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文章详细
双瑞股份:过会8个月后撤回IPO申请,成年内第23例,现场检查高撤单率引争议
发布时间:2025-08-29

  —

  引言:

  “对监管而言,通过现场检查来震慑申报企业和中介机构,压实中介机构责任,具有良好的效果,更多的是一种风控手段。”

  又一家IPO过会公司撤单了。7月5日,深交所官网显示,中船双瑞(洛阳)特种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双瑞股份”)撤回创业板上市申请,保荐人中信建投证券同步提交了撤回相关申请,深交所终止对公司审核。

  双瑞股份曾于 2023 年被抽中现场检查,去年 11 月 1 日过会,此番终止上市进程,使得年内过会后终止 IPO 的企业数量增至 23 家。这一案例因叠加“过会后撤单”“曾被现场检查”双重标签,成为 IPO 生态演变的一大关注点。

  公开资料显示,双瑞股份成立于 2005 年 12 月,控股股东为中船双瑞(洛阳)科技产业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为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该公司专注于高端装备核心系统及部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广泛应用于海洋装备、风电装备、船舶装备等领域。

  W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已有超过20家企业在过会后终止IPO。如创业板IPO企业中集天达2023年5月26日通过上市委审核,但在今年3月27日宣布终止IPO。

  现场检查威力仍在?2023年首批5家被查企业已全部撤单

  作为曾被现场检查的企业,双瑞股份的终止也再度关联到市场对现场检查效果的讨论。2023 年 1 月 6 日,中证协公布第一批首发申请企业现场检查的抽查企业,其中涉及 5 家企业,双瑞股份即是其中之一,其他 4 家为羊绒世家、海湾化学、开科唯识、恒业微晶。直到如今,这 5 家企业的 IPO 进程均已终止。

  2024 年,中证协 3 批次现场检查涉及 4 家项目,2 家撤回材料,占比高达 50%,分别为中信建投保荐的恒达智控(科创板)和中信证券保荐的城建设计(沪主板);其余 2 家中国铀业、新芯股份分别处于问询阶段。

  进入 2025 年,中证协已开展 2 批次现场检查,涉及 14 家项目,目前均处于受理阶段。据媒体统计发现,中信证券被检查项目最多,达 3 单;中信建投、中金公司各有 2 单;招商证券、西南证券、国投证券、国金证券、华泰联合、国海证券、国泰海通等 9 家券商各有 1 单。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第二批次IPO现场检查数量激增。7月3日,中证协发布2025年第二批现场检查抽签名单,包含12家企业,较第一批增加10家,这与6月末受理量激增相关。Wind数据显示,受财报有效期及北交所辅导验收流程差异影响,6月单月受理150家,仅在6月30日单日就受理达41家。

  资深投行人士何南野表示,“现场检查撤单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证监会现场检查,在随机抽取的情况下,坚持问题导向,往往筛选出来的一些企业,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可能也是交易所重点关注的企业。其次,证监会现场检查的力度比较大,中介机构正常的 IPO 尽职调查,很难达到目前监管所要求的严格尺度,公众投资者很难理解,以为投行或者会计师工作失职,其实主要是由于 IPO 尽职调查涉及的工作很多,即便加班加点工作都很难保障在某一方面不会出现工作上的瑕疵。”

  IPO 现场检查机制自 2017 年由证监会启动以来,在 IPO 审核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制度不断完善。2023 年 11 月,证监会对《首发企业现场检查规定》进行修订,强化“申报即担责”,检查对象撤回发行申请但现场检查工作并不会终止实施,“一撤了之”现象受到遏制;2024 年 3 月 15 日,证监会提出,首发企业检查的抽查比例由“随机抽签的比例为 5%”修改为“随机抽签的比例为 20%”。

  何南野称,“面对现场检查,企业和中介机构在没有充分把握的基础上,同时考虑现场检查出现问题被处罚后对企业和中介机构的负面影响,一般会选择在某个阶段撤回。”

  深圳大象投资控股集团总裁周力认为,“监管部门明确强调,即便企业撤回 IPO 申请,若存在‘带病闯关‘行为,中介机构仍须承担责任。律师事务所责任边界扩大,监管部门要求律师事务所严格核查公司治理、关联关系等法律合规问题。注册制改革下,监管重心从‘门槛审核’转向‘过程合规’,通过处罚倒逼中介机构履职尽责,杜绝‘一撤了之’的侥幸心理。”

  过会后撤回为哪般?市场对现场检查功能定位存分歧

  在高撤单率的背景下,市场对于现场检查的功能定位出现明显分歧。资深投行人士王骥跃称,“你去现场检查了,查出来有问题是应该的,查出来没问题是不是水平有问题?”

  王骥跃表示,“归根到底,还是 A 股市场发育不够。境外是市场挑选公司,审核通过了投资者不接受就上不了市,所以责任是市场投资者自己承担,投资者只要认为能赚钱就行,所以审核很松;境内市场是审核挑选公司,所以责任全在审核端,就会对规范性要求很高。”

  对此,何南野解释称,“对监管而言,通过现场检查来震慑申报企业和中介机构,压实中介机构责任,具有良好的效果,更多的是一种风控手段,在目前 IPO 排队企业不多的情况下,劝退不是监管的目标。”

  安永大中华区审计服务市场联席主管合伙人汤哲辉表示,“预计2025年A股IPO数量将较2024年稳中有升,上会企业多与国家重点支持的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但审核质量把控依旧严格,‘严’的基调会贯穿企业申报、发行、上市的始末,强监管始终是主线。”

  —

  尾声:

  “双瑞股份的撤单,给市场留下了诸多思考。IPO现场检查机制在不断完善,其对市场的影响也在持续发酵。未来,如何平衡好监管的严格性与市场的活力,让优质企业顺利进入资本市场,同时保障投资者权益,依旧是市场各方需要共同面对与解决的问题。让我们持续关注IPO市场后续的发展动态。”

上一篇:
成分风波后,巨子生物上半年仍赚近12亿元,有可复美经销商称:销量正回暖
下一篇:
商汤上半年剥离部分汽车业务后亏损减至14.8亿元,CFO称X业务盈利期或需更长时间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