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文章详细
关于对市政协六届四次会议第035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5-08-29

  王凤华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推进我市农村产业振兴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非常感谢您对我市农村产业发展的关注和建议,您在提案中提出的5条建议,立足于我市农村产业发展现状,符合我市农村产业发展实际,对推动我市农村产业振兴、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收悉提案后,我局组织相关科室及部门进行了认真研究,现围绕您提出的提案进行答复。

  一、加快建设优质农产品供应链

  一是构建数字供应链枢纽。打造“大别山农产品数字供应链平台”,推动设立黄冈农产品期货交易子平台,探索茯苓、天麻、红安苕等特色产品的价格指数发布,夺取行业定价话语权。依托花湖机场“隔夜达全球”航线网络,在临空经济区建设万吨级冷链云仓和生鲜快检中心。创新“机场直通田头”模式,实现中药材萃取物、名优水产活体等24小时空运至日韩、东南亚,缩短流通环节60%以上。二是创新出山出海渠道矩阵。加快线上线下融合,在北上广深高铁站布局“黄冈优品”智能无人货柜。深化与京东、叮咚买菜合作,开发“云认养”农场,通过APP实时监控种养殖基地,实现高端定制农产品溢价30%销售。不断拓展新兴市场,组织企业参与链博会、广交会,重点推动中药材、英山云雾茶、浠水鸡蛋、中粮肉食供港及麻城福白菊入欧。三是打造品牌生态体系。建立“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三级体系。推动“英山云雾茶”集体商标扩域,加大“浠水鸡蛋”宣传推介和文化内涵打造,争创省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强化文化赋能与IP融合,挖掘李时珍医药文化、东坡美食文化,开发“艾灸养生+茶疗”“药膳鳗鱼饭”等体验包。在英山茶叶谷建设沉浸式茶博园,游客可参与采茶-制陶-冷萃茶制作全流程,目标年引流游客超10万人次。

  二、做大做强农产品精深加工

  一是开发高附加值产品。着力生物医药提取,依托蕲艾产业研究院、麻城菊花星创天地等平台,重点突破蕲艾黄酮提取、茶多酚纳米包裹技术。建设GMP标准车间,开发功能性食品。升级预制菜3.0版本,发展精准营养定制餐,如针对糖尿病的功能大米、高蛋白黑山羊汤煲。在麻城蔬菜公园布局中央厨房集群,集成AI口味调配、无菌锁鲜技术,实现从“预制菜”到“个性餐”的跃升。二是构建链主企业矩阵。打造全链整合型龙头,推广“天马科技鳗鱼模式”(育苗-养殖-加工-出口全链),支持英山云雾茶集团并购中小茶企,配套建设浓缩茶液生产线。设立农业产业基金,招引一批“链主”企业,对在主板上市企业给予重点支持。发展科技领军型企业,谋划引进珀莱雅共建麻城辣椒色素化妆品原料基地;推动晨科农牧与江南大学合作研发蛋源抗菌肽,替代抗生素饲料。三是建设智慧加工园区。提档升级“三专”园区,在临空经济区布局“空港快加工走廊”,集成暂养净化(水产品)、趁鲜切制(中药材)、速冻锁鲜(预制菜)功能,配套顺丰冷链分拨中心,实现“加工-空运”6小时衔接。推动罗田、蕲春申报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推进浠水申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三、突破性发展特色农业

  一是实施种业攻坚行动。加强本土种源保护,强化麻城绿壳蛋鸡保种场、罗田板栗基因库建设,联合华农、湖北中医药大学选育抗褐变板栗、高黄酮蕲艾新品种。对突破人工繁育技术瓶颈的项目给予资助,降低种源对外依存度。在麻城建设国家级“菊花种质资源库”,保存全球80%以上菊花种质,为产业提供持续创新源。二是推动绿色革命。推广智慧种养模式,复制浠水“空调大棚”技术,发展光生物调控蔬菜工厂(生菜生长周期缩至20天);推广麻城“茶-菊”复合种植,亩均收益增加4000元。建成智慧农场50个,降低人工成本50%。试点推广“渔光互补”(水上光伏+水下养鳗),应用化肥、农药控量增效技术。三是建设智慧农业。普及智能装备,推广浠水无人农机兵团(运载无人机、无人插秧机),实现“一平台管千亩田”。对采购无人农机合作社给予补贴,推动水稻种植综合机械化率达87%。建设数字管控平台,搭建“黄冈农业大脑”,集成卫星遥感、无人机巡田数据,生成作物健康报告。

  四、强化要素保障

  一是开展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今年1-6月份,全市农业农村部门开展线下培训4400余人次,其中培育高素质农民417人次,帮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二是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优化农村金融服务工作机制,指导28家银行保险机构设立金融服务乡村振兴专职部门,引导开展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等14项农村资源要素抵质押贷款融资业务。截至目前,全市涉农贷款余额2225.42亿元,较年初相比增幅7.32%,累计发放支农支小再贷款17笔、22亿元,支持4500余户小微企业。三是优化产业信息服务。密切关注气象信息,提前发布气象灾害预警和防灾减灾技术指导。今年以来,先后在市农业农村局网站发布《应对低温雨雪冻害天气加强蔬菜生产管理的技术指导意见》等技术信息30余条。完善“i黄冈”惠农服务平台,上线蕲艾供应链等8个特色农产品供应链,打通原料供应、产品生产、消费需求和履约结算、金融增信、物流跟踪等关键环节,为市场主体提供综合信息服务。

  下一步,我局将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乡村振兴的部署要求,抓三产带二产促一产,将发展乡村产业作为推动农民增收入、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的重要抓手,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黄冈市农业农村局

  2025年8月18日

  主管领导姓名:

  叶少华

  联系电话: 18071820008

  经办人员姓名:

  吴飞

  联系电话: 17762681886

  邮政编码:

  438000

  抄送:市政协提案委员会(2份)

  市政府督查室(2份)

上一篇:
以新质生产力重塑价值坐标
下一篇:
锚定90%普及率 新一代智能终端产业腾飞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