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文章详细
协同花开丝路情
发布时间:2025-08-28

  协同是中信集团的显著优势。作为中信集团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排头兵,多年来中信建设深耕“一带一路”首倡之地哈萨克斯坦,浇灌出了烂漫的“协同之花”。

  产能升级,协同“梅开二度”

  阿克套地处哈萨克斯坦西部。里海的风常年吹拂着这片戈壁与油田交织的土地。2013年,中信资源与哈萨克斯坦国家石油天然气公司共同投资,并由中信建设承建的里海沥青厂在这里落成,结束了哈萨克斯坦90%沥青依赖进口的历史。这座中亚唯一的高标准沥青炼厂,如同沙漠中的绿洲,成为中哈能源合作的标志性项目,同时也是中信团队首次在哈萨克斯坦实践出协同硕果。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与哈萨克斯坦“光明之路”战略的深入对接,工厂原有年产50万吨沥青的产能已难以满足哈基础设施建设的爆发式增长需求。2024年5月,中信建设正式启动扩能升级改造工程,一场横跨中信集团内部的协同攻坚战再次拉开帷幕。

  改造工程的核心是将工厂原油年处理能力从100万吨提升至150万吨,而且必须在冬季检修期内完成。听到这个要求,不少在哈工作多年的团队倒吸一口凉气。因为这不仅涉及常减压装置的全面升级,还需应对里海沿岸极端气候的挑战。阿克套的冬天,7级大风伴随-5℃气温是常见的情况,还可能出现厚达10mm以上的积雪,不可控的天气会严重影响施工和运输的效率。对此,项目启动初期,中信建设、中信资源双方工程师就冬季施工、冬季运输、跨国组织施工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共同制定了一套合理的施工方案框架,为项目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2025年1月,霍尔果斯口岸迎来冬季通关高峰,项目总经理刘宏亮心里老压着一件事——减压塔到底什么时候能到现场。减压塔是项目的核心设备,也是改造任务的关键线路。一旦减压塔无法按时抵达,设备安装工作的完成时间将会滞后,后续施工计划将全部被打乱,严重影响工期。虽然减压塔刚到口岸,但大件设备清关耗时长,若遇上口岸货物清关高峰,清关速度不容乐观。思来想去,刘宏亮还是放心不下,拉上里海沥青厂总经理宋广涛跨越2000公里连夜赶赴口岸现场进行协调。整整3天,跨着时差国内外沟通,既要与口岸清关负责人协调开设绿色通道,又要死磕设备厂家第一时间备齐清关资料,手机经常打到没电。最终,减压塔只花了4天时间便顺利通关。

  一关接着一关过。减压塔运输属于超限设备,运输进场得特殊处理。项目团队制定了一条安全合理的进场线路,但这需要穿过旁边的塑料厂,从厂区侧面进入。经过多次协调,塑料厂的负责人同意了这个请求。在双方共同努力下,减压塔比原计划提前一个月送达施工现场,对项目提前42天实现机械竣工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2025年5月5日,项目举行投产仪式,该厂沥青年产量从50万吨跃升至75万吨,可完全覆盖哈萨克斯坦境内重大交通项目的需求。更深远的影响在于人才与文化的交融——中信资源选拔厂内优秀员工,中信建设从国内聘请专家对这支团队进行培训,并将中国标准写入教学大纲。总工艺师谢利克这位已经在沥青厂工作10余年的老员工,看着焕然一新的设备感慨道:“中信资源带来了投资,中信建设带来了技术,我们共同创造了未来。”

  这场发生在里海之滨的协同实践,是中信集团“产融结合、协同出海”的生动注脚。当夕阳为沥青厂镀上金色,远处的里海波光粼粼,这片土地上的故事仍在续写。

  光明大道,协同开放共赢

  如果说集团内部协同是中信建设扎根哈萨克斯坦的“硬核支撑”,那么与业主、合作单位的外部协作则是行稳致远的“柔性纽带”。在公路改造项目中,中信建设将协同理念从“内部闭环”拓展到“开放共赢”,书写了另一篇协同佳话。

  1130公里的TKU和KB两条公路改造项目,是哈萨克斯坦打造欧亚大陆“物流中枢”的有力支撑。在新冠疫情、俄乌冲突、政局动荡、物价飞涨等多重压力下,项目履约举步维艰。于是,调价成为业主与总承包商的共同选择。目标已然清晰,然而过程谈何容易。

  中信建设全力配合哈萨克斯坦政府开展审计工作,组织设计院进行预算修编和国家鉴定,积极复工复产,为项目调价创造坚实的现实基础和良好的外部条件。业主积极协调完成相关审计和测算,推动预算委员会批准项目调价。实践证明,只有承包商与业主精诚协作,才有可能完成这“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2023年7月,哈萨克斯坦公路改造项目成功完成项目调价,成为哈萨克斯坦同类项目的先例。

  项目调价完成后,抢进度的压力显著增大。项目团队明白,没有了资金的后顾之忧,必须向业主和公众展示出中信建设的质量和速度。九标段是TKU项目最为复杂的标段:标段内有跨铁路桥、阿亚古兹河桥两座大桥;标段的管线改迁工作,涉及军方等多家单位,协调难度很大。为此,业主副总裁与我方项目负责人长期在标段联合办公。俩人早上六点就前往现场督促进度,晚上十一二点还在跟各方开当天的工作例会,协调解决施工中遇到的问题。

  朴素的两层砖砌小楼阿里汉酒店是项目在阿亚古兹小城租用的驻地。它无言地见证着小城的朝晖夕阴,见证着驻地的灯火通明,更见证着业主与承包商并肩战斗的身影。业主对标段倾注大量资源,九标段也因此成为大家口中的“世界的中心”。功夫不负有心人,2024年底TKU项目的硬骨头终于啃下,九标段如期实现面层通车。

  2024年年底,业主要求TKU公路项目前三个标段要率先签署投运证书。中信建设和“联合舰队”旗下的各合作伙伴加班加点、密切配合,力争拿出完美的竣工文件。项目负责人白立宁干脆全天候驻守业主办公楼。合作单位的项目经理王军一边说着“我从未见过如此负责敬业的总承包商”,一边有样学样勤跑业主,成了业主口中的“亲戚又来了”。一遍遍的沟通协调,换来的是对业主工作要求的准确把握,投运证书内容及规范最终敲定,已完工程与业主临时新增工程的界面清晰划定,投运后由业主负责冬季养护的方案得以落实。成功吃下“第一只螃蟹”,为后续其他路段竣工验收打开了局面。

  首倡之地,协同再拓新局

  2025年5月,哈萨克斯坦西部里海沥青厂项目二期率先投产,下半年TKU及KB改造公路项目也将陆续交付,项目工程建设效率和质量赢得哈萨克斯坦政府和业主的交口称赞。中信建设乘势而上,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推动哈萨克斯坦“中部—西部”交通走廊“阿斯塔纳—伊尔吉兹”段公路新建与改造项目落地。2025年6月习近平主席赴哈出席中国—中亚峰会期间,中信建设与哈方合作伙伴就后续项目合作达成协议,在油气化工、基础设施、农业深加工领域签署了合作备忘录。

  从里海之滨的沥青厂到广袤草原的公路网,中信建设在哈萨克斯坦的实践生动证明:协同不仅是资源的整合,更是价值的共创;不仅是技术的输出,更是标准与文化的交融。当“产融结合、协同出海”的战略蓝图在“一带一路”首倡之地深耕细作,中信建设的业务定会在这方热土上绽放出更具生命力的发展图景。

  广告

上一篇:
中塔经贸合作谱写推动区域繁荣新篇章
下一篇:
不惧风浪,中国电商把“堵点”变“支点”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