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文章详细
500强榜单出炉!恒力位列第三,金发科技、新和成均上榜,一文看懂上榜塑企
发布时间:2025-08-29

  8月28日,全国工商联在沈阳发布“2025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入围门槛达到270.23亿元,较上年继续提高,创下历史新高。500强企业营业收入总额突破43.05万亿元,净利润达1.80万亿元,同比增长6.48%。其中,化工、新材料等塑化相关企业表现亮眼。

  

  图源:国是直通车

  本文将从上榜的塑化企业展开分析。

  哪些塑化企业上榜了?

  2025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呈现出一个明显特征:制造业企业占比66.40%,牢牢占据主导地位。化工行业作为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榜单中表现亮眼。恒力集团位列榜单前三,成为化工民营企业的领军者。

  1、多家塑料企业上榜:金发科技、新和成

  改性塑料龙头企业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凭借605.14亿元的稳健营收,再度实力上榜,并在激烈竞争中实现排名的显著跃升:2025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第200位,较去年提升56位。上榜的背后,是科技创新的硬核实力。金发科技始终将自主创新作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根本。年研发投入超24亿元,占营收4%,这一强度在国内制造业中位居前列。截至目前,公司累计申请国内外专利逾6800件,四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构建了金发科技在行业内不可撼动的技术护城河。

  

  图源:金发科技

  位居2025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第265位的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11.01亿元,同比增长12.76%,净利润36.03亿元,同比大幅增长63.46%。这一成绩源自公司持续不断的研发投入和技术突破。新和成致力于在维生素、蛋氨酸、香精香料等领域突破国外“卡脖子”技术,深度践行“化工+”和“生物+”战略。

  2、多家聚酯化纤企业上榜:桐昆集团、新凤鸣、恒逸集团等

  从产品来看,在2025年中国民营500强榜单中,聚酯化纤行业多家企业上榜,展现出强劲的产业活力。

  部分企业在业务布局上聚焦聚酯化纤核心产业链,如: 恒力集团、荣盛集团、盛虹控股等位列前列的企业,构建了从聚酯原料到化纤制品的全产业链布局。恒力集团在聚酯切片、涤纶长丝等领域具备规模优势,其产品广泛应用于纺织服装、家纺等终端产业;荣盛集团围绕聚酯化纤,在PTA(精对苯二甲酸)、聚酯纤维生产环节协同发力,保障产业链供应稳定;盛虹控股则以先进的聚酯化纤技术为依托,拓展高端差别化纤维产品,满足市场对功能性、高品质化纤材料的需求。

  桐昆集团专注于聚酯纤维制造,在涤纶长丝生产上持续创新,凭借产品质量与规模效应,占据行业重要地位;新凤鸣集团聚焦聚酯化纤纺织一体化,从聚酯纺丝到化纤织造,打造协同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恒逸集团围绕聚酯化纤产业链,在聚酯、锦纶等业务板块布局,强化产业协同,巩固市场竞争力。

  南山集团虽以聚酯化纤为重要业务支柱,但借助集团资源,向高端纺织面料、新材料应用延伸;华峰集团在聚酯化纤基础上,拓展氨纶等弹性纤维业务,丰富化纤产品矩阵,满足多领域市场需求;三房巷则围绕聚酯化纤产业,布局化工原料、纺织制品等关联业务,完善产业生态。

  

  来源:聚酯材料生产

  3、细分领域深耕者也在列:卫星集团、京博集团等

  专塑视界也从榜单上看到了不少细分领域的深耕者。如:

  作为扎根实体、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化工新材料行业头部企业,卫星集团位居2025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第98位。其近年来持续深化“管理领先、技术领先”双轮驱动,坚定推进产业链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跃升。面对困难,公司始终保持战略定力,以“一体化”布局增强抗风险能力,以“卡脖子”材料创新实现突破增长,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与利润的双位数增长,发展韧性强、竞争势能足。

  积极向新材料转型的京博集团凭借卓越的综合实力和稳健的业绩表现,位居2025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第98位,2025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500强榜单第67位。京博以数智化转型为引擎,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深度融合AI、5G、大数据等前沿技术,在生产一线构建起设备互联、数据互通、场景互融的立体化智能体系,将数智基因融入企业发展脉络,形成支撑公司运营与业务创新的核心动能。此外,京博构建了“化学再生+生物基替代”双轨技术体系,打造了“资源-产品-再生资源”闭环式绿色园区产业链。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本文不再一一列举。

  化工行业的新方向

  在“反内卷”的大背景下,化工行业正处于转型的关键节点。从当前行业现状来看,老旧产能淘汰与先进产能发展成为重要趋势。五部委联合启动的老旧装置摸底评估,聚焦投产超 20 年的炼油、化肥等领域装置,目前投产运行年限超过 20 年的炼厂占总加工能力的 39.9%,即便部分炼厂已经被淘汰,20 年及以上在产炼油一次装置占比仍约 30%。这意味着大量老旧产能将逐步退出市场,为先进产能让出空间。

  技术创新成为化工行业转型突围的核心驱动力。民营企业500强研发费用总额达1.13万亿元,平均研发经费投入强度2.77%。化工企业作为技术密集型行业,在这一趋势中贡献显著。在未来,化工企业需进一步加大在前沿技术、绿色工艺、高端产品研发等方面的投入,聚焦“卡脖子”技术攻关与前沿领域布局,形成全链条创新体系,持续提升高附加值产品创新能力,这将是化工行业实现高端化转型的关键路径。

  绿色低碳转型是化工行业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化工行业作为高耗能行业,在全球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加速向绿色低碳可持续方向转型刻不容缓。从行业数据来看,500 强中 83%的企业在积极推进绿色低碳转型,采用应用绿色低碳技术与设备、实施“绿色化+智能化”改造、开展碳排放测算等措施。

上一篇:
民生银行副行长李稳狮:建立供应链金融产品体系,民生供应链品牌初具市场影响力
下一篇:
建行上市以来累计分红超1.3万亿元 2023、2024连续两年分红超千亿元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