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文章详细
从田野到车间,从传统制造到数字赋能,转型路上武汉民营企业家“各显神通”
发布时间:2025-08-28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8月28日讯“过去十多年,海洋村的各项投入达2亿元,其中一半用于环境整治和村民增收。”8月27日,在武汉市工商联主办、江夏区工商联承办的第6期亲清政商恳谈会上,武汉阳森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杨驰升等多位民营企业家以亲身经历,讲述在乡村振兴、智能制造等领域的转型故事。    恳谈会现场。记者冯雪摄  杨驰升展示手机里的新旧对比图:泥泞村道变柏油路,土坯房成特色民宿。这位扎根乡村15年的“新农人”,带领团队开发智慧农业系统,用物联网监测土壤湿度,让传统种植效率提升了30%。“当前民宿同质化竞争加剧,必须以科技创新、农文旅结合和三产融合的模式才能破局。”他坦言。  转型路上,技术革新成为关键抓手。“从2018年至今,公司调整战略,以高端跨国公司为目标客户,专注研发了一批符合欧盟标准的设备。”现场,武汉人天包装自动化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由展示的SEDEX认证证书,正是打开国际市场的通行证。    恳谈会现场。记者冯雪摄  李由介绍,如今,人天包装已经拿下十几项国内外标准认证,拥有十三家大型跨国公司客户和伊利、海天二家国内行业头部企业客户。2024年7月,公司通过了世界最大食品公司技术标准认证,成为中国唯一的全球包装设备供应商,顺利完成南美、中东、东南亚、俄罗斯客户的订单交付。  在新兴领域,同样涌现出创新实践。“在刚刚落下帷幕的2025 Rokid高校AR应用创新挑战赛上,我们不仅向高校输出了先进的AI+AR技术平台与开发资源,还从源头发掘和培养了一批具备实战能力的AR领域新生力量。”灵伴科技(武汉)有限公司副总裁陈希透露,目前,公司研发的针对公安场景下人脸和车牌识别新型装备,已经在浙江以及其他省份开展了试点,接下来有望在湖北进行试点和全面推广。  针对企业转型需求,市工商联负责人表示,将持续打通政策传导“最后一公里”,继续完善相关网站、公众号等渠道的办理流程,建立政策落实“清单制”,确保企业申报“对号入座”、部门服务“马上就办”。  (长江日报记者冯雪通讯员胡学英李军)  【罗田甜】

上一篇:
2024年POE胶膜行业发展现状、竞争格局及未来发展趋分析
下一篇:
百度智能云算力、数据、模型、工程全栈能力升级,吴彦祖数字员工来了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