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文章详细
时隔数年,滴滴突然认怂,砸50亿求和解
发布时间:2025-08-29

  

  识时务者为俊杰。

  出品|新行情   作者|李新

  滴滴花费7.4亿美元与投资者达成和解

  面对业务发展的干扰,滴滴决定快刀斩乱麻。

  近日,据第一财经消息,滴滴在发布的二季度财务业绩中表示,滴滴与部分现任和前任高管及董事已达成具有约束力的条款清单,以解决“关于滴滴全球公司的证券诉讼”。

  根据该条款清单,滴滴同意支付7.4亿美元(约53亿人民币)达成和解,被告将获得所有免责。基于上述情况,滴滴已确认在2025年第二季度提了7.4亿美元的拨备。

  

  图源:第一财经

  不过,在花费7.4亿美元求和解的同时,滴滴方面表示,公司不存在任何不当行为,和解是为了避免诉讼带来的成本和对业务发展的干扰。

  明明不存在不当行为,却愿意为相关诉讼承担责任、支付费用,这一反常举动不禁让人好奇背后的缘由——

  要解开这个疑问,还需从2021年的一起诉讼说起,而这起诉讼的根源,要追溯到滴滴在2021年经历的一系列关键起伏事件。

  2021年,滴滴的发展轨迹发生重大转折。

  当年6月11日,滴滴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正式递交IPO招股书,推进上市进程;仅时隔19天,也就是6月30日,滴滴便成功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股票代码定为“DIDI”,上市之路看似顺利推进。

  然而,上市仅两天后,局势便急转直下。

  7月2日,国家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发布公告,明确指出为防范国家数据安全风险、维护国家安全,决定对滴滴出行启动网络安全审查,且在审查期间暂停滴滴新用户注册,这一举措给滴滴的运营带来直接影响。

  紧接着,7月4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再发通报,经检测核实,滴滴出行App存在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问题,依据相关规定,滴滴出行App被正式下架,用户使用与平台运营均受到显著冲击。

  在一系列监管措施后,滴滴的上市状态也迎来改变。

  2021年12月3日,滴滴出行通过官方微博称“经认真研究,公司即日起启动在纽交所退市的工作”,正式宣告将退出美国资本市场。

  

  图源:微博

  不过,滴滴的上市行为却引发了投资者的质疑与诉讼。

  2021年,部分投资者针对滴滴提起集体诉讼,他们认为滴滴在上市过程中,可能向投资者发布了严重误导性的商业信息,导致投资者权益受损。

  这场围绕信息披露与投资者权益的诉讼并未在当年尘埃落定,而是历经数年时间的沟通、举证与协商,最终才达成和解,这也正是开头“不存在不当行为却愿意买单”这一疑问的核心背景。

  实际上,科技企业身处技术创新密集、竞争激烈的领域,涉入各类诉讼本就常见。

  许多科技企业面对诉讼时,会综合考量诉讼成本、时间精力、品牌影响及商业战略等因素,和解往往是它们权衡利弊后,为高效解决争议、聚焦核心业务发展而采取的务实策略,而非单纯承认过错。

  因此,滴滴此次的选择看上去也无可厚非,毕竟,在当今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发展才是重中之重。

  美团和滴滴在海外互相起诉

  值得一提的是,滴滴除了这场以和解告终的诉讼外,前不久,还卷入了其他诉讼,直接闹上了法庭。

  前几日,据巴西当地媒体消息,滴滴出行的巴西子公司99Food在8月18日起诉了美团海外业务Keeta,称对方侵犯商标权和涉及不正当竞争行为。

  法庭文件显示,99Food指控Keeta使用与99平台相似的配色、图案和字体,试图以此迅速在巴西市场展开商业运营,还称这会“导致消费者产生不当混淆”,是企图通过“搭便车”方式窃取99Food的成功果实。

  

  二者对比图源:新浪科技

  对此,Keeta回应称,母公司美团已使用相关标志和配色十多年,Keeta本身也已使用了三年。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次诉讼前,Keeta也于8月14日向巴西当地法院起诉了99Food。

  Keeta指控,99Food通过巨额现金预付奖励,与商户签订合约,在合同期内明确限制商户与美团/Keeta展开任何形式合作,而不限制商户与当地外卖巨头iFood的合作。

  

  

  网传99Food在巴西与商户签署的合作协议(葡语及译文)图源:极光新闻

  Keeta认为,这一做法是为了阻止Keeta进入巴西市场,从而压制竞争并减少创新。

  据了解,美团所提到的iFood是巴西本土的外卖巨头,目前在当地外卖市场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市场占有率一度高达80%。

  

  iFood占据大量市场份额图源:measurable

  相比之下,美团和滴滴在巴西市场的海外业务还处于起步时期。

  因此,有当地媒体将滴滴99Food的行动解读为:先保住第二的位置,再去考虑怎么对抗第一。

  就目前为止,这次互诉的结果还尚无定论。真相和结果究竟如何,还要等待更多的消息。但随着两方的进一步发展,滴滴和美团或许会有更多的竞争和摩擦。

  而对于这次事件,网友们也是评价不一。

  有人认为展开竞争很正常,但也有人感慨,“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认为这种“先干友军,再干敌军”的行为并不明智。

  滴滴的发展之路

  说起滴滴,它的成长轨迹其实很有代表性。

  2012年刚成立时,网约车还是个新鲜概念,滴滴瞄准了“乘客打车难、司机接单散”的痛点,推出打车软件连接双方,算是稳稳迈出了第一步。

  真正让滴滴站稳行业脚跟的,是两次关键的整合。

  2015年,它和当时的主要对手快的合并;到了2016年,又收购了优步中国业务。

  这两步下来,滴滴直接成为了国内网约车市场的龙头,基本奠定了主导地位。

  不过从2019年开始,市场竞争变激烈了——高德、美团带着流量优势入局,传统车企也纷纷搭建自己的网约车平台,“一超多强”的格局逐渐形成。

  面对挑战,滴滴一边稳住核心的网约车业务,一边拓展新方向:推出城际大巴、携宠出行这些细分服务,覆盖了300多座城市;同时还发力海外,在巴西、墨西哥等市场做出了成绩,找到了新的增长突破口。

  不过,就目前网约车行业的情况而言,未来,滴滴未来的发展或许还需要注重以下方面——

  首先是自动驾驶。现在自动驾驶已经从封闭园区试点走向实际应用,比如滴滴和广汽合作的L4级无人车。未来这项技术成熟后,不仅能降低人力成本,还能提升出行安全,很可能彻底改变行业的运营模式。

  其次是新能源化。随着绿色低碳理念越来越受重视,新能源网约车会越来越多。滴滴和宁德时代合作的换电模式,正好解决了新能源车续航短、充电慢的痛点,会进一步推动行业“全面电动化”。

  再次是服务的细分。现在乘客不再只满足于“打到车”,而是有了更多个性化需求——比如曹操出行推出无障碍专车,方便特殊群体;首汽约车侧重商务出行服务,满足职场人的需求。未来,针对不同场景的定制化服务,会成为平台竞争的关键。

  最后是行业的整合。这些年来,监管越来越严,不合规的小平台正在加速退出,市场资源或许会进一步向像滴滴这样的头部平台集中,“强者愈强、中小平台慢慢离场”的格局会更清晰。

  显然,在时代不带变化的过程中,网约车行业也需要与时俱进,并且抓住市场机会,及时跟上潮流,或许,这也是滴滴赔钱了事和海外竞争的原因。

  当然了,这些都只是猜测的发展趋势,未来,滴滴乃至网约车行业将会何去何从,让我们拭目以待。

上一篇:
上半年营利双增,顺丰控股推出“共同成长持股计划”
下一篇:
上半年建行投放个人住房贷款4025亿元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