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文章详细
又亏了近1个亿,“高端零食第一股”还有未来吗?
发布时间:2025-08-28

  前言:

  今年的亏损,超出去年全年两倍。

  *评论区有惊喜,欢迎积极互动

  8月26日,良品铺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良品铺子”)发布2025 年半年度报告。数据显示,良品铺子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约28.29亿元,同比下降27.2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亏损9355.31万元,上年同期为2389.06万元。

  良品铺子表示,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下降,主要系公司2025 年持续对产品进行优化和调整,部分产品的售价下调及产品结构的调整影响了公司的毛利率;另一方面公司2024年至2025年持续优化门店结构,主动淘汰低效门店,店数下降使得销售规模同比下降;此外受到线上渠道流量费用上升的影响,2025年上半年公司销售规模及净利润较上年同期下降。

  01

  良品铺子的前半生

  回顾良品铺子的前半生,可以称得上顺风顺水。

  最风光的时候,市值一度冲破300亿,和三只松鼠、来伊份并称零食界的“三巨头”。

  甚至在2020年上市时,连拉15个涨停板,一度被捧成零食界的“茅台”。

  

  彼时的良品铺子,有今日资本和高瓴资本的加持,有高端零食的定位,有门店与电商的双轮驱动,一切看起来都在往上走。那时候,它是零食品牌里最像“新贵”的一个,身上闪烁着资本与消费双重光环。

  可商业的残酷就在于,你一旦慢下来,别人就会跑到你前面。

  良品铺子的拐点,出现在2023年。

  这一年,良品铺子的营收首次下滑到80.46亿,利润腰斩到只剩 1.8亿,2024年,良品铺子的营收继续下滑到 71.59亿,净利润更是由盈转亏,暴跌125.57%。

  可谓是上市即巅峰,之后一路走下坡。

  02

  良品铺子的问题在哪?

  问题来了,曾经占据中国零食龙头宝座的良品铺子,为何会突然迎来断崖式下跌?

  答案就藏在良品铺子所面临的三重困境里。

  第一重,是定位困境。

  良品铺子主打高端零食,试图用包装、体验、门店氛围来提升溢价。

  但消费者买零食,终归是图好吃、方便、实惠。

  量贩零食店里,琳琅满目的白牌零食,价格能比超市便宜三成以上,年轻人逛一圈,随便买一大袋,结账才三四十块。

  而良品铺子呢?店铺小,品类有限,价格还下不去。

  就算23年开始大规模降价,也只是比过去的自己便宜了,但和量贩零食放在一起,依然显得昂贵。

  

  第二重,是赛道困境。

  过去两年,“量贩”如龙卷风一样闯进了零食赛道,像“鸣鸣很忙”“好想来”这样的新玩家,动辄一万多家门店,靠直连工厂、卖白牌,压缩掉品牌溢价和渠道成本,把零食做成了硬折扣生意。

  良品铺子当然也不想错过,甚至投资过“赵一鸣零食”,但刚投不久就匆忙退出,结果22天后“赵一鸣”和“零食很忙”合并,诞生了新巨头。

  如此一来,良品铺子不仅错失了布局量贩零食赛道的良机,更无力抵御其来势汹汹的市场冲击,导致自身份额被持续侵蚀。

  第三重,是管理与战略摇摆。

  良品铺子在2019年喊出“高端化”,2023年又急转“低价化”,2024年再提“自然健康零食”,几次换帅,几次战略切换,但市场没有耐心给一家零食公司无限试错。

  良品铺子试图兼顾高质与低价,却因定位模糊,既未能树立高端形象,也未能实现价格优势,最终在两个市场间左右为难,陷入战略困境。

  说到这里,有人会问,那国资接手之后,会不会带来新生机?

  从资源上看,武汉长江国贸背靠武汉金控,资金、物流、供应链一手掌握。

  如果良品铺子能借助国资的平台,把供应链做深,降低成本,再结合自身的品牌积累,未必不能杀出一条新路。

  但问题在于,国资并不是万能解药,真正决定良品铺子命运的,依旧是能不能找到一个清晰的定位。

  零食赛道已经走过了品牌溢价的黄金期,现在拼的是供应链效率、极致性价比,以及对消费趋势的前瞻捕捉。

  零食江湖不再是讲故事、卖包装的高端梦,而是效率、价格、供应链的硬仗。

  国资接盘之后,良品铺子确实赢得了喘息的时间,但能不能重回中心,还得看能不能彻底改造自己。

  03

  休闲零食未来的路径

  休闲零食行业远未没落。

  公开数据显示,中国休闲零食市场规模已超过1.5万亿元,且仍在持续增长。但这个巨大市场的游戏规则正在被重新书写——曾经备受推崇的品牌溢价故事正在让位于效率至上的商业逻辑。

  中国市场的多样性意味着多种模式可能并存。面对市场分化,参与者们正在调整策略。高端品牌尝试向下渗透,推出更多性价比产品;量贩品牌则试图向上延伸,引入更多知名品牌产品提升吸引力。

  

  技术可能成为改变战局的关键变量。良品铺子和三只松鼠正在加大数字化投入,希望通过数据分析更精准地预测消费趋势和优化库存;量贩品牌则在供应链技术上投入大量资源,试图进一步压缩成本和提高周转效率。

  区域市场差异也是另一个变数。在高线城市,消费者可能仍然愿意为品牌和品质支付溢价;而在低线城市,价格可能仍然是首要考虑因素。

  零食行业的战争远未结束,它才刚刚进入最激烈的阶段。而资本的选择,将可能决定未来十年中国消费者如何购买他们的零食。在消费升级与降级并存的奇特时代,无论是高端品牌的价值回归,还是折扣模式的效率革命,都将在这一巨大市场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实际上,“这不仅仅是关于零食的战争,这是关于中国消费市场未来走向的博弈。”

  在零食这个1.5 万亿元的大市场里,没有永恒的护城河,只有周期性登陆的“诺曼底”:当所有人都开始讲规模故事时,真正的阿尔法藏在成本曲线的最左端,或者品牌心智的最顶端。

  中间地带,正被炮火夷为平地。

上一篇:
全国工商联发布2025民企500强:20家闽企入榜1.44万亿营收
下一篇:
强者恒强 伊利股份中报业绩双增 扣非归母净利同比大增31.78%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