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文章详细
成都两个综保区同时获全国A级排名,全市综保区已有23家企业累计免抵税额近36亿元
发布时间:2025-08-28

  近日,海关总署公布了2024年度全国综合保税区发展绩效评估排名结果,在全国154个综合保税区发展绩效排名中,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综合排名第1,继续领跑全国综合保税区;成都国际铁路港综合保税区综合排名第18位,等级均为A。  在西部和东北地区综合保税区发展绩效排名中,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成都国际铁路港综合保税区分别位居第1、第2。    ▲图据成都高新区电子信息局  成都全市综保区已有23家企业  累计免抵税额近36亿元  成都市口岸与物流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截至目前,成都全市综保区已有23家企业参加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试点,累计产生免抵税额近36亿元,省市区三级财政累计新增税收近23亿元。“在过去一年,通过数据‘跑路’替代货物‘跑腿’,实现货物状态在‘保税’和‘非保税’之间一键转换,大幅提效降本。”  同时,成都海关在四川省内首创“集中查检”监管模式,成都高新综保区高新园区开放区内查验平台资源辐射服务周边企业,叠加“724小时”预约通关机制,实现进出口货物随到随检随走,货物通关时长从5天以上缩短至1天以内,目前已惠及企业300余家。  该负责人介绍,成都还创新地引入寄售维修型保税仓新业态,实现保税货物“724小时”即到即备即走。“近期,成都推动双流、天府机场国际货站危险品冷库投入使用并建立跨货站跨航司合作共用机制,成都航空口岸开通空运进口光刻胶等危冷货物业务,有力保障HHCD、京东方、德州仪器等重大项目建设和生产。”  此外,成都还深入开展“数智综保”系统建设应用,在全国首创综保区“同企跨片”通关模式,帮助富士康、莫仕等企业实现货物在区内各片低成本、自由高效流转。  力争年内投运天府空港综保区  业内人士:成都将在全球产业链分工中扮演更重要角色  成都的综保区为何能取得优势成绩?中智物流智库咨询师苏小玲认为,原因在于成都打造高度垂直整合的高价值产业生态系统,重点聚焦电子信息和集成电路,形成链条完整、集群效应突出的优势格局。同时,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持续优化创新型海关服务和“政企同频”的政策供给,例如成都是全国首个出台外资研发中心专项支持政策的副省级城市,为企业发展注入了制度红利。此外,成都也充分发挥了双国际机场、中欧班列和内陆口岸的叠加优势,构建起“空铁双核”的多式联运体系,显著提升了全球资源要素的集聚与配置能力。  苏小玲表示,“当前,成都外贸正经历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的关键跃迁。在巩固电子信息等优势产业国际承载力的同时,跨境电商、生物医药、航空维修等新兴业态也展现出巨大的成长空间。这标志着成都将在全球产业链分工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全球经济版图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必将持续上升。”  接下来,成都将如何持续发挥潜力优势?成都市口岸与物流办公室相关负责人称,“接下来,将推进天府空港综保区建设收尾,力争年内通过国家七部委联合正式验收并封关投运。”  成都还将推进天府国际空港、国际铁路港综合保税区“区港一体化”建设,完善软硬件设施设备和信息系统,探索“一次录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一体通关模式,实现“保税+口岸+空侧”“保税+口岸+中心站”功能叠加高效联动。    ▲图据成都国际铁路港经济技术开发区  该负责人还表示,将强化省市区专班服务,稳住英特尔、富士康、戴尔、仁宝、纬创5家龙头企业产能。紧盯比亚迪半导体、通威太阳能、芯源系统、TCL大屏电视、星际荣耀火箭等重大产业项目开展“进解优促”服务促建,确保按期满产达效。持续推动“集中查检”“区内直转”“寄售维修型保税仓”等模式深化扩面,探索更多前沿领域制度性开放举措,更好辐射服务区内外产业发展。  红星新闻记者胡谦  编辑张莉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举报/反馈

上一篇:
再创新高!神州数码荣登2025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第72位
下一篇:
建行晋城沁水支行开展远离非法金融宣传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