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文章详细
光大理财李永锋:资管机构携手合作 共同打造财富管理新生态
发布时间:2025-08-28

  8月16日,由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指导,21世纪经济报道主办、浦发银行联合主办的“2025资产管理年会”在上海浦东隆重举办。

  光大理财副总经理李永锋受邀出席,并以“资产管理机构之间协同携手共同打造财富管理新生态”为主题发表了主旨演讲,深入分析了资产管理机构之间协同合作的巨大空间,阐述了被动投资的发展趋势与机遇。

  对于行业未来发展,他指出,“资产管理行业内部的合作远大于竞争,我们各类机构站在不同的财富管理生态位,应协同合作,大家优势互补,共同服务好客户的资产配置需要和财富管理需求。”

  财富管理与资产管理机构合作空间巨大

  李永锋认为,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政策倡导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同时要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在政策的东风下,包括银行理财在内的资产管理行业,作为直接融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方面,角色关键使命光荣。资产管理和财富管理行业在我国发展空间巨大,需要各类机构之间充分协同与协作,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共同服务好客户的财富需求,服务好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理财行业在过去的几年中,实实在在帮广大客户赚到了真金白银,赢得了老百姓的好评。理财行业一个核心的特点,是运用其多资产、多策略等优势,为客户提供完整的财富管理解决方案。理财产品的策略之一,是优选和投资其他资管机构的优质产品,包括基金公司发行的被动型产品和其他工具型产品。

  被动投资发展势头迅猛

  李永锋指出,被动投资和指数化投资的理论依据是“有效市场假说”,历经市场长期验证,已成为全球资管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其中ETF的崛起堪称“金融史上最伟大的创新之一”。

  他以美国市场为例:2023年美国被动投资规模历史性超越主动投资;截至2024年底,其ETF保有规模突破10万亿美元,占全球ETF总量的70%。除传统宽基指数外,主动ETF、个股ETF、杠杆反向ETF乃至加密货币ETF等创新产品层出不穷,并与投资顾问服务深度融合。

  对比中国市场,李永锋强调,被动投资正呈现“加速跑”态势:“我们用了17年的时间实现了首只产品破万亿,但从一万亿元到两万亿元,仅用3年时间。”截至2025年7月,境内ETF总规模已达4.5万亿元人民币,其中宽基ETF占据主导地位,机构投资者占比亦从2022年的42%跃升至2024年的59%,产品丰富度持续提升。但相较美国32%的渗透率(ETF/公募基金的规模占比),境内ETF市场渗透率约12%,渗透率还比较低。对此李永锋表示,“未来我们的规模和渗透率还有巨大的空间”。

  ETF差异化价值凸显

  在分析ETF的优势与实践时,李永锋强调,ETF的低费率、高透明度、高流动性及风险分散等特性,使其成为理财机构的优质配置工具。

  对于理财行业而言,ETF的价值在“资管新规”后愈发凸显。2018年“资管新规”推动理财行业向净值化、规范化转型,打破刚性兑付,但客户对于绝对收益策略的产品有很大的需求——同一客户对银行理财与公募基金的风险收益预期也存在差异。这一特点决定了理财产品在配置ETF时,更倾向“微量含权”模式,即通过适度配置权益类ETF增强收益,同时严格控制风险和波动,满足客户对于绝对收益策略的需求。

  “在债券静态票息持续保持低位的背景下,高股息ETF的替代作用、多资产ETF的资产优化与对冲功能,以及主题轮动ETF对收益的增厚效果,都让专业机构很有吸引力。”李永锋说。

  李永锋特别提到,债券ETF的发展尤其值得关注。目前国内债券ETF规模已达5100亿元,因其天然的资产配置属性,成为银行理财的“合意资产”。“银行理财对债券ETF的需求强烈,未来若基金行业能丰富债券ETF供给,双方合作空间将进一步打开。”

上一篇:
《2025中国资产管理发展趋势报告》重磅发布
下一篇:
刘世锦:要减少消费不足的结构性偏差 形成稳增长促转型的新动能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