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文章详细
已具备多重积极发展因素!我国医药行业正在打开增长新曲线
发布时间:2025-08-28

  【制药网市场分析】2025 年,中国医药行业正式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历经数年转型,行业已圆满完成新旧增长动能的关键转换——以创新药替代传统仿制药、以全球化布局提升出海竞争力成为核心发展逻辑,叠加老龄化需求释放、支付体系完善与 AI 技术赋能,中国医药企业正打开增长新曲线,在全球医药市场中占据愈发重要的地位。

  国内创新产业的规模化突破,为行业增长筑牢根基。如今,一批龙头药企此前布局的创新管线已进入集中收获期,从临床研究到新药获批的转化效率显著提升。在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关键治疗领域,国产创新药不仅在临床试验数据上与国际接轨,更在患者可及性上展现优势。

  根据数据显示,“十四五”以来,我国批准创新药204个,其中,2025年1月至7月,国内批准创新药达到50个。以恒瑞医药为例,2025年上半年,公司共有6款1类创新药获批上市,包括注射用瑞卡西单抗、硫酸艾玛昔替尼片、瑞格列汀二甲双胍片、苹果酸法米替尼胶囊、注射用磷罗拉匹坦帕洛诺司琼等。此外,还有6个创新药新适应症获批上市。在研发管线方面,公司有100多个自主创新产品正在临床开发,400余项临床试验在国内外开展。上半年公司共有5项上市申请获NMPA受理,10项临床推进至Ⅲ期,22项临床推进至Ⅱ期,15项创新产品头次推进至临床Ⅰ期。

  此外,出海能力的持续升级,让中国医药企业成为全球创新网络的重要参与者。2025 年以来,中国创新药械领域的对外授权(BD)交易再创新高,单笔交易金额突破 10 亿美元的案例屡见不鲜。有数据显示,2025年前五个月,中国创新药出海交易总额已突破450亿美元,几乎追平2024年全年成绩。

  以复星医药为例,8月,公司接连2款创新药出海。如8 月 26 日,复星医药发布公告,公司就小分子抑制剂FXS6837与Sitala Bio Ltd 达成《许可协议》,根据许可协议,Sitala将向复星医药产业支付至多1.9亿美元不可退还的首付款、开发及商业化里程碑付款,同时,复星医药产业可以零对价获得价值500万美元的Sitala的股份。未来,基于许可产品于许可区域的年度净销售额达成情况,Sitala将向复星医药产业依约支付至多4.8亿美元的销售里程碑款项。8月11日,复星医药宣布,与Expedition签下“出海”订单,潜在交易总额达6.45亿美元。业内表示,跨国药企(MNC)不再仅将中国视为销售市场,更将其作为创新技术的“策源地”。

  此外,老龄化加速带来的慢性疾病需求,为行业开辟“长坡厚雪”的市场空间。2025 年,我国 65 岁及以上人口占比突破 20%,心脑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如糖尿病)、骨科疾病等慢性疾病的患病率持续上升。

  而支付端的稳健支撑,为行业发展提供坚实保障。2025 年,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支规模持续扩大,基金运行总体平稳,在保障群众基本用药需求的同时,仍保持对创新药的纳入力度——当年医保谈判新增 68 个创新药品种,涵盖肿瘤、罕见病等治疗领域,进一步提升创新药的可及性。与此同时,医保局积极推动商业健康保险发展,鼓励“惠民保”等产品与基本医保互补,构建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

  AI 浪潮的到来,也为医药行业释放新的成长逻辑。当前,国内多家创新药企已通过AI加速研发进程。例如英矽智能通过Pharma.AI平台已自建多条管线,其TNIK抑制剂从靶点发现至提名临床前候选化合物仅18个月,并于30个月内进入I期临床;石药集团建成AI高效药物发现平台,将早期药物发现周期缩短30%以上;恒瑞医药通过AI平台(含DeepSeek-R1模型)优化PD-1抗体亲和力设计,加速候选分子筛选。这些本土药企的突破,正让中国创新药的成长逻辑愈发清晰。

  从短期来看,AI 技术的应用显著提振了市场对医药行业的信心,相关企业的研发效率与盈利能力得到提升;长期而言,AI 将推动医药行业向“精准化、个性化”转型,为行业开辟新的增长空间。

  2025 年的中国医药行业,正凭借创新驱动、全球化布局、需求释放、支付保障与技术赋能的多重优势,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跨越。随着新旧动能转换的深入推进,中国医药企业不仅将在国内市场持续快跑,更有望在全球医药竞争中占据更重要的地位,为全球患者提供更多优的医药产品与服务,开启行业发展的新篇章。

  免责声明:在任何情况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

上一篇:
从 “故障难寻” 到 “全链可控”,Bonree ONE 跨越式提升中国铁塔业务监测效能
下一篇:
新车扎堆发布 车市旺季奏响序曲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