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文章详细
重庆壁山区4年前从深圳买来的这家上市公司,正申请重整!
发布时间:2025-08-26

  8月24日,惠程科技重整意向投资人报名正式截止。这标志着三年前重庆璧山区国资为补齐新能源产业链、精心引入并“保姆式”搬迁落户的惠程科技,其主导的转型自救之路迎来关键节点。

  从填补产业空白、举债纾困接手控制权,到全力剥离非主业、押注新能源赛道,重庆国资的招商愿景深陷历史遗留问题与持续亏损的现实现实困境。如今,作为控股股东兼债权人的重庆绿发主动申请重整,能否引入真正助力其新能源布局的战略投资者,将决定这个地方招商项目的最终走向。

  “风投教父”的激进与溃败

  惠程科技的故事要从资本圈的明星夫妇——汪超涌与李亦非讲起。1999年,惠程科技的前身在深圳成立,并于2007年成功登陆深交所。

  2016年,被誉为“华尔街中国神童”、“风投教父”的汪超涌,通过旗下中驰惠程控股,以高达113.7%的溢价率,斥资16.5亿元拿下了惠程科技的控制权。

  值得注意的是,这笔巨额收购动用了惊人的10倍杠杆,其自有资金仅为1.35亿元,充分展现了汪超涌深受华尔街影响的激进投资风格。

  

  图源:惠程科技年度报告

  然而,入主惠程科技后,汪超涌夫妇并未将重心放在实业经营上,而是开启了一系列纯粹的资本运作。

  2017年,公司耗资13.83亿元收购了游戏公司“哆可梦”77.57%的股权,并附带了高额的业绩对赌协议。

  为了完成对赌,哆可梦不惜通过调节财务指标虚增利润,为公司后来的危机埋下了重大隐患。

  在汪超涌的“操盘”下,惠程科技的业绩犹如过山车。2016年至2021年,公司营业收入虽一度从2.89亿元飙升至18.98亿元,但随后便急转直下。

  同期净利润更是惨淡,2016年至2021年,惠程科技分别实现营业收入2.89亿元、3.73亿元、18.98亿元、10.92亿元、7.85亿元、3.3亿元,呈现先升后降趋势。同期,公司净利润分别为0.76亿元、-1.11亿元、3.14亿元、-11.85亿元、-1.83亿元、-2.32亿元,六年间仅有两年时间盈利。

  更严重的是,深交所于2022年指出,汪超涌旗下的北京信中利累计非经营性占用上市公司资金高达3.71亿元。

  与此同时,汪超涌的大本营信中利资本集团也陷入困境,营收锐减,2016-2020年间,信中利的营收从13.5亿元一度攀升至2018年的27亿元,此后一路缩水,到2021年上半年跌至仅有2.2亿元;2020年更是巨额亏损24.7亿元。

  内外交困之下,急于“甩卖”惠程科技的汪超涌,迎来了来自重庆的战略投资人。

  从债务危机到国资控股

  在深入推进国有企业的进程中,重庆璧山区采取本地上市企业资源梯队培育,与异地上市企业并购“两手抓”的策略。

  2021年,重庆璧山初步形成璧山初步形成汽车零部件制造产业集群,又聚集了比亚迪、中国中车、中国长安等135家上下游规模以上企业,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条逐渐形成,但在汽车充电领域还存在空白。

  主营输配电设备和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业务的惠程科技,恰好能填补这一产业拼图。

  面对处在危机中的惠程,重庆璧山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惠程科技不仅与璧山产业链互补,并且惠程科技也有意愿将总部生产基地和注册地直接搬迁到璧山区,“所以我们无论如何也要促成这件事。”

  2021年2月,惠程科技原间接控股股东北京信中利旗下重庆信发向重庆绿发借款5.41亿元,并由信中利股东提供股权质押担保。因重庆信发未按期偿还,法院判决其支付本息,并裁定由质押担保方中驰惠程承担相应责任。

  法院随后冻结并强制减持中驰惠程所持有的部分惠程科技股票。截至2021年7月,中驰惠程完成减持,其所持部分股票被再度冻结,导致其持股比例降至6.16%,失去第一大股东地位。

  重庆绿发旗下子公司绿发城建持股比例升至7.4%,成为惠程科技第一大股东。因重庆市璧山区财政局持有重庆绿发93.05%股权,惠程科技实际控制人变更为璧山区财政局。

  2021年8月,绿发城建进一步通过二级市场增持并举牌,并对原实控人实施股份质押债务纾困,最终取得惠程科技控制权,重庆市璧山区财政局成为公司实际控制人。

  “保姆式”搬迁

  重庆国资推进惠程科技业务转型

  2021年9月,惠程科技启动了注册地搬迁的流程。

  在漫长地谈判中,重庆给予了惠程科技“保姆式”服务,想法设法地解决企业生产用地和人员用工问题。同时还为惠程科技深圳坪山工厂的291名职工提供子女入学、公租房申请等随迁政策,最终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工人愿意来重庆璧山工作。

  

  图源:惠程2024年年度报告

  直至2023年,惠程科技完成搬迁,正式落户璧山,并很快获得当地管委会3500万元的搬迁奖励资金。

  这笔政府补贴对公司当年实现净利润转正起到关键作用,2023年也成为近年来唯一的盈利年度。

  

  图源:2024年年报

  在搬迁推进的同时,重庆国资也开始对惠程科技进行业务重组与聚焦。

  一方面,公司逐步退出盈利持续下滑、与核心主业无关的游戏业务。年报显示,该业务收入占比不断下降,到2024年已彻底剥离。同年,公司经营范围也移除了“股权投资、资产管理、投资咨询”等非主业类目。

  另一方面,重庆国资推动惠程科技重点发展新能源领域。2021年,公司成立全资子公司重庆惠程未来,主营充电桩业务,当年即与本地企业签署协议,在璧山高新区建设充电场站。

  2024年7月,惠程未来进一步扩展业务范围,新增储能技术、电池制造及光伏设备等相关业务。通过一系列业务调整,惠程科技逐步转型为以新能源为核心业务的企业。

  2024年,公司改组了董事会,成员从9人减至5人,旨在进一步提高决策效率并降低管理成本。

  历史遗留与重整转机

  尽管重庆国资大刀阔斧地改革,但历史遗留问题依然沉重。2024年,惠程科技因“哆可梦”的财务造假问题,被证监会正式下达《行政处罚决定书》,公司股票也因此被“戴帽”,成为“ST惠程”。

  为了增强营收表现以避免退市,公司在2025年紧急以4700万元收购了重庆锐恩医药有限公司51%的股权,进行跨界“输血”。

  然而,这一系列努力似乎仍未能将公司拉出泥潭,8月,作为债权人兼控股股东的重庆绿发,向法院提交重整申请。

  破产重整,对于上市公司而言,既是危机也是转机。如果重整计划能够顺利执行,引入有实力的战略投资者,将有助于优化公司资产负债结构,化解债务风险。反之,若重整失败,公司将面临被宣告破产、股票终止上市的风险。

  如今,ST惠程的重整大幕已经拉开。这家承载着资本大佬野心、产业政策期望的公司,能否通过此次司法重整摆脱历史包袱,让其在新能源领域的新布局真正开花结果,市场正拭目以待。

  企业并购作为重要的招商手段,虽能精准填补产业链空白并促成企业落地,然而通过对重庆惠程科技的案例复盘可见,这也对招商全流程及后续的长效服务能力,提出了更系统性的高要求。

上一篇:
彩讯股份今年上半年营收净利双增长 从智算到AI应用开发构筑核心技术壁垒
下一篇:
值得买科技AI战略半年见效?内容量增30%、订单转化飙162%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