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文章详细
南方电网:AI赋能 解锁智能电力未来密码
发布时间:2025-08-26

  在“智能时代,同球共济”的浪潮下,人工智能正重塑各行各业,电力行业也不例外。南方电网公司作为电力行业领军者,敏锐把握机遇,积极投身人工智能领域,成为推动电力行业智能化转型的关键力量。近日,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在上海召开。北极星电力网对话南方电网公司数字化部总经理龙云、南网数研院副总经理索智鑫,围绕南方电网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探索与实践,展开了深入且全面的解读。

  北极星电力网:在当前智能时代,电力行业是如何理解应用人工智能的必要性?南方电网公司积极发展人工智能,是基于哪些方面的考虑?

  龙云: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正全方位渗透并深刻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能源电力行业正处于智能化转型的关键阶段,电力系统属于高度自动化的工业控制系统,在发、输、变、配、用各环节均具备较强的感知和控制基础。近年来,公司大力推进数字化转型,大部分业务已实现线上运转,部分业务尝试开展智能化升级。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电网设备的智能巡检、电力交易智能求解以及电力客户智能服务,能够显著提升业务效率、优化作业模式、推动管理变革,为全社会提供更加稳定、优质、高效的电力保障。这是数字技术与电力业务深度融合的自然演进过程,也是电力行业适应智能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

  与此同时,随着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大规模并网,以及电动汽车等新型负荷的接入,电力系统结构与运行特性发生深刻变化。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在供需平衡、系统调控和安全稳定等方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传统方法和技术已难以有效应对。而人工智能技术在新能源发电预测、系统仿真计算与稳定分析、海量主体优化调控等方面的应用,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能够有效解决电网生产运行中的诸多难题,为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提供关键的解决方案和技术支撑。

  基于以上背景,南方电网公司把握能源转型的大势和电力发展的机遇,将人工智能列为公司战略重点,全面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加快人工智能与电力业务的深度融合,力求在智能时代实现新的跨越和发展。

  北极星电力网:南方电网公司是如何开启智能化转型征程的?目前取得了哪些显著的成果和成效?在人工智能领域,公司又有怎样的发展规划?

  龙云:南方电网公司的智能化转型起步较早、布局较深。2019年,公司率先在央企中推进智能化转型,将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作为重要的战略,并纳入公司的发展规划。2022年,公司全面布局电力人工智能赛道,成立了央企首家人工智能专业公司,为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供了专业的平台与支撑。2023年,公司上线了首个电力行业全栈自主可控人工智能创新平台,并发布了电力行业首个自主可控大模型“大瓦特”,标志着公司在人工智能领域实现了从技术引进到自主创新的关键转变。2024年,公司意识到生态共建对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性,牵头组建电力行业人工智能联盟。同年,公司的“大瓦特·驭电”智能仿真大模型荣获世界人工智能大会SAIL奖,并入选央企“十大国之重器”,这是对公司人工智能技术实力和创新成果的高度认可。2025年,公司成立人工智能研究中心,牵头筹建国家人工智能应用中试基地(能源领域电力方向),致力于构建“共建共享”的行业生态,促进行业内外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电力行业的广泛应用和共享。

  六年来,公司在人工智能领域不断深入探索,技术发展谋划更加系统,实践也取得了阶段性显著成果,主要聚焦在算力、数据、模型、场景这“四要素”上。

  在算力支撑方面,公司作为央企牵头,联合行业头部厂商,实现了国产算力的统一纳管和调度,为人工智能模型的训练和应用提供了强大的算力支持。在数据资源方面,公司不仅形成了电力行业最大的样本库,打造了高质量的数据集,推动南方能源行业可信数据空间建设,促进了能源数据在多主体间的流通共享,为人工智能模型的训练提供了丰富、准确的数据资源。在模型体系方面,公司的大瓦特模型体系不断完善,已经打造了2个基础大模型、7个业务域大模型、10个场景大模型、340个小模型和各类智能体,年累计调用达23.4亿次。在场景落地方面,公司将模型技术和电网业务深度融合,规划建设700多个落地应用场景,为电网的智能化运行和管理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例如,在输配电领域,全网输电线路智能识别拍摄的照片数量超过25亿张,累计发现超过300万处缺陷;“天空地”立体化巡视模式得到大规模推广,自主巡检里程达100万公里,大大提高了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展望未来,公司将更加积极拥抱人工智能技术,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公司业务中开展广泛和深度的应用。包括加强工程化、体系化大规模高质量数据集建设,加大算力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坚持模型自主开源,持续打造高价值场景,推动人工智能全面嵌入电网规划、建设、生产、运行等各个环节。除了聚焦“四大要素”外,公司还将积极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打造核心人工智能技术团队,攻克专业科学计算和具身智能技术等关键难题,构建开放共享的生态体系。目前,公司已经构建了电鸿生态、电算协同生态、可信数据空间生态和人工智能产业联盟生态等四大生态体系,公司希望能够凝聚生态伙伴智慧共识,共同推动电力智能化发展。

  “智能时代,同球共济”,南方电网公司将秉持开放共享的态度,引领电力行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服务国家发展大局,与全球电力生态伙伴一起,共同应对智能时代的挑战,共创能源美好未来。

  破局之道:以生态共建破解发展瓶颈

  北极星电力网:目前南方电网公司在发展人工智能过程中遇到的最大挑战是什么?公司又是如何去迎接这些挑战的呢?

  索智鑫:在发展人工智能初期,南方电网就意识到可能会面临一系列问题和挑战,比如算力设施投入大、模型技术要求高、高质量数据需求量多、场景建设机制不完善、复合型人才稀缺等。针对这些问题,公司高度重视,通过规划引导,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有序推进人工智能建设。

  我们认为,破解当前发展瓶颈的关键是生态共建。依靠单一企业力量,难以有效推动人工智能与电力行业深入融合。南方电网公司作为“数字中国”建设坚定的执行者,在政府引导下积极发挥自身优势,搭建公共性、中心化的资源配置平台,聚集关键资源,降低行业进入门槛,加快供需对接,培育高端人才。我们希望将电力人工智能生态共同体,打造成电力人工智能领域新型协作模式的关键载体,结合政府引导和市场作用,优化电力人工智能领域协作方式,构建一个广泛、公平、透明的“试验场+赛马场”。在这个平台上,形成开放、共享、共赢的技术和人才“汇集地+创新地”,推动全行业一起解决资源、技术、信息难题,实现数据、模型、人才等要素的全局优化配置,最终提升行业整体水平,实现共同进步和发展。

  优势赋能:电网企业发展 AI 的独特价值

  北极星电力网:对于电网企业领先发展人工智能的必要性与优势,您是怎么看的?公司是如何推进智能时代到来的?具体在哪些业务上可以应用到人工智能技术呢?

  龙云:电网领域领先发展人工智能具有多方面的优势基础。电力系统对数字化、自动化技术的需求和应用一直走在能源工业领域的前列。在数字化发展的过程中,电网领域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数据资源,形成了良好的数据和系统基础,其自动化程度较高,具备强大的感知和控制能力,为引入人工智能技术提供了有利条件。

  此外,电力行业对于人工智能具有迫切的需求。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背景下,电网面临着更为复杂的物理结构与运行特性,对电网的供需动态平衡、设备态势感知的实时性、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工智能技术能够满足电网各类应用场景需求。例如,人工智能在新能源消纳、电网资产运维等方面已经展现出了广泛的应用前景。人工智能技术与能源电力产业的融合发展,已经成为新时代推动能源行业提质增效的重要引擎。

  目前,公司正在积极推动全业务域人工智能赋能行动,重点在三大领域已有一定成效:

  一是电力系统安全稳定保障。充分发挥人工智能强大的时序预测、科学计算能力,实现电网供需充裕度智能评估、安全稳定智能校核分析、运行控制策略智能生成。目前,负荷预测已实现“机器代人”,新能源消纳率稳定超97%。

  二是电力运行效率提升。以人工智能促进电力运行更加高效,目前超40万公里输电线路,4700座变电站和7万座的配电房实现了智能巡检,超99%变电站达到无人值守水平。

  三是客户服务提质增效。人工智能助力优化用电营商环境,约90%的客服业务实现了智能辅助或者机器代人,95598满意率达到97%。

  务实举措:筑牢 AI 发展的基础支撑

  北极星电力网:南方电网公司是如何大力推进人工智能的发展的?

  索智鑫:当前,人工智能应用落地对资金、技术仍存在较高依赖度。南方电网公司正通过健全人工智能算力、样本、模型运营机制,实现算力资源统筹调配与高效利用,促进高质量样本沉淀共享,助力模型能力迭代升级与协同共用,提升人工智能投入的成本效益。

  在这一过程中,公司重点推进两项工作。

  一是持续打造人工智能高质量样本库。公司依托底座式数据中心,以人工智能飞轮为主要工具链,形成云边端深度协同、数据场景迭代互促的可持续发展路径,统筹打造人工智能高质量样本库。针对数据隐私保护,构建了隐私保护策略和可信分级分类评测体系,结合安全隔离机制,力求实现“原始数据不出域、数据可用不可见、数据可控可计量”,确保数据安全合规使用。

  二是以精益管理和技术优化,提升算力资源利用效率。在精益管理方面,公司通过算力调度尽可能满足公司员工算力需求。制定人工智能算力运营工作指引,通过人工智能创新平台实时监控算力使用情况,合理评估算力使用率,制定算力分配策略,保障算力资源整体利用率。在技术优化方面,公司通过模型量化等技术创新,减少了冗余计算,提升了模型运行效率。未来,公司将持续在模型研发上投入资源,不断探索新技术和新方法,为人工智能在电力行业的应用提供坚实的算力保障。

上一篇:
(深互动)诚志股份:公司在半导体显示材料行业的合作客户主要为业界知名企业
下一篇:
一伦敦飞北京波音777客机迫降俄城市:发动机出故障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