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文章详细
陕南第一个县级市,现在怎么样了?
发布时间:2025-08-26

  旬阳的发展,需要政策、需要资金,更需要能干事、敢干事的人。

  作者|山人出品|夹馍星球

  “县级市”是中国一种独特的行政区划,其行政级别和县一样,都是正处级,但由省级政府直管,资源和权限要比普通县大,往往意味着更好的发展前景。

  中国从1983年开始实施“撤县设市”,其背景是应对城市化发展进程。因为“县”是延续自古代的行政建制,主要管理农村,而“市”则侧重商业和贸易,重点是建设城镇。

  九十年代是全国“撤县设市”高峰,县级市的数量激增。不少东部省份,县级市的数量超过20个。

  但很多地方只是跟风,为了面子,过犹不及。新世纪后,县改市的门槛增高,想升级就难了。

  相比之下,陕西省在这股风潮中比较保守,截至目前仅有7个县级市:

  韩城(1983年设立,渭南代管)

  华阴(1990年设立,渭南代管)

  兴平(1993年设立,咸阳代管)

  神木(2017年设立,榆林代管)

  彬州(2018年设立,咸阳代管)

  子长(2019年设立,延安代管)

  旬阳(2021年设立,安康代管)

  距离最近的便是2021年设立的旬阳市,也是陕南地区唯一一个县级市,含金量显然是很高的。

  很多人还记得,2021年8月26日,是一个秋雨天,旬阳市成立大会暨揭牌仪式如期举行,从此迈向新的阶段。

  如今,4年过去,旬阳的发展有什么变化吗?这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旬阳位于陕西东南部,安康东部

  旬阳原名洵阳,是一座古城,和大多数城市一样,它的诞生是因为处于河口位置——旬河与汉江交汇处,便于古人交通。

  旬河发源自秦岭东南麓,由西北向东南流淌,中途接纳商洛的乾佑河,水量增大,但就在它要注入汉江时,遇到高地阻碍,又拐向东北,绕了个大弯才流入汉江,形成了太极图形状。

  因此,旬阳有个外号“太极城”。

  △旬阳地图,可以看到明显的太极形状

  漫长的古代时期,长安人从关中平原东南的峪口入山,翻越秦岭后,沿旬河河谷南下。到达旬阳城后,向西可溯汉江而上去安康、汉中;向东顺流而下可去襄阳、武汉等地。

  这条蜿蜒于山间的道路,人称“乾佑古道”,是穿越秦岭的多条古道之一。而旬阳,就成了一个小的交通枢纽。

  唐代诗人贾岛曾沿这条道从长安到镇安县云盖寺旅游,留下一首诗:“一山来了一山迎,百里都无半里平。宜是老禅遥指处,只堪图画不堪行。”

  这首诗恰是对陕南山区的最佳描述,山高路陡,交通不便,旬阳亦如此。

  战国时期,旬阳原为楚国之地,属于楚国所设汉中郡(包括今湖北省西北部和陕西安康市)。后来,楚国在丹阳之战中败给秦国,汉中郡被秦国占据。

  旬阳位于秦楚两国的交界区,归属也在两国间摇摆。对秦国来说,是向东进击的桥头堡,对楚国来说,是大后方,故有“秦头楚尾”之称。当时,旬阳地界设有一座旬关,是军事要地。

  △战国时期,旬阳处于秦楚交界处

  秦朝统一后,汉中郡是全国三十六郡之一,包括南郑县(今汉中)、西城县(今安康)、上庸县(今湖北竹山县)等,旬关属于汉中郡辖区。

  秦末战乱,刘邦从南阳出发,走武关道攻打关中时,曾派大将郦商率一支偏军进攻汉中郡。《史记》载:“别将攻旬关,定汉中。”旬关可谓汉中郡的东门户。

  西汉时,开始置洵阳县,按照“山南水北为阳”的规则,故城应在旬河北岸。但在东汉时期,旬阳县废置,并入西城县。

  △旬河流向,注入汉江

  东汉建安二十年(215年),曹操打败割据汉中的张鲁,把汉中郡东部的西城县划分出来,另设西城郡,后又改名魏兴郡。

  随后,老将黄忠斩杀夏侯渊,汉中郡被刘备夺取。魏兴郡就成了曹魏与蜀汉对峙的前沿地区,因为战争需要,魏兴郡郡治一度设在旬阳。

  曹魏太和二年(228年),上庸郡太守孟达受诸葛亮招诱,企图叛魏归汉,但被司马懿察觉,后者率军急速前来围攻,孟达兵败,据说逃跑到旬阳被杀。

  今旬阳市城关镇李家台村王家山上有一座孟达墓,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但据史书记载,孟达身死上庸城,首级被送到洛阳焚毁。旬阳的墓很可能是纪念性质的衣冠冢。

  △三国时期,汉中属于蜀汉,安康属于曹魏

  公元280年,西晋灭东吴、统一全国后,重设洵阳县。

  旬阳处在作为南北分界线的秦岭南麓,当中国历史南北分裂时,常被两边的政权拉锯,战争频发。比如在漫长的东晋南北朝时期,旬阳就被反复争夺。

  元朝灭南宋时,经历了旷日持久的战事,陕南地区人口大减,洵阳县再次被取消。明朝时,生产力得到恢复后,洵阳又复置,此后就稳定下来。

  1964年,在生僻字地名改革中,洵阳县改名为“旬阳县”,直到2021年升级为旬阳市。

  需要注意的是,咸阳有个县叫“旬邑”,一字之差,不熟悉的人容易把两地混淆。

  旬阳因水而建城,其下辖的21个镇,名字也多与水有关,比如蜀河、棕溪、赵湾、沙阳、兰滩、仁河、仙河……都有个三点水旁。

  △旬阳行政区划图

  除了旬阳政府所在的城关镇外,比较重要的镇还有下游的蜀河镇。

  蜀河古称洧河,与旬河一样,是汉江的一级支流,发源自秦岭南麓,在蜀河镇汇入汉江。所以,蜀河镇也是一个交通枢纽,同时它更靠近江汉平原,从南边来的货物更容易在此集散。

  △蜀河镇位置

  公元280年,当西晋重置旬阳县时,也在蜀河口置兴晋县。北魏占领此地后,改名洧阳县。

  洧阳县存在时间也较长,直到北宋初年(996年)才撤销,并入旬阳县。

  因为位置优势,到了清朝中后期,蜀河铺成为旬阳第一大商贸集镇。湖广地区的百姓从南向北移民,前往秦巴山区开荒定居,蜀河是必经的歇脚地。

  往往是一顿酒后,操着湖广口音的人在此分别,从此四散各个山头。

  南边来的瓷器、食盐、白糖等日用品,到达蜀河镇,如果继续溯汉江而上,可到旬阳、安康、汉中等地;如果向北走山道,经过商洛地区,翻越秦岭后,可到西安。

  今天的蜀河镇还保存着各省商人建造的商号、会馆,形成了古建筑群,昭示着往日的繁华。

  △蜀河古镇

  2014年,蜀河古镇被评为第六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也是旬阳唯一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地理位置的便利程度和地形条件,决定着一个城市的过去和未来。旬阳县城比蜀河镇地形宽阔,所以它能长期作为县级行政建制存在,但它又比安康盆地小,注定没法成为大都市。

  旬阳在当下经济的发展,得益于交通。1978年,襄渝铁路(襄樊-重庆)建成通车,旬阳县及其下辖的蜀河镇、棕溪镇、吕河镇都设有站点,是陕南较早通火车的地方。

  2001年,西康铁路(西安-安康)开通运营,基本是沿“乾佑古道”修建,一路南下到旬阳后,再向西拐向安康。于是,旬阳就成了一纵一横两条铁路的交汇点。

  △西康铁路经过旬阳

  同时,公路G316国道(福建-青海)、211国道(银川-贵州)也在旬阳交汇,便利了旬阳物产的外运以及人员外出。

  西康铁路的开通,密切了旬阳和省城西安的联系。在那之后,大量旬阳人外出去西安务工,比在贫瘠的土地上劳作更能获得收入。

  现在西安很多住宅小区,就是旬阳人盖的。部分包工头也因为站在房地产的风口,飞了起来,改变了命运。

  有了钱后,他们也不会忘记回到大山,盖起村里的第一栋楼房。

  地处大山中的旬阳,土地不如平原地区肥沃,但树上的物产极为丰富。

  比如,有一种树叫拐枣(学名枳椇zhǐ jǔ),树干材质坚硬,可做家具,果实像鸡爪子,富含葡萄糖和苹果酸钾。寒露前后,拐枣熟了,可以直接塞进嘴里吃,甜甜的。

  一般农家都是用拐枣酿酒,这是一种土酿方法:把拐枣碾碎,和粮食、曲等混在一起,装进大木桶中发酵。数月后,当一股酒香开始从桶中溢出来,就到了烤酒的时候。

  在一口大铁锅中置上木甑,把酒料装进木甑里,顶上再放一口盛满冷水的铁锅。下面大火蒸烧,热气遇到顶上的冷锅后,凝结成酒液,顺着侧边的管槽流入壶中。

  △农村烤酒

  好的拐枣酒味道浓烈,辣中带甜,热乎乎的一口下肚,浑身疲乏顿失。一般家里烧酒都是自饮和招待客人,有的人家拐枣树多,也会卖钱,一斤大约20多块。

  据官方报道,旬阳的拐枣树种植面积已达40万亩,规模居全国之首。2023年,旬阳市被中国经济林协会命名为“中国拐枣之乡”。

  目前,旬阳也有多家企业在开展拐枣产品深加工,比如拐枣饮料、拐枣醋、拐枣原浆酒等,年产值能达到6000万元。

  △拐枣

  旬阳还有一种水果叫狮头柑,因为果皮隆起像“狮子头”而得名,果大皮薄,果肉多,味道甜,维生素含量大。早期也是自家栽种品食,后来随着交通发达,开始销往全国。

  2014年,曾有一位领导人到旬阳考察,给狮头柑高度评价,带动了狮头柑的规模化发展。比如,在吕河镇冬青村,狮头柑种植面积超过千亩,每年能带给农户收入近10万元。

  2017年,旬阳狮头柑成为“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和保护产品。

  △狮头柑

  靠着开荒出来的山地和大自然赐予的各类物产,旬阳人自给自足,度过了几千年的农业社会历史。当进入现代时期,摆在老百姓面前的一个挑战是,如何赚钱。

  除了卖粮食、水果、山货外,农民的收入来源主要是两个:一个是蚕桑,一个是烟草。

  旬阳在清朝时期就开始栽桑养蚕,到建国时全县有桑树4万多株。1979年,旬阳县被陕西省评定为“蚕茧基地县”,当时蚕桑产量仅次于安康县、紫阳县,位居全省第三。

  养蚕主要在春季的一两个月,时间短,工作量相对轻松,家庭妇女是主力。忙碌期是在蚕宝宝长大后,需要吃大量桑叶。最怕遇到雨天,桑叶晒不干,蚕吃了拉稀。

  那段时间,在旬阳的山村里,几乎家家屋里都响彻着蚕吃叶子的“飒飒飒”声,如海浪涌动。

  △养蚕

  但养蚕的收入有限,旬阳人致富主要靠1990年代发展起来的烟草种植业。

  旬阳的山坡地适合栽种烟草,那是一种大叶草本植物,叶子成熟后,经过专门的烟炉烘烤,变成焦黄的干烟叶,然后卖给烟厂,加工成一支支香烟。

  1976年,旬阳建立卷烟厂。1989年,烟厂和外面的医科院校、科研单位合作,在烟叶中加入中草药绞股蓝,研制出一种“保健烟”,号称有降血脂血糖的作用,并取了个名字——“祝尔慷”。

  △祝尔慷香烟

  1990年,祝尔慷在泰国博览会上获得金奖,声名大振,成了本地名牌烟。那时候,安康地区流行一句话:“左手一杯泸康(酒),右手一根祝尔慷”。

  旬阳卷烟厂年产香烟总量15万箱,“祝尔慷”能贡献5万箱。烟厂的税收长期占旬阳县财政收入的50%左右。后来,旬河岸边还建起了一个祝尔慷广场,是县城的标志性景观。

  旬阳烟厂效益的增长,带动全县农民把栽烟作为主要营生。翻阅《安康日报》,那些年关于旬阳经济的报道,主要就是全县种植烤烟多少亩,收购烟叶多少斤。

  旬阳工业经济的发展,主要是在新世纪后。

  一些物产开始进入产业化开发阶段。比如2001年,旬阳县健兴魔芋食品有限公司成立,专注于将魔芋加工成农副食品,从家庭自制的一道菜品,变成市场产品。

  2004年,旬阳卷烟厂迎来转折期,被宝鸡卷烟厂兼并。就在前一年,国家烟草专卖局提出,将强制性关闭20万箱以下的烟厂。兼并后,旬阳烟厂得以继续生存。

  但去到更大的市场后,祝尔慷的销量就显得微小了,不久后停产,让旬阳人颇为可惜。10年后,祝尔慷重新上市,却没人抽了。

  △旬阳祝尔慷广场

  2005年,《安康日报》报道,“旬阳县域经济发展在安康率先进入工业化初期阶段。工业产值连续7 年超过农业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构成比高达73.2%,开始由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转型。”

  旬阳县城的人可能对此感受最深,因为买房开始提上家庭计划了。

  2001年,旬阳与四川长兴实业集团签订房地产开发项目,总投资近2亿元,在旬河北岸、火车站东侧的滨河大道上,建设商品房住宅区“康华园”。

  一排排崭新的楼房次第耸立,当时能住进康华园的人,是财力和地位的象征。不过,当发大水时,康华园也容易被淹。

  △康华园

  2004年,总投资1680万元、占地面积2880平方米的美华大酒店开业,是旬阳当时的高档酒店。但20年后,美华酒店因为民间借贷纠纷爆雷。

  旬阳的真正发展,是2010年前后的招商引资。

  2009年,旬阳生态工业园成立。之所以强调“生态”,因为旬阳位于汉江岸边,是南水北调工程的水源涵养区,重工业发展受限。比如,旬阳有汞、锑、锌等矿产资源,但不能随便开采。

  次年,位于吕合镇的“吕河工业园区”也获批建设,重点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新型建材、硅材料及先进制造等产业。

  2016年,以这两个工业园为基础,旬阳成立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有了产业园的环境和政策,多年来陆续有大型工业集团落户旬阳。

  陕西尧柏特种水泥集团,是一家香港上市企业,在旬阳白柳镇设立分公司。为保护山区环境,尧柏水泥建成了亚洲第一长管式原料输送长廊,成为旬阳的一道风景线。

  △尧柏水泥旬阳皮带长廊

  陕西汽车集团在旬阳成立“宝通专用车部件有限公司”,主攻汽车零配件生产、系列专用车研发和特色整装车生产。

  2013年,旬阳生态工业园与西安科技大学合作建设的“硅镁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成,让科技赋能产业发展。

  再加上隶属于陕西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的旬阳卷烟厂,旬阳已有多家各领域的龙头型企业,带动旬阳经济开始突飞猛进。

  2013年,旬阳县GDP达到100亿元。放到全省来看,这个数字可能并不耀眼,当时榆林神木县的GDP已达千亿元,但对于一个山村小城来说,实属不易。

  △旬阳城市夜景

  2015年,安康市政府发布《关于支持旬阳县率先发展的意见》,指出“旬阳是全市经济大县、工业强县”,目标是到2020年实现“县域经济排名进入全省前20位”,建成全省经济强县。

  这个目标提前完成。2019年,旬阳县首次跻身陕西省十个“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先进县”之列,即“十强县”。

  不过,这个“强”不是单纯的GDP标准,还结合了党风廉政建设、环境保护、节能降耗、安全生产等多方面情况,是一个综合指标。旬阳从一开始就打出的“生态”牌是对的。

  至此,旬阳经过近20年的发展,初见成效,也为县改市奠定了基础。

  早在2016年,旬阳就启动撤县设市资料上报工作,但关键是要达到设市条件要求。

  旬阳县面积为3554平方公里,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常住人口35.78万人,人口密度约为100人/平方公里,属于中密度地区。

  撤县设市需要满足“县总人口中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口不低于25%,并不少于12万”。而旬阳县居住在城镇的人口约为17万人,占比48.15%,符合条件。

  △旬阳滨河公园

  同时,经济指标要满足“全县乡镇以上工业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不低于70%,并不低于12亿元”。

  2020年,旬阳县地区生产总值173.5亿元,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83.02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67.63亿元。

  算下来:(83.02+67.63)÷173.5=0.87,87%>70%。

  正因为满足了这些条件,2021年2月,国务院批复同意旬阳县设市。而就在当年,旬阳市GDP首次突破200亿元大关,达到200.74亿元。

  △ 2021年8月26日,旬阳市成立大会暨揭牌仪式

  撤县设市自然有不少好处,比如财政上有更多的周转资金,可以推进很多重点建设项目,城市化进程会加快。

  这些效果体现在旬阳,肉眼可见。

  2022年底,旬阳水电站全部建成,转入商业运行。这是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在陕西投资建设的最大水电工程,也是陕西境内汉江流域梯级开发的收官之作。

  △旬阳水电站

  2023年初,旬阳市人民医院门诊楼改造项目完成,正式投入使用。这是重点民生工程,方便了患者问医就诊。

  同年12月,棕溪镇汉江大桥正式通车,旬阳境内最后一个汽车轮渡完成“渡改桥”,过江不再靠渡船,解决了汉江南岸3万多人的出行难题。

  △棕溪镇汉江大桥

  目前,国道G316(福建-青海)旬阳过境段正在施工修建,将进一步提升旬阳和外界的交流。

  旅游方面,旬阳以“太极城”为概念,一方面优化城市环境和交通条件,一方面在西南部的宋家岭上打造观景台和太极文化体验项目,站在岭上可俯瞰旬河入汉江的生动太极图景象。

  2024年,太极城宋家岭景区被命名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2024年旬阳市GDP为220.53亿元,其中旅游收入超过30亿元。

  △站在宋家岭上看旬阳

  尽管如此,旬阳的发展任重道远。

  交通依然是大问题。正在修建的西渝高铁(西安-重庆)没有经过旬阳城区。接下来,旬阳要想拥有高铁,得期待安康-襄阳高铁是否会修建了。

  在广大的山区,很多村落的公路还没有做到户户通。通公路的地方没有完全硬化,已硬化的公路保养力度不够,坑洼路况严重……这些实际情况都在影响着百姓的生活。

  受制于山区条件,网络建设更是落后,比起平原地区差距较大。而在如今的信息化时代,做不到信息畅通,就缺少发展的神经。

  因为长期的封闭环境,旬阳人的发展意识、商业思维、服务精神都还欠缺,比不上东部地区人的灵活。

  一句话,旬阳市的发展,需要政策、需要资金,更需要能干事、敢干事的人。

  —END—

  原标题:《陕南第一个县级市,现在怎么样了?》

  阅读原文

上一篇:
美元债异动|国家电网CHGRID 4 05/04/47价格下跌1.04%,报86.886
下一篇:
中国平安发布中期业绩!下半年聚焦“十六字经营方针”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