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文章详细
乡村振兴|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点燃闽东乡村振兴新引擎
发布时间:2025-08-29

  中国消费者报报道(记者张文章)一条大黄鱼游出富民产业链,一杯白茶美好世界,科技渔火点燃桐江……8月27日至28日,受第三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组委会办公室邀请,《中国消费者报》记者参加“走进福建博士后站点(宁德站)”主题采访活动,探访宁德时代、富发水产、亚南电机、闽威实业、品品香等重点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实地感受博士后科研站创新实践成果和持续输出的振兴乡村动能。  蔚蓝牧场中的科研攻坚战  在闽东,蔚蓝海水中无数金黄的身影在穿梭,这是国人餐桌上备受推崇的宁德大黄鱼(也称黄瓜鱼),曾经一度濒临灭绝,如今却成了宁德市乡村振兴的重头戏——大黄鱼产业,靠着全产业链布局和多种经营模式,成功带动了城乡共同发展。宁德大黄鱼的逆袭之路背后凝聚着一群科研人员常年的坚守与创新。    一条大黄鱼成就富民产业链。张文章/摄  2018年就已成立的宁德市富发水产有限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始终以“攻克关键技术、培育创新人才、服务产业发展”为使命,在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浪潮中勇立潮头,以硬核成果筑牢产业升级根基,让创新动能持续赋能经济社会发展。目前在站博士后2名,拟进站博士后1名,完成国家和省部级项目5项。工作站始终以大黄鱼等海水鱼类种质资源保护与良种选育为核心方向,形成“企业出题、高校解题、成果落地”的协同创新模式,为博士后科研人员的全面发展创造了条件。  “当渔民不再为大黄鱼病害所困扰伤神,就是我最有成就感的时候。”8月27日,当记者见到该站点工作的乔莹博士时,他这样对记者说。这位自然资源部第四海洋研究所副研究员,长期从事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及资源开发利用工作,承担大黄鱼国家重点实验室项目“大黄鱼组蛋白Histone1 衍生肽抗病活性及作用机制研究”等课题,如今扎根宁德渔村做博士后研究。  据乔莹博士介绍,工作站聚焦大黄鱼产业良种需求,2022至2025年累计推广大黄鱼“富发1号”良种6.88亿尾,提升了大黄鱼良种的覆盖率,缓解了产业良种需求压力。通过与厦门大学博士后流动站建立博士后联合培养机制,通过引进博士后开展大黄鱼全基因组选育技术研究和致病机制研究,成功培育出抗寄生虫、耐高温等多个优质品种,不仅缩短了育种时间,还让大黄鱼长得更快、活得更好了。在病害防治方面,工作站开展了大黄鱼主要病害致病机制的研究,建立了病害的诊断技术,研发适用于大黄鱼的实用免疫技术,实现防控技术的标准化推广应用,以保障大黄鱼养殖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黄瓜叫渔民欢”。从实验室的大黄鱼基因分型到渔民的增收账本,富发水产博士后工作站的7年实践印证:科技创新只有与产业需求、农民福祉紧密相连,才能真正点燃乡村振兴的引擎。当大黄鱼游出富民产业链,这份蓝色答案已映照在碧海蓝天间。  科技与茶香在群山间共舞  一片叶子富一方百姓,茶产业是福建省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据统计,宁德福鼎市茶产业综合产值约155.18亿元,茶产业提供就业10万余个,38万涉茶从业人员因茶致富、因茶兴业。2024年5月,地处福鼎市的福建品品香茶业有限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博士后管委会批准建立。    数智赋能茶产业创新发展。张文章/摄  品品香茶业是一家集茶叶种植、加工、销售、科研及白茶文化推广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已建成茶园系统。目前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正在优化科研环境,加强校企合作。博士后工作主要是围绕解决企业核心技术难题和行业发展趋势,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推动行业技术升级。目前课题研究方向主要是“白茶水提物抗RPE细胞蓝光损伤”。  今年6月刚进站的王蔚博士现为福建农林大学园艺系茶学系讲师,是福建省高层次人才。8月28日,王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工作站中始终关注如何将科技创新与传统茶产业转型升级相结合。目前,团队正以白茶抗蓝光损伤活性为突破口,探索传统茶产业向大健康领域延伸的新路径。系统研究不同花色、不同年份白茶抗蓝光活性的差异规律,筛选关键活性成分,揭示其作用机理,为产品开发指明方向。这项研究一方面可以挖掘白茶的健康功效,提升产品附加值;另一方面解决产业实际问题,如低价值原料的再利用。通过将实验室研究与产业需求紧密结合,为宁德白茶产业开辟新的增长点,让科研成果真正在田间地头开花结果,为乡村振兴注入“科技+”的新动能。  夕阳西下,茶山层叠染金。当茶香与科技深度融合,这片绿意盎然的土地上正书写着福鼎茶业“幸福茶农美好员工温暖客户”的新时代故事。  打通乡村振兴“最后一海里”  诗海鲈踪,彩鳞古今。中国鲈鱼之乡福鼎市在鲈鱼育苗养殖领域的研究堪称国内先驱,为鲈鱼世界点燃科技之光。而福建闽威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一家集海洋经济鱼类育苗、养殖及精深加工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长期以来在鲈鱼养殖、种苗繁育及水产品加工业务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科研资源和实践经验。今年2月,公司获批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标志着公司在高层次科研平台建设和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迈出了关键一步。  闽威公司拥有多个科研实验平台和权威专家组成的“闽威智库”,具备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获批设站后,迅速启动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紧密围绕海洋种业创新和海洋生物资源高值化利用两大核心方向精准发力,目前已成功对接多名极具潜力的博士后人才,进一步推动企业技术升级和科研成果转化,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渔排绵延,鱼跃人欢。张文章/摄  新型渔排绵延成片,鱼跃人欢。8月28日在闽威公司海上养殖基地,进站博士石菲菲告诉记者,闽威博士后工作站始终将“科技兴渔助力乡村振兴”作为核心使命,通过科研精准锚定产业痛点,实现乡村振兴与创新链的深度融合。工作站重点攻关海水鱼副产物高值化利用技术,利用鱼鳞、鱼骨提取胶原蛋白肽,开发功能性食品及美容保健品;从鱼内脏中精炼高纯度鱼油及活性脂质,转化为高端水产饲料添加剂。通过“变废为宝”技术转化,为养殖户开辟副产物原料供应新渠道,实现渔民增收与生态保护双赢。  据悉,工作站所有研究均以民生需求为导向,重点解决农民“养不好、卖不掉、赚不多”的痛点。例如工作站抗病高产花鲈新品系推广,向合作养殖户低价供苗,大幅降低病害风险与用药成本,提高养殖效益;“科技小院+渔民学堂”培训体系为渔民提供智能养殖、病害防治实操培训,培育百名乡村技术骨干,打通科技服务乡村振兴“最后一海里”,加速花鲈等优势水产品产业链的延伸与本地特色产业的提质增效,将科技创新的活力深度融入乡村发展脉络。  宁德时代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锚定公司项目需求与行业痛点,找准科研切入点;亚南电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依托企业构建“研发—中试—量产”全链条发展,助力新能源产业链升级。在宁德,众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围绕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核心区建设与乡村振兴战略部署,通过强化战略引领、深化产研融合、构建全周期培养体系、完善全方位服务保障等路径,在赋能新兴产业、驱动传统产业升级、助力乡村振兴、集聚高端人才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宁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谢成彬表示,宁德市共建成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11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9家,均为民营企业博士后站点,累计招收博士79人,现有在站博士43人。博士后科研成果已成为推动宁德新兴产业崛起、传统产业迭代、乡村振兴提速的重要引擎,为宁德加快跨越式发展,奋力谱写现代化建设新篇章注入强劲动能。

上一篇:
20兖矿债02(2080227)含权债券履行结果公告
下一篇:
直面“两难”,湛江中院院长谈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