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文章详细
广西日报 | 推动乡村振兴的“广投力量”
发布时间:2025-08-26

      走进广西来宾市兴宾区正龙乡,在红水河畔的山坡丘陵上,一块块光伏板整齐排列,将太阳散发出的光和能量转化为源源不断的电能。这里是由广西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投集团”)投资建设的正龙光伏电站,也是广投集团助力乡村振兴实践的缩影。一块块光伏板的背后,是企业结合产业发展赋能乡村振兴的创新尝试。      ●广投集团在桂中地区建设的首个集中式“农光互补”项目——广投桥巩能源公司正龙光伏发电项目。  “十四五”以来,广投集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关于广西工作论述的重要要求,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坚持规划先行,累计投入2.5亿元帮扶资金,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立足能源、金融、中草药等产业优势,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效益,从产业落地、金融支持到数字化赋能,扎实推动乡村振兴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  光伏产业“照亮”乡村振兴路  广投集团帮扶的河池市都安瑶族自治县东庙乡三团村,“九分石头一分泥”。“我们村没地没水又‘没人’。广投集团2019年无偿捐赠了130多万投资建设光伏发电项目,每年为我们村带来了7万元以上的稳定收入。”三团村党支部书记韦俊德说,“2024年祝著节的时候,我们首次为1591位持股村民分红16万余元,日子越过越有盼头”。  2025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广投集团所属广西能源集团紧扣国家“双碳”目标和乡村振兴战略,积极探索“绿色发展+乡村振兴”新路径,推进新能源下乡进村,借“光”发力,点亮乡村振兴致富路,加快农村产业绿色转型升级。公司无偿捐赠580多万元为都安瑶族自治县援建4个“光伏发电+产业振兴”项目,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创收4—7万元,周期长达25年以上,为乡村振兴注入持续发展动力。广投桥巩能源公司以“农光互补”模式在桂中地区统筹推进正龙光伏项目,项目装机容量达85MW,年均发电量1.1亿千瓦时,与传统能源相比,每年可节约标准煤3.5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9.5万吨,成为集中式光伏与现代农业协同发展的全区行业标杆。  电力保障是乡村产业“生命线”。广西能源股份投资14.68亿元为贺州市八步区(平桂区)开展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新(扩)建9个变电站、1340个变台及5368公里的线路,覆盖18个乡镇,包括土瑶聚居区的一些深度贫困村,建设农村现代智能电网,“两率一户”指标均达到国家要求,显著提高农户的电力获得感。  金融活水托起幸福大船  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过程中,广投集团所属金融企业切实写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发挥银行、保险、租赁、担保等金融全牌照优势,以“金融活水”滋养八桂特色产业。  “我这次来参加广西北部湾银行北流支行政银企对接会,才知道有这么优惠的普惠贷款政策,工作人员还为我们‘量体裁衣’制定了融资方案,真是太贴心太便捷了!”广西彤禾丰沉香科技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感慨。  结合广西“一县一业”“一村一品”战略,广投集团旗下北部湾银行加大创新产品推广力度,通过“微e贷”“农营贷”等普惠金融产品,推出“六堡茶贷”“糖业贷”等90多个农业定制化产品,精准支持茶叶、桑蚕、果蔬等特色农业产业链小微企业和农户。今年以来,在县域开展宣介会超30场,达成融资合作意向超12.6亿元,累计走访县域民营小微企业超5000户,授信超200亿元,投放贷款超130亿元。  “种了一辈子地,就怕‘靠天吃饭’。”在革命老区百色市右江区四塘镇永靖村,糖料蔗种植户陈日刚感叹。面对农业种植风险,广投集团旗下国海证券通过发挥期货市场风险规避功能,累计开展“保险+期货”项目55个,服务农户47000余户,赔付超4800万元,覆盖种植类农产品12.8万亩,养殖类农产品18.8万吨,让老百姓尝到价格保险的甜头。  针对群众在办保险、查补贴等方面“多头找、反复跑”情况,广投集团指导旗下金投集团推出“桂惠农”平台,精准满足农户及涉农企业融资需求,破解扶农支农“信息孤岛”与“数据壁垒”,实现了线上一键办理,实时查补贴到账进度的贴心服务。  “以前办保险、查补贴、了解惠农政策,都得往镇上跑,一趟趟折腾还摸不清流程。现在有‘桂惠农’,线上全搞定,还能实时查补贴到账进度,太省心了!”北海市合浦县山口镇高坡村养殖户苏成杰道出了平台带来的真切变化。  当前,“桂惠农”平台已为广西3000万县域人口及近万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数字化”信用档案,累计服务涉农信贷投放211亿元。  中药材产业铺就康庄大道  “示范区建起来后,我们在家门口能挣三份钱——土地租金、务工工资、年底分红,去年通过土地流转收入3000元,在基地打工挣了20000多元,年底还有较可观的分红。”黄金花擦着汗分享喜悦。  广投集团旗下中恒集团创新实践“产业振兴+共同富裕”路径,自2020年起投资超5000万元在梧州市藤县金鸡镇平山村打造藤县中恒道地中药材产业示范区,累计流转土地及带动农户发展中药材种植3500余亩,通过盘活闲置土地、稳岗就业、技能培训、保价回收、入股分红“五大增收机制”,带动周边村及农户共享发展红利,每年为村集体带来稳定分红18万元,创造就业岗位255个,发放劳动报酬约500万元,实现村民“家门口稳就业”。中药材产业振兴不仅成为当地生态经济的名片,更化身为开启共同富裕之门的“金钥匙”。  走进藤县中恒中药材产业示范区,田间药材葱郁,村民脸上洋溢着幸福。示范区的创新实践成效显著,先后获评“广西第一批定制药园”、自治区“三个一批”示范基地、“广西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四星级)”等。未来,这片充满生机的沃土,必将培育更多“致富良药”,书写乡村全面振兴的温暖篇章。    来源:广西日报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媒体报道

上一篇: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2025年第一次新增电网零星、非电网及办公用品物资框架协议竞争性谈判采购推荐的成交候选人公示
下一篇:
一套新服装,能怎样改变送外卖这件事?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