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文章详细
纳百川闯关IPO:盈利能力下滑与现金流告急 营收依赖宁德时代输血
发布时间:2025-08-27

  深交所消息,上市审核委员会审议会议拟于8月28日审议创业板拟上市企业纳百川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纳百川”)的发行上市申请。

  纳百川其背后暗藏的财务数据造假嫌疑、信息披露漏洞、关联交易争议、商业模式脆弱性及募资投向合理性等问题,正引发市场广泛关注。

  闯关君通过多方信息梳理,结合财报营收数据,试图揭开这家“新能源热管理”企业的真实面貌。

  一、财务数据存疑:盈利能力下滑与现金流告急

  1、营收与净利润背离

  2022-2024年,公司营收从10.3亿元增至14.37亿元,但净利润却从1.13亿元降至9542万元,呈现“增收不增利”趋势。同期毛利率从21.79%跌至17.36%,净利率从10.99%降至6.64%,连续三年下滑,凸显成本管控与产品竞争力问题。

  2、现金流骤降与应收账款高企

  2024年经营性现金流仅3877万元,较2023年的1.11亿元暴跌65%,而应收账款却从2021年的2.61亿元攀升至2024年的5.6亿元,占总资产近30%。现金流压力下,公司依赖政府补助、票据保证金操作及抵押资产维持流动性,财务健康状况堪忧。

  3、政府补助依赖加剧

  2022-2024年,公司计入损益的政府补助分别为1986万元、2571万元、3120万元,占净利润比例逐年攀升,2024年占比高达32.7%,若剔除补助,实际盈利水平更低。

  二、信息披露迷雾:安全隐患、客户依赖与子公司纠纷未透明披露

  1、安全生产隐患遭“选择性披露”

  2023年,温州市应急管理局曝光纳百川存在固废堆放无序、消防设备缺失等7项安全隐患,要求限期整改。然而,招股书中仅强调“未因安全生产受处罚”,未提及具体隐患内容及整改细节,涉嫌信息披露避重就轻。中介机构浙商证券被质疑未尽核查职责,或与发行人存在“默契”。

  2、客户依赖风险未充分警示

  宁德时代“输血”占比超45%:2021-2023年,宁德时代直接及间接贡献营收占比分别为53.73%、48.94%、48.21%,单一客户依赖风险极高。若宁德时代需求波动或合作关系生变,业绩将面临崩塌风险。

  电池液冷板成“命门”,超7成营收依赖单一产品:公司营收高度依赖电池液冷板业务,2021-2023年,该业务占比分别为69.36%、79.79%、72.4%,超7成收入来自单一产品线。而宁德时代正是该产品的核心客户,双重依赖加剧风险。

  特斯拉信息披露模糊:早期招股书提及为特斯拉Model 3/Y供应产品,后续版本却删除“特斯拉”字样,仅以“T公司”代称,关键客户信息透明度存疑。

  3、子公司转让纠纷疑点重重

  2020年,纳百川以0元转让全资子公司武汉纳百川,后者存在高额应收账款,转让后电邮与高管撞名,深交所曾质疑交易合理性。该操作或涉资产腾挪、规避债务风险,但招股书解释未完全消除市场疑虑。

  三、关联交易阴影:家族控盘与利益输送路径

  纳百川为典型家族企业,陈荣贤家族持股55.58%并签署一致行动协议。实控人通过个人账户进行绩效奖金支付的行为,或暗示存在未披露的关联方资金往来。

  关联采购频发:2020-2021年,陈氏家族控制的炜邦汽车、浙江奥特西散热器等关联企业与公司发生采购交易累计达300万元,交易公允性及利益输送风险遭监管质疑。

  高管薪酬与资金往来异常:实控人私账操作的132.59万元中,227万元被交易所质疑涉及商业贿赂风险,公司承认其为“业务招待等无票费用”,财务内控漏洞凸显。

  四、商业模式可持续性:行业寒冬下的产能豪赌

  1、行业增速放缓与产能过剩危机

  行业需求萎缩:电池液冷板行业已进入“供大于求”阶段。2025年行业总产能将突破3000万台套,而需求仅2250万台套,利用率或跌至75%。

  逆势扩产风险:公司拟募资5.79亿元将产能从300万台套扩至500万台套(增幅66.7%),但自身产能利用率已从2022年的95%降至2024年的82.86%,扩产后或跌至40%(远低于盈亏平衡点65%)。

  2、竞争力薄弱:低研发、低毛利、低利用率

  研发投入不足:2022-2024年研发费用率分别为3.2%、2.8%、2.5%,低于行业均值4.1%,发明专利仅19项(其中7项继受取得),技术壁垒低。

  客户结构脆弱:前五大客户多为中小厂商,占比营收68%,难以支撑新增产能消化。超7成营收依赖宁德时代的电池液冷板业务,若宁德时代转向其他供应商或需求萎缩,公司将面临严重生存危机。

  商业模式隐患:宁德时代曾要求公司转向寄售制,导致资金周转期拉长至122天,库存压力加剧;同时通过“融单”结算货款(2023年金额1.13亿元),挤压公司现金流。

  五、结语:风险叠加下的IPO之疑

  纳百川的IPO之路,笼罩着财务合规争议、信息披露瑕疵、关联交易疑云、商业模式脆弱性及募资合理性存疑等多重阴影。在新能源行业竞争加剧、产能过剩的背景下,公司激进扩张与单一客户依赖的模式,或难逃“扩产即亏损”的恶性循环。

  超7成营收依赖宁德时代的电池液冷板业务,不仅暴露产品单一化风险,更将公司命运与宁德时代深度绑定,一旦产业链波动,业绩或将断崖式下跌。

  投资者需警惕其包装下的真实风险,监管亦应对财务真实性、信披完整性与关联交易穿透核查严格把关。这场资本盛宴背后,或许是一场与行业周期逆向而行的豪赌。

上一篇:
解锁“知产”变现的N种方式
下一篇:
星源材质:毛利率跌破30%、海外扩张债务压力、固态电池技术巨额投入与产业化不确定性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