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文章详细
专班搭桥 小微融资活起来
发布时间:2025-08-28

  编者按:

  本专题展现了东营金融监管分局创新构建“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专题对接”模式,以“专班+生态共建”“专班+清单化管理”“专班+行长县域行”三大抓手,让金融活水精准流向最需要的地方,为小微企业注入蓬勃动能。

  在山东省东营市广袤的产业土地上,石油化工的管道纵横交错,橡胶轮胎的流水线昼夜不息。作为全国炼化产能第一大市、轮胎产能占全国近30%的产业重镇,这里活跃着数万家小微企业。它们是产业链上的“毛细血管”,却常因缺抵押、缺担保、信息壁垒等难题面临融资之困。东营金融监管分局创新构建“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专题对接”模式,以“专班+生态共建”“专班+清单化管理”“专班+行长县域行”三大抓手,让金融活水精准流向最需要的地方,为小微企业注入蓬勃动能。

  专班+生态共建:让科技型企业的“智本”变资本

  东营市广饶县的再生胶生产车间里,力化学法一体机的嗡鸣声格外清脆。广饶长冠再生资源有限公司负责人抚摸着崭新的设备,眼里满是对未来的憧憬:“1000万元科技信用贷到账后我们新增了生产线,那天我盯着我们的新生产线看了整整一小时,这不仅是钱,更是对我们技术的认可。”

  这家年产3万吨再生胶的小微企业,曾深陷“有技术缺资金”的困境。该企业一直在智能化生产、环保工艺上领跑行业,却因没有土地厂房等传统抵押物,技术专利价值难以估量,融资之路屡屡碰壁。

  转机始于东营金融监管分局“专班+生态共建”模式的深入推进。专班工作人员与负责人深谈技术优势,和财务人员核对经营数据,到车间查看产能利用率,最终梳理出“技术领先、订单稳定、缺抵押物”的核心矛盾。随后,一场特殊的“联合会诊”在企业会议室召开——发改部门带来“年产3万吨再生胶提升改造项目”备案证明,肯定其技术升级成效;科技部门详解科创企业扶持政策;金融监管部门解读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五项标准;企业则摊开专利证书、长期供货合同和环保记录。

  “过去看报表,现在看‘赛道’。通过参与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我们对再生胶行业的技术壁垒、市场前景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我们通过综合评估企业的技术实力、订单稳定性和行业前景,决定突破传统抵押模式,按照科创贷产品政策办理贷款。未来我们会加大对这类‘轻资产、重技术’企业的支持力度,探索更多‘技术赋能信贷’的模式。”邮储银行东营分行行长邵雷在会后说。

  银行打破传统抵押思维,依据企业技术实力、行业前景发放1000万元科技信用贷,从材料提交到资金到账仅用10个工作日。这笔贷款让企业迅速引进两套新生产线,产能提升40%,成功拿下新订单。

  这样的场景,是东营“共建科技金融生态”的缩影。东营金融监管分局联合市科技局,逐县区开展宣讲交流活动,开发区站、利津站等4场活动吸引30余家银行、330余家企业参与。东营金融监管分局主要负责人刘太海向《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表示,通过“联合会诊”,各方都认为企业有技术、有订单、有前景,不能让融资问题挡住发展路。银行不再仅看抵押物,而是聚焦专利价值、研发投入、市场前景;企业则学会用技术语言与金融对话。2025年上半年,辖区银行已为1099家科技型企业发放贷款652.26亿元,超过2024年全年总量,让“智本”真正转化为发展资本。

  专班+清单化管理:服务外贸企业全链条

  “外贸订单刚确认,广饶农商银行的跨境汇款就到账了,两小时,一分不差!”华盛橡胶的外贸部经理拿着手机,向记者展示转账记录。这家产品远销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2025年上半年新开拓8个“一带一路”沿线市场,背后是“专班+清单化管理”模式构建的金融支撑体系。

  东营经济外贸依存度高,外贸企业普遍面临结算效率低、汇率风险大等难题。东营金融监管分局联合发改、商务、海关等部门出台专项方案,组建外贸专班,以“四张清单”破解痛点:外贸企业清单精准定位服务对象,融资需求清单摸清企业底数,金融产品清单匹配服务供给,政策支持清单打通落地堵点。目前,885家外贸企业已实现走访全覆盖。

  在融资端,银行不再紧盯抵押物,而是依据企业进出口数据、外贸合同授信。今年以来,华盛橡胶已获得1500万元信用贷款,无需抵押担保,仅凭订单流水就完成审批。“银行主动上门对接,从申请到放款,全程有人盯,我们只管抓生产。”该企业负责人说。

  国际结算环节,不同银行的优势形成互补合力。广饶农商银行发挥“船小好调头”的优势,为企业开通跨境汇款绿色通道:亚洲地区两小时到账,其他地区两个工作日内到账,2025年上半年办理结算3.46亿美元,涉及36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手续费最低50元/笔,还免账户管理费,上半年就省了156万元。”该行财务总监算起细账。

  农业银行则依托全球化网络发力,其“跨境e汇通”产品连接140个国家和地区的1400家外资金融机构,为华盛橡胶涉及66个国家4个币种的业务提供6436万美元结算服务。“哪怕是南美小语种国家的汇款,系统也能自动识别,从不错账。”农行国际业务部经理介绍。

  专班+行长县域行:打通融资“最后一公里”

  东营的轮胎、石化产业集群集聚度高,但企业也面临环保升级、技术改造、关税壁垒等共性难题。东营金融监管分局将“行长县域行”活动与专班服务结合,组织银行行长深入广饶轮胎产业园、东营港化工园区等集聚区,面对面听需求、实打实解难题。

  “行长们在厂区听我们吐槽环保设备升级的资金压力,回去就带着方案来,这效率太给力了!”东营港高端化工产业园区一家企业的负责人,对不久前的“行长县域行”活动记忆犹新。当天,近30家银行行长走进园区,现场对接石化产业转型升级资金需求。

  在广饶轮胎产业园,专班摸清企业“环保设备投入大、资金回笼慢”的痛点后,协调银行推出“绿色技改贷”,利率下浮10%,期限延长至5年。截至2025年6月末,仅轮胎产业小微企业贷款就较年初增长28.3亿元。

  这种“沉浸式”对接成效显著。截至2025年6月末,轮胎、石化等支柱产业中小微企业贷款较年初增长50.75亿元,增量创历史同期新高。银行不再“坐在办公室放贷”,而是“走进车间做方案”,融资服务从“大水漫灌”变为“精准滴灌”。

  数据见证变化:截至2025年6月末,东营已走访小微市场主体 22.84万户,占总量的87.85%;累计授信17500户次、884.45亿元,发放贷款16473户次、773.58亿元,平均年化利率4.01%,较2024年平均利率水平下降0.39个百分点。

  从科技型企业的技术变现,到外贸企业的出海护航,再到产业集群的升级助力,东营金融监管分局以机制创新为钥匙,打开了小微企业融资的新通道。在这片产业热土上,金融活水正滋养着每一个奋斗的细胞,让小微企业的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上一篇:
险资,持续扫货银行股!
下一篇:
南方电网宝池储能站充放电量逾1亿千瓦时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