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文章详细
经济增速冲到全省第六,阜南何以凭制造“突围”?
发布时间:2025-08-27

  经济增速冲到全省县域第六!  2025年上半年,安徽阜南县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7%,分别高于全国、全省1.4、1.1个百分点,位列安徽省县域第六、阜阳市第一,是近三年最好位次。  一个位于中部皖豫毗邻地区、曾被洪涝灾害制约发展的后发县域,靠什么在县域经济赛道上实现换挡提速?淮河岸边的安徽阜南县,正在以装备制造业集聚,给出不一样的解答。    阜南比亚迪厂区  2022年9月,投资百亿的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零部件项目落户阜南,竖起了一座新的产业地标。随着“链主”落户,企业集聚与产业延链共同改变着阜南县域经济的演进轨迹。  阜南是怎样在装备制造业上走出自己的路子,又对县域经济发展带来了哪些改变?近期,决策杂志媒体智库走进阜南县,从企业发展、招商引资、营商环境和干部队伍等多个层面寻找答案。  01  “让全国汽车都能用上‘阜南造’的零部件”  “起步晚,底子薄”,是长期以来对阜南工业化水平的写照。在这样的条件下,阜南县找准自身定位,瞄准装备制造业,奋力走在从传统农业大县迈向制造业集聚地的道路上。  经济数据是县域经济发展状态的“晴雨表”。2024年,阜南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59个、总投资额281亿元,其中工业类项目占比96.6%。值得注意的是,阜南民间投资增长21%、制造业投资增长85%、工业投资增长14.2%,各项指标均居阜阳市前列。2025年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7%,分别高于全国、全省1.4、1.1个百分点,位列安徽省县域第6、阜阳市第1,是近三年最好位次。  得益于项目和投资的多点开花,阜南的装备制造业发展也迎来了新篇章。  先看产业现状。今年上半年,阜南的高端装备制造规上企业41家,实现产值占全部规上工业产值的43%,占比接近“半壁江山”,表明高端装备制造业正在成为阜南工业经济的“钢筋铁骨”,展现出巨大的支撑力。  再看产业链条。依托比亚迪、纬亚智能科技等龙头企业,阜南持续延链补链强链,装备制造业已初步形成社会化分工、专业化生产、产供销一体的产业集群,多家上下游企业陆续入驻阜南,形成了“百亿引领、十亿支撑、亿元集聚”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最后看产业主体。一方面看体量。2022年9月,比亚迪投资100亿元的新能源乘用车零部件项目落户阜南。项目从签约到投产用时仅2个月,创造了“阜阳速度、阜南效率”,带动就业1万人以上,每年可为100万辆新能源乘用车提供配套,年产值超百亿元。随着整车线束、精工中心、电机精密注塑件、轮速线、轮毂轴承、座椅面套等零部件生产线的投产,其发展目标是“让全国汽车都能用上阜南造的零部件”。  另一方面看质量。在阜南41家规上高端装备制造业企业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有19家,接近一半的占比意味着阜南正在以科技创新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成色好、质量高。也正是得益于科技创新,2024年阜南县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达到了162.3%;今年上半年,规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达87.2%,稳居阜阳市首位。  通过多个角度的梳理,可以看到阜南正在重构县域产业格局,但同时也引发了很多人追问:阜南是如何瞄准装备制造业发力的?    安徽阜南泰力(安徽)电器  02  抓住发展最大的“势”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梯度转移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深入推进,阜南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阜南县委书记李云川表示,“特别是2018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阜南发展最大的‘势’”。  在推动县域经济发展中,阜南抓住了什么样的势?  首先是顺应制造业发展大势。  从县域经济发展的普遍性来看,“无工不富”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共性规律。不管是苏浙鲁闽等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强县,还是中部地区的河南巩义、湖南浏阳、湖北天门等全国百强县,都是以工业发展引领县域经济发展。阜南作为农业大县,也必须在工业上发力,才能实现县域经济发展提速。  另一方面,“十四五”以来,国家、安徽省在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特别是发展装备制造业上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今年7月,安徽省发布的《培优育强县域制造业特色产业集群行动方案》中明确指出,培育阜南县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等集群发展。这为阜南发展装备制造业提供了宏观环境。  其次是抢抓产业转移趋势。  自2018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沪苏浙向安徽的产业转移呈现持续加快态势。国家、安徽省也在多措并举,加快推动产业转移。  2020年,国家发改委出台《促进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的若干政策措施》,赋予皖北“24条”专属政策。2021年6月,安徽出台了《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实施方案》,阜阳市作为集聚区6市之一,被赋予重点培育智能制造产业集群的使命。2021年12月,国家发改委又印发了《沪苏浙城市结对合作帮扶皖北城市实施方案》,提出沪苏浙8个市(区)与皖北8市结对合作,阜阳市与“全国最强地级市”苏州市对接,阜南县顺势与苏州市下辖经济强县对接。  一系列利好政策出台,为阜南发展提供了新的战略机遇。  最后是发挥自身比较优势。  “阜南地处长三角一体化以及淮河生态经济带范围内,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发展装备制造业可以更高效地参与长三角产业分工,打通东部带动中部的协同发展路径,也可以规避传统重资产工业的竞争红海,通过高附加值产业重塑经济结构,实现高质量发展。”阜南县长胡天立分析说。  具体来看,阜南有着综合投资成本低、市场空间大、产业配套强和人力供应足等比较优势。  以土地成本为例,来阜南投资的浙江籍客商林爱青表示,“在浙江当地投资,仅土地成本上每亩就要上百万元,综合成本算下来比阜南要高出三分之二。这笔省下来的资金,完全可以用来进行科技研发、开拓市场等,把好钢用在刀刃上。”  在市场空间方面,阜南襟带颍淮、承接豫皖,是中原经济区东翼门户,地处合肥、武汉、郑州等中心城市围合区,长三角一体化、中部崛起、中原城市群、淮河生态经济带以及“一带一路”等多重国家战略叠加,区位优势明显。  若以阜南为圆心画圆,半径300公里内,涵盖安徽、湖北、河南、山东、江苏五省,聚集近4亿常住人口,是京九经济带最具潜力的地区之一,也是东进西出的“桥头堡”,南下北上的“中继站”,经济纵深广阔,市场容量巨大。  阜南吹易机械是一家生产全自动吹瓶机的高新技术企业,2023年2月从辽宁迁至阜南经开区投资建厂,企业负责人表示:“南迁主要是基于市场考量,阜南周边人口众多,市场潜力巨大。”  在产业配套上,阜南镀锌、镀铬等金属表面处理能力每年可达1200万平方米,精密金属制品铸造能力每年可达1200万件,现有铸造产能35万吨,工业污水处理能力每年可达6万吨。当下的阜南,已有汽车零部件、橡塑胶机、密炼机、铸造、通用零部件、电子设备元器件、军工装备、配电装备、模具制造等多个装备制造业领域。  更重要的是,阜南人力供应充足。经济高质量发展,人是第一资源。阜南全县人口174万,现有劳动力资源在65万人以上,这也是企业家看中阜南的要素之一。  在阜南,还建有皖北地区规模最大的县级职业技工学校。通过开展“点餐式”“订单式”职业技能培训,每年培养高中、职中毕业生2万余人,在数量、年龄结构和文化层次等方面,均能满足不同规模、不同类型企业用工需求。  说完了阜南吸引企业落户的硬支撑,再来看更为重要的软实力——营商环境。    驻华使节参观阜南黄岗镇柳编展示中心  03  “初来阜南是投资,再来阜南是回家”  2024年冬,阜南经开区周边的一家小微企业遭遇合同纠纷,由于企业负责人经验不足,情急之中找到经开区管委会求助。工作人员得知情况后,冒着大雪往返协调多次,最终圆满解决。“我们一直秉持把企业小事当作大事办的理念,只要企业有需要,都会第一时间响应、全力解决。”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市场有效,离不开政府有为、善为。每个产业链就像一个“朋友圈”,政府要做的,就是通过打造一流营商环境,让企业主体间“加上好友”。一位阜南本地企业家表示,“我给我的客户企业打包票,来到这里投资肯定不会差。”在他的推动下,上下游十几家企业落户阜南,形成了产业链集聚。  那么,阜南的营商环境好在哪?  首先是党委政府用心用情。阜南始终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项“永不竣工的工程”,坚持“无事不扰、有呼必应”,不断擦亮“只要来阜南、万事都不难,南事不难、南事速办”金名片。  阜南秉承“亲人式服务”理念,践行投资阜南零请客、证照办理零烦恼、征地拆迁零接触、建设经营零干扰、用工融资零顾虑、企业服务零距离的“六零服务法”。  与“亲人式服务”一脉相承的,是“四到”理念:服务周到、随叫随到、说到做到、事情办到。通过提供帮办代办“一站式”服务,力促签约项目早开工、早建成、早投产、早见效,持续擦亮“满意‘阜’务”营商环境招牌。  其次是政府守信践诺。阜南县各级政府深刻认识到,政府每一次兑现承诺,都是对市场主体的信心加持;每一次朝令夕改,都是对城市形象的无形损耗。  “我们把全国布局最南端的厂区选址阜南以后,当地很快引进国家AAAA物流企业——黑豹物流,第一时间兑现了招商之初的承诺。”安徽大窑饮品有限公司负责人罗云表示。如今,每小时有3.6万瓶大窑汽水在阜南下线销往全国。  “哪怕是财政再紧张,关于企业的兑现资金一分不会少。”阜南县财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2024年,阜南深入开展公共政策兑现和政府履约践诺行动,全年发布“免申即享”惠企政策111项,兑现财政奖补资金6.9亿元。  第三是要素保障到位。阜南持续落实重点项目要素保障“星期六会商”机制,定期召集发改、财政、自然资源等相关要素保障职能部门负责人,与项目牵头部门、建设单位面对面交流,集中研究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涉及的“人地钱、水电气、能评安评环评”等问题,有效解决项目建设中的要素需求。今年以来,已开展会商37次,推进项目早开工、早纳统、早竣工、早见效。  比亚迪副总裁罗忠良曾感慨道:“初来阜南是投资,再来阜南是回家。”这是企业家对阜南发展环境的肺腑之言,也是很多人考察阜南后的真实感受。    阜南城区  04  县委书记“连发三问”的背后  在2025年的新春第一会上,阜南县委书记李云川连发三问:  面对你追我赶、慢进则退的发展态势,我们的发力点在哪里?  面对预期不稳、需求不足的发展形势,我们的落脚点在哪里?  面对日益复杂、形势严峻的发展环境,我们的突破点在哪里?  这三问,是自我检视、知优明劣的发问,更是在思想破冰中对话阜南的发展之“问”,社会各界能强烈感受到,作为经济后发型县域,阜南对谋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渴望。  这种渴望,也源自对改变发展面貌的强烈追求。对于阜南而言,发展装备制造业曾经是难以实现的目标,“过去,我们想大力发展机械电子产业,但受限于现实瓶颈,没有做起来,所以面对新的历史机遇,阜南这一次绝不能再错过。”胡天立表示。  起步即冲刺,是外界对阜南现在各项工作的深刻感受。在阜南,县政府领导每月至少有8天在外招商,四套班子成员以身作则,既当“指挥员”又做“施工员”,自上而下在全县形成了“大招商、招大商”的浓厚氛围。  得益于全县上下的敢想敢拼、真抓实干,阜南装备制造业正在集聚成势,这也为阜南带来了全方位的变革。  首先是对县域发展动能的重构。作为传统农业县,装备制造业企业集聚,不仅改变了阜南的产业结构,更激发了县域经济发展动能。  阜南县2024年统计公报显示,二产增加值同比增长9.8%,在三次产业中的增速最快;同年,制造业增速达到8.4%。这两项关键经济指标的增速都超过了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对阜南整体县域经济发展产生了明显的带动作用。  另一方面,制造业企业集聚创造出更多就业岗位,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返乡就业创业,在阜南安家置业、结婚生子,为县域经济注入了更多活力。阜南大梁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张伟峰,二十年前从外地回到阜南老家创业。二十年间,他利用自身企业上下游产业链,为家乡招引了十多家企业,这些企业集聚到一起,相互配套,形成了今天的阜南经开区台创园。  这种经济效应与社会效益的互动,正在阜南形成一个“产业升级—人才集聚—城市发展”的闭环增长模式,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持久动力。  其次是干部队伍的改变。阜南从各乡镇遴选优秀年轻干部充实经开区,让最能打仗的人上前线;一批干部主动放弃“铁饭碗”,加入新成立的阜南经济发展集团,全身心投入经济主战场。  一位来自浙江的企业家评价道,“我考察过全国几十个市县,阜南干部展现出来的专业素养和服务意识,丝毫不逊于长三角经济发达地区,甚至有些方面做得更好。”这样的评价并非个例,另一位在阜南考察投资环境的企业家感慨,“阜南干部谈起项目如数家珍,说话做事,有发达地区的样子。”  最后是抓工业、干制造的社会氛围起来了。当下的阜南,不仅是领导干部动起来了,企业家和群众也都在行动,弥漫着“大抓工业、大干制造、大兴阜南”的浓厚社会氛围。  这从一场“战役”就能看出来。2022年,比亚迪落户阜南之初,用工需求非常大,但短短四周时间,阜南就举全县之力,全县发动、全民动员,为比亚迪顺利招工3000余人,解决了用工之急。在这场招工的“淮海战役”中,政府、企业家、群众三方合力,联合行动打了个漂亮仗。  面向“十五五”,阜南将继续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聚焦装备制造业持续发力,集中资源重点推动,助力企业做大做强,锚定“长三角装备制造新城”的目标,真抓实干,奋力前进,努力往前赶。  来源:决策杂志

上一篇: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海南监管局关于李凌民生银行海口分行副行长任职资格的批复
下一篇:
油气产量再创新高盈利能力韧性凸显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