年的113天跃升至135天,运营效率恶化态势明显。  FILA的境遇更为微妙。这个曾以"年营收破200亿"创造奇迹的高端品牌,上半年营收增长8.6%至141.8亿元,但毛利率同比下滑2.2个百分点至69.2%。究其原因,战略层面的"产品升级"与"品类调整"形成双刃剑:一方面,FILA加大功能性面料研发与品质管控,推高生产成本;另一方面,为迎合运动休闲风潮,鞋类产品占比从38%提升至42%,而鞋类生产链条长、材料成本高、工艺复杂,天然毛利率低于服饰类目。这种"以短搏长"的策略调整,虽符合行业趋势,却短期内牺牲了利润表现。  与两大核心品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新兴品牌矩阵的爆发式增长。包括迪桑特、可隆在内的"其他品牌"板块,上半年营收同比激增61.1%至74.1亿元,毛利率提升1.2个百分点至72.7%。联席CEO赖世贤在业绩会上透露,迪桑特单店月均销售额从230万元跃升至270万元,原店效超5000万元的门店数量翻倍至33家;可隆则通过精准切入轻户外场景,实现店效超200万元。这一数据印证了安踏"金字塔品牌矩阵"战略的有效性——当主品牌面临增长瓶颈时,高端户外与潮流品牌正成为新的利润引擎。  跨界联姻MUSINSA:渠道置换流量背后的战略焦虑  在财报发布同日,安踏体育宣布与韩国最大时尚平台MUSINSA成立合资公司,以40%股权退居"二把手"位置,这一动作被外界解读为"用渠道资源换取年轻流量"的无奈之举。根据协议,MUSINSA将负责品牌运营与产品设计,安踏则提供供应链、零售管理与中后台支持。表面看,这是安踏补足潮流短板、贴近Z世代消费者的关键一步;深层里,却暴露出这家传统巨头在新生代市场的战略被动。  MUSINSA的吸引力显而易见:作为韩国"设计师品牌孵化器",其平台汇聚8000个本土品牌,月活用户达300万,2024年GMV突破33亿美元。更关键的是,其线下门店在中国游客中的爆发式增长——首尔圣水洞门店的中国顾客交易额季度增长257%,弘大门店上半年中国游客交易额同比激增180%。这种"韩流输出"能力,恰是安踏觊觎年轻市场的重要切口。董事局主席丁世忠直言,合作旨在"更好贴近年轻消费趋势",试图通过引入韩国设计力量与社群运营经验,打破安踏品牌"中规中矩"的刻板印象。  然而,这场联姻的隐忧远大于期待。首先,MUSINSA的韩国成功模式高度依赖本土社群文化,而中国年轻消费者对韩国时尚的追捧更多停留在"明星同款"与"网红爆款"层面,品牌忠诚度薄弱。其次,中国电商生态与韩国截然不同:天猫、京东、抖音三足鼎立,MUSINSA作为外来者需直面激烈的流量竞争,其线上运营能力尚未经中国市场检验。更棘手的是,MUSINSA在韩国曾因物流时效慢、退换货流程复杂遭消费者诟病,这些服务短板在中国市场可能被进一步放大。  财务压力更让投资者捏一把汗。安踏年内已斥资21亿元收购德国户外品牌狼爪,市场又盛传其或收购美国运动品牌锐步。此次与MUSINSA合资公司,从门店选址装修、供应链搭建到市场推广,前期投入预计达数亿元,而新店培育期的亏损补贴更将持续吞噬现金流。对于一家净利润同比下滑8.94%的企业而言,这种"烧钱换未来"的模式能否被资本市场接受,显然要打上问号。  资本市场已用两日暴跌发出警示:在年轻化这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中,渠道资源与现金流的持续消耗,或将考验这家本土巨头的战略定力与执行效率。未来,安踏能否在保持主品牌稳健增长的同时,让新兴品牌与跨界合作真正形成合力,将成为决定其行业地位的关键变量。  举报/反馈

上一篇:
以新质生产力重塑价值坐标——从中信股份半年报看“国企航母”新突破
下一篇:
深夜狂飙近13%!阿里半年净赚423亿元,吴泳铭:创业心态再出发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