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文章详细
中国银行服务深圳特区建设 四十五载的金融实践
发布时间:2025-08-26

  

中国银行服务深圳特区建设。
中国银行连续五年服务深圳全球招商大会。受访单位供图
中国银行客户经理走访杰普特光电生产车间。受访单位供图

  天高云阔,鹏城展翅。深圳经济特区迎来建立45周年。从边陲小镇到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大都市,深圳创造了世界发展史上的奇迹,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一面光辉旗帜。

  作为最早扎根这片热土的金融“国家队”和特区建设的首批“拓荒牛”,中国银行深圳市分行始终与特区同呼吸、共成长。它不仅是特区发展历程的见证者,更是坚定推动特区发展的实干家。四十五载风雨兼程,中国银行深圳市分行始终聚焦国家战略、服务对外开放、赋能实体经济、践行金融为民,源源不断为特区建设注入坚实的金融力量,以金融实践书写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答卷。

  勇当金融先锋与特区改革同频共振

  早在1978年,特区成立前夕,中国银行深圳办事处便已设立,首批52名员工在仅有的两层办公小楼里,从最简单的“存、贷、汇”业务开启了艰辛的创业历程。

  特区初创,百业待兴,资金匮乏是首要难题。中国银行第一批员工用“敢闯敢试”的精神点燃了激情燃烧的岁月,创造了“三闯深水区”的故事。

  第一“闯”突破当时银行只能涉足流动资金贷款的限制,首家为蛇口工业区建设提供6000万港币开发贷款;第二“闯”突破当时外汇专业银行不能经营人民币业务的限制,获准开办人民币储蓄存款业务;第三“闯”突破当时个人不得持有外汇的限制,开办个人外币存款业务,将居民手中的外币集中起来支持特区建设。这三“闯”不仅缓解了特区建设的燃眉之急,更成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创举。

  经济特区政策对推动中国改革开放至关重要,中国银行与特区同行,开启“创”的探索。在外汇业务、金融科技、证券市场、个人业务等领域,引领深圳金融业创下数百项“第一”,奠定了创新基因。

  进入新时期,国家赋予深圳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重大使命,中国银行“先行一步”的活力再次迸发。2019年11月,中国银行与深圳市政府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围绕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对外开放和全球合作、金融科技和智慧城市、民生服务和养老保障等重点领域开展深度、务实的合作。

  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从特区初创时以“闯”探路,到特区腾飞时以“创”赋能,再到“双区”建设时以“先”领跑,中国银行深圳市分行始终是特区建设坚定的同行者,以源源金融活水,滋养着这座奇迹之城拔节生长。

  打通开放枢纽架设跨境金融桥梁

  “开放”是深圳的基因,也是其奇迹般成长的力量源泉。中国银行依托外汇外贸专业银行的深厚底蕴,成为中国金融业联通世界的重要窗口,见证了深圳乃至中国对外开放不断深化的壮阔历程。

  自上世纪80年代始,深港两地经贸合作愈加深入。作为当时的外汇外贸专业银行,中国银行承担起外汇兑换的重任。罗湖口岸是当时深港交流的圆心,老一代中行人骑着单车,用麻袋装着现钞,日复一日往返于银行与口岸兑换点之间。这条自行车轮骑出的“外汇路”,见证了老一代中行人的荣光。

  2009年深圳成为跨境人民币业务试点城市,中国银行深圳市分行作为首批试点银行,成功办理深圳首笔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此后一直保持跨境人民币结算量市场第一的领先优势,并于2024年首次突破2万亿大关。

  作为深圳全球招商大会合作伙伴,中国银行已连续五年为大会护航,积极发挥集团全球化优势,为市区两级政府招商引资、跨境推介、政企撮合提供助力,并派出外语志愿者为大会提供翻译、现场指引等服务。中国银行连续第四年作为牵头联席全球协调人,协助深圳市人民政府成功发行离岸人民币地方政府债券,为建设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提供有力金融支撑。

  护航“深圳智造”扬帆出海。中国银行深圳市分行依托中银集团“一点接入全球响应”机制,为企业提供覆盖境外开户、结算、投融资、汇率风险管理等全链条跨境金融服务,陪伴比亚迪、创维集团、洲明科技等科技领军企业征战全球。今年以来,全球经济形势复杂多变、不确定性增强,深圳外贸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为践行国家“稳外资、稳外贸”部署,中国银行深圳市分行发布《2025年支持外贸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推出15项具体举措,精准护航深圳外贸行稳致远。

  45年来,中国银行深圳市分行从独家经营外汇业务到全球化综合金融服务,见证并推动深圳开放之门越开越大,助力中国与世界共享机遇、共谋发展。

  赋能科创沃土激活新质生产力引擎

  深圳从边陲小镇到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之都,科技创新是其跨越式发展的核心引擎。回望来路,特区建立之初,深圳凭借毗邻香港的区位优势,吸引大批工业企业落地聚集。中国银行深圳市分行积极借鉴国际经验,创新开展信用证等业务,有力支持了加工贸易和进出口发展。伴随制造业持续升级、产业链条日臻完善,深圳逐步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进入新世纪,深圳坚定实施“科技兴市”,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圳赓续弘扬特区精神,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陆续建起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技术中心、孵化器,推动大批中小微科技企业迅速成长。中国银行深圳市分行前瞻布局,推出“专精特新贷”“园区贷”“个体深信贷”“深商贷”等特色金融产品,为小微企业融资提供专业、高效、便捷的服务,将金融资源精准有效地滴灌到近十万家小微市场主体。

  2022年,深圳创新提出培育壮大“20+8”产业集群,构建面向未来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中国银行深圳市分行紧密围绕深圳市“20+8”产业集群战略部署,特别是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生物医药、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重点发展领域,前瞻性地研究产业特点和金融需求,创新推出了一系列专属授信服务方案,旨在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提供覆盖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等全生命周期的全方位金融支持。当前,中国银行深圳市分行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制造业提供的贷款余额均已超1900亿元。

  2024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擘画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肩负新使命的深圳,正加速构建全球重要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中国银行深圳市分行紧扣时代脉搏,在全市建立了13家科技金融中心、3家监管认定科技支行及30个科技金融特色网点,以源源不断的金融动能,有力支撑了深圳新质生产力的加速培育与蓬勃发展。

  骐骥千里,非一日之功。从支持三来一补到传统产业升级再到培育创新主体壮大,中国银行深圳市分行以专业、高效、创新的金融服务,持续激发特区市场澎湃活力,成为深圳打造全球科创高地不可或缺的金融力量。

  践行金融为民绘就幸福民生底色

  “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服务社会民生,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中国银行矢志不渝的初心与使命。中国银行始终紧跟时代步伐,紧扣人民需求,持续创新金融产品、优化服务供给、传递金融温度,将“金融为民”理念深植于特区沃土。

  特区建设之初,中国银行深圳市分行便以系列“首创”提升居民金融便利。1986年首创电脑联机代发工资、代收费、代证券结算的“三代”业务;1988年引入全国首台联网ATM并发行深圳首张信用卡“鹏程卡”;1995年创新推出“活期一本通”,方便居民管理外汇资产。这些举措,奠定了特区便民金融服务的基础。

  在满足基础服务的同时,中国银行深圳市分行深耕居民财富管理。自1992年储蓄存款市场份额领先以来,持续构建多元化、专业化财富管理格局,提供个性化资产配置和综合规划。立足创新沃土,推出“企业家办公室”服务,为企业家及其家族提供涵盖财富传承、全球配置、家族治理、企业顾问等的顶级综合金融解决方案。依托中银集团深港优势,通过“大湾区开户易”“跨境理财通”等业务,为大湾区居民提供多样化的跨境金融服务。

  聚焦重点人群,增强服务获得感。中国银行深圳市分行着力提升金融服务的普惠性和包容性。心系新市民,推出“鹏城新市民快乐‘梦享家’”专属服务方案,满足其在创业、就业、住房、教育、养老等领域的金融需求,提升服务覆盖面。聚焦“银发族”,完善适老设施,提供个人养老金、企业年金等综合养老金融服务,做好养老金融这篇大文章。同时,多措并举提升国际人才金融需求,比如提供线上薪酬购汇服务,优化外籍人士在深工作生活便利性,支持深圳打造全球人才高地。

  民所忧,我必念;民所盼,我必行。从疏通民生办事堵点卡点,到护航居民财富保值增值,再到提升新市民、老年人、国际人才等重点群体的金融服务可得性与满意度,中国银行深圳市分行始终以行动践行“金融为民”的宗旨,切实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打造民生幸福标杆持续贡献金融力量。

  ■结语

  风劲潮涌,自当扬帆破浪;任重道远,更需策马扬鞭。回望过去,中国银行深圳市分行从特区建设的金融“探路者”,成长为服务“双区”建设的金融“主力军”,其发展历程是与特区同频共振、携手奋进的历程。面向未来,中国银行深圳市分行将继续弘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全力服务发展大局,以金融活水浇灌高质量发展,用创新服务温暖民生,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中,与深圳共同书写“春天的故事”新篇章。

上一篇:
与深圳共成长 向世界启航
下一篇:
平安银行珠海分行:奋力做好“五篇大文章” 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
Title