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文章详细
前沿 | 民营核聚变商业化加速
发布时间:2025-08-26

  8月初,国内首家专注于小型模块化核聚变商业化的高科技创新企业诺瓦聚变宣布完成5亿元天使轮融资,将重点投入研发国内首台小型模块化核聚变反应堆,精准应对AI供电需求,为全球能源转型贡献力量。

  该笔融资创下了国内民营核聚变公司单笔融资新高,联想控股旗下君联资本参与本轮融资,共同助推核聚变能源商业化进程。

  什么是小型模块化核聚变技术

  图虫创意-2004634736655859743.jpeg

  核聚变是两个轻原子核在极高温度和压力下聚合为一个重原子核,并伴随着巨大能量释放的一种核反应形式。然而,实现可控核聚变一直是科学界的一大难题,需要克服极高温度、压力等极端条件。

  小型模块化核聚变技术致力于将传统庞大复杂的聚变反应堆进行小型化、模块化设计。一方面,体积小意味着可以更加灵活地部署,无论是在偏远的海岛、沙漠,还是城市的能源中心,都能找到合适的应用场景;另一方面,模块化设计使得建造过程如同搭积木一般,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组合,大幅缩短了建造周期,同时也降低了成本。

  核心原理:

  给核聚变装上“小型化引擎”

  图虫创意-1809757982950031370.png

  小型模块化核聚变技术的核心,依然是实现可控的核聚变反应,但它在技术路线上进行了创新优化,以适应小型化和模块化的需求。

  其中,场反位形(FRC)技术是关键之一。在传统的磁约束核聚变装置中,需要依靠外部强大的磁场来约束高温等离子体,防止其与装置壁接触而冷却。FRC技术能让等离子体自身形成闭合的磁场结构,就像给等离子体穿上了一件“磁力外衣”,使其能够自主稳定存在,大幅减少了对外部磁场的依赖,从而实现了装置的小型化。

  磁压缩技术则是促进核聚变反应的“助推器”。通过对等离子体施加瞬间的强磁场压力,使其体积迅速压缩,密度和温度急剧升高,氘和氚原子核获得足够的动能,克服彼此间的库仑斥力,发生聚变反应。

  这两种技术的结合,如同为核聚变反应打造了一个高效的“反应炉”。FRC技术解决了等离子体的稳定约束问题,磁压缩技术则创造了核聚变所需的高温高压环境,两者协同作用,让小型化的核聚变装置能够稳定、高效地运行。

  作为中国首家专注于小型模块化核聚变商业化的高科技创新企业,君联资本所投企业诺瓦聚变成立于2025年4月,其核心技术路线依托场反位形(FRC)与磁压缩技术的协同创新,巧妙地融合了传统磁约束与惯性约束核聚变技术的优势,显著降低核聚变电站的建造成本与研发周期,有望在数年内率先实现商业化。

  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称,全球超过80种SMR(小型模块化)设计正在19个国家开发。目前,全球仅三座SMR在运行,分别位于中国、俄罗斯和日本。在这一全球竞赛中,诺瓦聚变填补了国内核聚变SMR技术路线的空白,谁能率先取得突破,谁就能在未来的能源领域占据主导地位。

  万亿市场:

  聚变能源的蓝海

  图虫创意-2009980467599245317.jpeg

  从政策层面来看,我国对核电等清洁能源的支持力度持续加大。2024年7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明确提出加快沿海核电等清洁能源基地建设。现在,国内核电在电力结构中的占比稳步提升,已达到5%左右。据中国核能行业协会预测,到2035年,这一比例将提升至10%左右,民营核聚变商业化有望迈入高速发展期。

  根据Ignition Research预测,到2050年可控核聚变行业将成为一个至少1万亿美元的市场。当小型化聚变堆从概念走向应用,能源将不再是制约文明发展的瓶颈,而是托举人类飞向星辰大海的坚实翅膀。

上一篇:
人工智能时代,大学生就业难题何解?张一鸣悖论引发的思考
下一篇:
活力中国调研行丨产销两旺,中国新能源汽车持续火爆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